概況
世界各國攔沙壩發展的歷史是與荒溪治理相聯繫的。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國家早在14世紀就曾修建攔沙壩,使荒溪土石流中的固體物質被攔蓄在壩內,以保證位於荒溪沖積扇上的村莊、道路、教堂等建築設施的安全。當時限於技術及經濟條件,主要採用樹木或石料修築簡易的原木攔沙壩、木框裝石攔沙壩、乾砌石攔沙壩、鐵絲石籠攔沙壩。隨著水利科學及土木建築科學的發展,不斷湧現出新的壩型,如孔口式攔沙壩、縫隙式攔沙壩、格柵式攔沙壩、柵狀攔沙壩、金屬纜繩攔沙壩等。日本在17世紀開始興修防沙壩。中國土石山區及石山區的農民,在開發與利用山區土地資源及水土保持實踐中,普遍修建過大量的乾砌石攔沙壩,用以攔截泥沙,建設溝道中的農耕地或果園。中國南方山區的農民,為了防止岩屑(如石英砂)及土沙淹埋下游農田,也在溝道中修築攔沙壩。
攔沙壩作用
①攔蓄山洪或土石流中的泥沙和岩塊,以減輕山洪、土石流對下游的危害;②抬高壩址處的侵蝕基準,減緩壩上游溝道比降,加寬溝底,減小水深及流速,從而減弱山洪的沖刷力;
③攔蓄的泥沙掩埋了滑坡體的剪出口,促使滑坡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