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球

搓球

搓球,桌球運動技術名詞,也稱為“鏟球”,動作上近似削球,也稱為“小削板”。是近台還擊下鏇球的一種技術。種類較多,根據擊球時間、落點和鏇轉的不同,分快搓、慢搓、轉與不轉搓球、側鏇搓球等。一般在左半台使用較多。動作要點是:球拍在體前,擊球時,上臂前伸,拍面稍後仰,利用上臂前伸和鏇外的力量,將球拍向前下方送出,在來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特點是動作小,弧線低,落點活,鏇轉變化多等,可以牽制對方的攻勢,並為搶攻或搶拉創造機會。

基本信息

注意細節

搓球搓球
1.引拍:有球友認為搓球是在球的下部發力,所以引拍高度一般都低於球檯平面,這是不對的;應注意搓球技術中大部分是從上向下發力的,所以引拍高度一定要在台面以上,一般情況下是基本與網高同高。

2.發力:球齡較長的中老年朋友多以"抖腕"發力,這大多是"正膠"留下的後遺症,正生膠因摩擦係數較小,所以用加大手腕動作來彌補摩擦力的不足;用反膠的初學球友沒必要去模仿,只用手腕的前挺及小臂的合力就足可夠"轉",同時也利於控球。

3.控拍:直板的控拍以姆、食、中指為主。但有球友在控制拍子的前傾、後仰角度時以姆、食指壓拍肩的壓力為主來調控拍形的,這樣會使手腕與小臂緊張,不利於正確發力,更會增加整條手臂的負擔;正確地方法應是利用小臂的內鏇(後仰)及外鏇(前傾)並配合自然放鬆的手腕來調控。

4.借力:搓球技術中有很多時候是需要藉助來球反彈力來與自發力反向運動形成摩擦的,這在文中巳有交待,但這裡還是要再一次強調需要注意擊球時間尤其是上升期時的反彈力,以增加摩擦效果和有效控制弧線;同時注意下降期及順鏇轉摩擦時的減、卸力。

5.站位步法:由於搓球大部分是在台內,所以有部分球友的準(予)備站位會距台較近,甚至有球友在搓來搓去中會不自覺地越來距台越近。這種現象在初學球友中體現較多,一旦對方"將球變長"或"追身"時,往往會來不及移動就巳失分了。建議大家多注意國手們的予備站位及步法移動;正常站位應以55cm或60cm左右為基本台距,以雙腳的前後左右移動來"迎前"。

教學方法

搓球搓球

1徒手模仿搓球動作,掌握技術要領。

2自己在台上拋球,將球搓過球網。

3一人發下鏇球,一人將球搓回。

4兩人對搓中路直線,再對搓斜線。

動作要點

(以右手為例)

1 慢搓:近台站位右腳稍前,持拍手臂自然彎曲。擊球時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後仰,在下降期擊球中下部。

2 快搓:站位及擊球方法與慢搓相同,擊球時拍面稍橫立避免出界或回球過高。

搓球的重點難點是前臂和手腕的揮拍路線和用力方法。

糾正錯誤

搓球搓球
1 引拍不夠致使擊球的前臂由上向下動作不明顯。

糾正方法:持拍練習前臂和手腕向上再向下做切的動作模仿。

2 擊球時拍面後仰不夠。

糾正方法:在下降期搓對方發來的下鏇球,體會拍面後仰前送動作。

3 前臂前送力量不夠,擊球後動作停止。

糾正方法:兩人對練慢搓,體會擊球後小臂繼續前送的動作。

4 球點離身體過遠,重心偏後,擊球部位不準。

糾正方法:兩人近台站位對練慢搓,在下降期擊準球的中下部。

常用技術

慢搓

搓球搓球
1、特點與運用慢搓動作幅度大,在來球的下降期擊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於增加搓球的鏇轉強度。慢搓一般適用於回接鏇轉較強,線路稍長的來球。在對搓中,快慢搓結合起來,可以變化擊球節奏,牽制對方。

2、要點:①應根據來球的具體情況,控制好拍面的後仰角度。②擊球時,前臂用力為主,轉腕動作不宜過大。③搓加轉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時,應增加前送的幅度。

快搓

1、特點與運用動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來球的前進力將球搓回,常用於接發球或削過來的近網下鏇球,在對搓中,利用快搓變化擊球節奏,縮短對方回球的準備時間。

2、要點:①身體重心前移,身體靠近來球。②前臂主動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③快搓一般借力還擊,若來球下鏇弱可用力下切。

搓轉與不轉球

搓球搓球
1、特點與運用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轉與不轉球(相對而言),使對方判斷錯誤而直接得分,或為搶攻創造條件。在對搓中,把鏇轉變化與落點變化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以獲得更多的進攻機會,在對付削球時,能使自己從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脫出來。

2、要點:①加轉是前提,轉與不轉間差異越大越有威力。②搓加轉時,手腕爆發式用力為主。③搓不轉時,要注意回球的弧線。

不同性能球拍

1、特點與運用:倒拍動作快,用不同性能的拍面擊球,完全改變回球的鏇轉性質,使對方難以適應。常用於對搓中能直接得分或出現機會球時。

2、方法與要點:掌握熟練的倒拍技術,選擇好換拍面搓球的時機,使對方防而不備,出現失誤,並作好下一板球的應變準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