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簡介
2016年4月14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標準委等10部門《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深入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
《方案》提出,要以解決民眾辦事過程中“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為核心,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簡化民眾辦事環節、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推動實現3個轉變:變“民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民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方案》明確了三方面重點任務。一是簡化最佳化民眾辦事流程。全面梳理涉及民眾辦事的政務服務事項,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形成居民個人電子證照目錄,建設電子證照庫,推動民眾辦事的“一號”申請,實現“一號”為居民“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二是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模式。以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為支撐,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視窗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務”,逐步實現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三是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整合各部門孤立分散的政務服務資源,拓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渠道,構建民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進民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實現多渠道服務的“一網”通辦,同時做好政務服務個性化精準推送,為公眾提供多渠道、無差別、全業務、全過程的便捷服務。
《方案》提出了“兩年兩步走”的實施步驟,以80個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為試點單位,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的目標,服務流程顯著最佳化,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民眾辦事服務滿意度顯著提升。2016年,在試點城市內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2017年,初步實現各試點城市間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協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同時形成可複製的經驗,逐步向全國推廣。
《方案》強調,各有關部門、地方要切實保障各項措施落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推進;二是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標準規範;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倡導政企合作;四是完善考核制度,接受民眾監督;五是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公民隱私。
轉發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
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
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16〕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標準委《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4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方案全文
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務院法制辦 國家標準委
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促進部門間信息共享,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推動部門間政務服務相互銜接,協同聯動,打破信息孤島,變“民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民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形勢和要求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改進政務服務。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個部門組織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福建省建成了電子證照庫,推動了跨部門證件、證照、證明的互認共享,初步實現了基於公民身份號碼的“一號式”服務;廣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門式”服務改革,簡化民眾辦事環節,最佳化服務流程,提升了辦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過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數據共享平台,基本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的網上綜合受理和全程協同辦理。
但是也應看到,困擾基層民眾的“辦證多、辦事難”現象仍然大量存在,造成民眾重複提交辦事材料、往返跑腿,給民眾辦事創業帶來諸多不便。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亟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總結和推廣試點區域的成功經驗,借鑑已開發國家依託公民號、社會安全號等開展面向公民社保、醫療、養老、納稅、信用等“一號”管理服務的經驗,加快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簡化民眾辦事環節、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著力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
二、總體思路
(一)基本原則。
1.問題導向,創新服務。以解決民眾辦事過程中“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為核心,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增強政務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便捷性,提高民眾辦事的滿意度。
2.信息共享,最佳化流程。充分利用已有設施資源,推動平台資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避免分散建設、重複投資。加強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層級互通和協同共享,發揮信息共享支撐多部門協同服務的作用,簡化最佳化民眾辦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3.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充分調動地方人民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政策支持,促進各層級、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和業務聯動,強化制度銜接,構建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的聯合推進機制。
4.試點先行,加快推廣。充分結合正在實施的信息惠民工程以及不同區域的信息化發展基礎,選擇條件成熟的區域和領域先行先試,完善標準體系和政策制度,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確保總體工作有序推進。
(二)工作目標。
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在試點地區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目標,服務流程顯著最佳化,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民眾辦事滿意度顯著提升。
——“一號”申請。充分發揮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作用,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建成電子證照庫,實現民眾辦事“一號”申請,避免重複提交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等。
——“一窗”受理。整合構建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
——“一網”通辦。建成網上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進民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實現多渠道服務的“一網”通辦,大幅提高政務服務的便捷性。
三、主要任務
(一)“一號”申請,簡化最佳化民眾辦事流程。
依託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構建電子證照庫,實現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證件數據、相關證明信息等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互認共享。在民眾辦事過程中,通過公民身份號碼,直接查詢所需的電子證照和相關信息,作為民眾辦事的依據,避免重複提交,實現以“一號”為標識,為居民“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的目標。
1.建立居民電子證照目錄。結合編制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工作,全面梳理涉及民眾辦事的政務服務事項,逐項梳理基本流程和辦事依據,簡化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推行民眾辦事相關證件、證照、證明等電子化,形成居民個人電子證照目錄。
2.建設電子證照庫。按照分散集中相結合原則,以電子證照目錄為基礎,啟動電子證照庫建設,在城區、街道、社區統一套用,並逐步向農村延伸,實現基礎證照信息的多元採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推進制證系統、業務辦理系統與電子證照庫對接聯通,做到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簽發。以電子證照庫支撐各部門辦事過程中相關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復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
3.建立跨區域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機制。為方便民眾跨區域業務辦理,依託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推進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電子證照互認共享,逐步實現在全國範圍內異地業務辦理。
4.研究制定電子證照法規與相關標準。積極開展電子證照相關政策的研究和試點工作,為制定電子證照相關法規和政策提供實踐依據。健全完善電子證照關鍵技術標準和跨地區互認共享標準,推動相關標準在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及所在省(區、市)的實施套用。
(二)“一窗”受理,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模式。
前端整合構建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和統一的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後端建設完善統一的分層管理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體系,推動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信息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互通共享、校驗核對,建立高效便民的新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推進網上網下一體化管理,實現“一視窗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務”。
1.建立政務服務事項最佳化管理機制。按照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面梳理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對延伸到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村(社區)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統一規範,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探索建立涉及多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協同辦理機制。
2.升級政務服務大廳功能,整合構建綜合服務視窗。加快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和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機構功能升級,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分級進駐,採取“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視窗出件”的服務模式,實現一站式服務。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並聯辦理、限時辦結等制度,促進政務服務規範化、標準化、便捷化。
3.整合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統籌整合建設覆蓋全國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體系,統一管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實現與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基礎信息庫和業務信息庫的聯通,逐步推進各級共享交換平台對接,支撐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互通和協同共享。
依託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及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等已有信息平台,構建統一的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完成與各部門業務系統對接,實現相關審批數據、結果同步推送和業務協同辦理。推進與電子監察系統對接,確保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審批辦理的流程、結果信息即時可查可用,做到辦事過程公開,方便民眾監督。
4.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圍繞便民服務,通過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實現對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從受理、審批到出件的全流程監督管理,促進政務服務規範運作。拓展自助服務、社區代辦、郵政快遞等服務渠道,構建跨區域、跨層級、網上網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
(三)“一網”通辦,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
以建設民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為抓手,逐步構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便民服務“一張網”,實現民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一網”通辦。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大數據手段,做好政務服務個性化精準推送,為公眾提供多渠道、無差別、全業務、全過程的便捷服務。
1.構建民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結合實名制,探索運用生物特徵及網路身份識別等技術,聯通整合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政府網站、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不同渠道的用戶認證,形成基於公民身份號碼的線上線下互認的民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民眾辦事多渠道的一次認證、多點互聯、無縫切換。
2.構建便民服務“一張網”。梳理整合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服務、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社會工作、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畫生育、住房保障、住房公積金、公共安全等民生服務領域的網上服務資源,藉助統一身份認證體系,聯通各個網上辦事渠道,構建便民服務“一張網”。結合不同接入渠道和客群特點,最佳化服務界面,提升服務渠道的便捷性和辦事效率。
3.以大數據創新網路服務模式。有效整合“一張網”中的民眾行為數據、電子證照庫、數據共享交換平台資料庫等資源,形成為民眾服務的大數據資源體系。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跨領域、跨渠道的綜合分析,了解政務服務需求,不斷最佳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做好個性化精準推送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有效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實施步驟
以覆蓋各省(區、市)的80個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為試點單位,按照“兩年兩步走”的思路,統籌設計、穩步推進。
2016年,各試點城市開展證照梳理、電子證照庫建設及相關標準體系建立等工作,研究形成與現有系統銜接過渡機制;基本建成電子證照庫,完成與制證系統和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電子證照和紙質證照同步簽發;建成統一的綜合政務服務視窗、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完成自有政務服務流程的梳理、簡化和標準化,形成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建成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政務服務多渠道的統一認證。在試點城市內部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2017年,跨省電子證照流轉交換與網上身份認證體系全面投入套用,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基本建成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基於信息資源互通共享,初步實現各試點城市間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基本公共服務事項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完善“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逐步向全國推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積極指導、支持試點實施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制度,推進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建設。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要加強對有關業務管理模式創新、業務流程最佳化、強化社區套用等方面的業務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要研究加快推進“多號合一”信息共享,並適時推動“多卡合一”改革工作。促進大數據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負責統籌推動跨地區、跨部門信息共享。
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把試點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明確工作步驟,認真研究部署,統籌做好政務服務目錄梳理與流程最佳化、跨部門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多號合一”改革等工作。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省市兩級共享交換平台對接、跨地市電子證照互認共享等工作,確保“一號一窗一網”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二)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標準規範。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對現行管理制度和規範性檔案中與“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不相適應的規定進行修改,加快推動制定電子證照、數據共享、網上身份認證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抓緊出台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制定完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規範、數據共享交換等相關配套標準,開展網上辦事、諮詢服務流程和標準研究,加快推動“一號一窗一網”的改革與套用。要切實從民眾利益出發,積極利用政府網站、移動客戶端等渠道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溯源、可核查。國家標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和試點城市,制定電子證照數據格式、跨區域互通技術規範。
(三)加大財政支持,倡導政企合作。國務院有關部門繼續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一號一窗一網”相關重點工程給予必要支持。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結合財力情況及“一號一窗一網”建設進度,通過本級財政對人員配備、信息化建設、日常運維等必要經費予以合理安排。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引入社會力量,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政企合作等新模式,合理開放利用數據資源。
(四)完善考核制度,接受民眾監督。建立健全效能評估和監督考核制度,開展績效評估考核指標體系研究,以惠民效果和民眾反響來檢驗考核信息惠民工作。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提高“一號一窗一網”工作的社會認知度、認可度。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暢通民眾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舉報受理、處理和反饋制度,及時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五)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公民隱私。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身份認證和授權管理機制,強化“一號一窗一網”信息化支撐的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採取必要的管理和技術手段,切實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及公民個人隱私。
方案解讀
解讀一: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有關負責同志就
《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答記者問
4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有關負責同志就檔案出台的有關背景、目標任務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備受社會關注,請您介紹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
答: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重要部署,是“網際網路+”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實踐。
本屆政府成立以來,簡政放權一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政府職能轉變的“當頭炮”,在已召開的130次國務院常務會中,有60餘項議題與簡政放權直接相關。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改進政務服務,取得了明顯成效。
然而,在面向公民服務方面,困擾基層民眾的“辦證多、辦事難”現象仍然大量存在,“證明我媽是我媽”等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屢見不鮮,民眾辦事“多頭跑、重複跑、跨地跑”問題仍然層出不窮,給民眾帶來諸多不便,已成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的“絆腳石”。這些問題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工作部署和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批示指示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標準委等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了研究工作,成立了檔案起草組,委託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了專項研究,並赴深圳等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進行了實地調研。在此基礎上,我委分類召開了10餘次的部門、地方、研究機構和專家座談會,經反覆修改完善,細化了具體措施,明確了任務分工,形成了本《方案》。
問:我們看到檔案標題中提到了信息惠民試點,能否介紹一下有關考慮。
答: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信息惠民,是政務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涵。2014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組織實施了信息惠民工程,強調以解決民生服務領域突出難題為核心,通過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政務服務資源,逐步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各級政府政務服務水平。
經過兩年多的推動,信息惠民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湧現出了一批政務服務改革的創新典型,為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比如,福建省建成了電子證照庫,推動了跨部門證件、證照、證明的互認共享,初步實現了基於公民身份證號碼的“一號式”服務;廣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門式”服務改革,大大簡化了民眾辦事環節,最佳化了服務流程,提升了民眾辦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過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數據共享平台,基本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的網上綜合受理和全程協同辦理,廣受當地民眾好評,成為引領政務服務創新改革、先行先試的典範。
為此,在《方案》起草過程中,我們專題聽取了福建、深圳、廣州、佛山等信息惠民試點地方的建議,專程赴有關地方開展了調研。下一步,在落實《方案》過程中,還將進一步借鑑推廣信息惠民工程已取得的成果,加大試點工作力度,確保《方案》任務有效落實。
問:《方案》中提出“一號一窗一網”的目標任務,能否介紹下它的具體內容,通過“一號一窗一網”的實施會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好處?
答:“一號一窗一網”是本《方案》的核心內容。
“一號”,是要實現“一號”申請,簡化最佳化民眾辦事流程。充分發揮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作用,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建成電子證照庫,實現民眾辦事“一號”申請,避免重複提交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民眾服務過程中,釐清政府和民眾的分工界面,該政府管的,政府要做到位,需要民眾做的,流程手續要儘量簡化。例如提交證明材料的環節,通過各類電子證照“一號”關聯,最終實現以公民身份證號碼作為政府辦事的唯一標識,“一號”申請辦理各類政府服務,避免讓民眾提交大量的證明材料,充分釋放政府部門沉澱信息的潛在價值,變“民眾跑腿”為“信息跑路”。
“一窗”,是要實現“一窗”受理,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整合構建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將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民眾服務視窗整合集中到一個綜合視窗,通過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實現民眾辦事服務事項的“一窗”受理,從而避免民眾辦一件事折返於多個部門、重複跑路的現象,逐步實現政務服務的就近辦理、同城通辦、異地辦理,變“民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一網”,是要實現“一網”通辦,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一網”提出的核心理念是要實現“政務服務隨時隨地、觸手可及”。通過積極拓展政務服務渠道,整合建設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進民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實現政務服務渠道多元暢達,民眾網上辦事“一網通辦”,持續提升政務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綜合運用大數據手段,基於民眾辦事信息開展跨領域、跨渠道的綜合分析,實現政務服務的精準推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問: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切實解決民眾辦事中遇到的難題,民眾都非常關注,那么這項工作有沒有時間表?
答:考慮到相關工作任務的艱巨性、複雜性,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特點,《方案》結合2014年實施信息惠民工程以來的試點工作基礎,提出了“兩年兩步走”的實施路徑。
2016年“先行試點、夯實基礎”,在80個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到2016年底,在試點城市內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2017年“全面推廣,成效顯現”,推動各試點區域間電子證照和公共服務信息的互通共享, 推廣試點經驗,初步實現試點城市間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基本政務服務事項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
同時,認真總結試點工作,完善“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逐步推向全國。
問:“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需要推進哪些改革和配套制度建設?
答:《方案》的實施涉及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等多個方面,協調難度大、工作任務複雜,需要各地方各部門加強配合、協同推進。在具體工作中,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加快研究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制度,推進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建設,通過促進大數據發展聯席會議機制來統籌推動跨地區、跨部門信息共享。
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業務管理模式創新、業務流程最佳化、強化社區套用等方面的業務指導和專家諮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最佳化政務服務、加強信息共享工作領導機制,落實“一把手”負責制,明確工作責任,協同推進本地政務服務目錄梳理與流程最佳化、“多號合一”改革、跨部門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等工作
同時,還需要改革創新相關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大督查考核和問責力度,強化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切實保障將“一號一窗一網”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解讀二:研究起草工作小組成員胡堅波解讀
《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的實施方案》解讀
(註:因百科字數限制,有刪節)
《實施方案》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法制、國家標準委,自2015年11月初開展前期研究,委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政務雲計算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了專項研究,分類召開了10餘次的部門、地方、研究機構和專家座談會,並赴深圳、廣州、佛山等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公共服務改革的創新典型和經驗總結,歷時6個月編制完成。
《實施方案》是繼面向企業服務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之後,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又一重要部署。本《實施方案》重點結合面向公民服務領域,基層民眾的“辦證多、辦事難”,民眾辦事材料重複提交、往返跑路等現實困難,強調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深入實施信息惠民工程,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打破信息孤島,促進辦事部門政務服務相互銜接,變“民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民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民眾滿意度。
下面從本人作為研究起草工作小組主要成員的角度,就《實施方案》出台的背景、重點內容做個簡單的介紹。
充分認識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重要意義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使人民民眾有更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這是“網際網路+”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務上,這既是我國“網際網路+”戰略的延伸,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趨勢和要求。
創新政府服務方式,為民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務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涵構成。
與信息化新理念、新技術在經濟領域產生的深刻變革影響相比,在社會領域影響仍顯滯後,難以滿足民眾對政府服務效能的要求。相對於經濟領域信息化的發展,在面向政務、民生領域的信息化套用仍相對滯後,尤其是在面向公民服務領域明顯滯後。在面向企業服務方面,通過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後證”,大大簡化了企業辦事程式,激發了市場活力。但在面向公民服務方面,目前仍處於局部、單點的探索階段,包括政務網站、網上辦事大廳、政務管理系統建設、“兩微”政務服務等,普遍存線上上比例不高、服務渠道分散、公共查找困難等問題,已經無法滿足民眾對政府服務效能提升。
在過去兩年的信息惠民試點工作中,湧現出一批“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新模式、新做法,實踐效果也初步顯現,其經驗值得進一步擴大範圍,惠及更多民眾。為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2014年初,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個部門組織實施了信息惠民工程,強調以解決當前體制機制和傳統環境下民生服務的突出難題為核心,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務資源,在已有資源基礎上集中構建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原則上在地市層級建設部署,在街道社區統一套用,要實現基礎信息集中採集、多方利用,逐步實現公共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80個信息惠民試點城市結合自身的基礎和特點,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試點探索,經過兩年的試點推動,已取得初步成效,湧現出了一批公共服務改革的創新典型,特別是福建省基於電子證照庫的“一號式”服務,廣州市“一窗式”和佛山市“一門式”服務,深圳市家園網的“一網式”服務等,廣受當地民眾好評,已成為引領公共服務創新改革的重要實踐,也為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提供經驗借鑑。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實現其務實、高效推進,有賴於頂層設計給力。“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內容涉及到教育服務、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服務、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社會工作、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畫生育、住房保障、住房公積金、公共安全等諸多民生服務領域,相關工作任務涉及到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等多個方面,且與民眾的生活、工作相關度高,社會影響大、公眾關注度高,因此,“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總體實施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才能實現“系統有效互通、資源有效共享、業務有效協同、制度有效對接、工作有序推進”,這也是本《實施方案》編制的出發點。
《實施方案》的主旨思路是實現“三個轉變”
《實施方案》針對民眾反映較多的“辦證多、辦事難”、“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冤枉路、跑斷腿”等“難點、痛點、堵點”問題,以解決當前體制機制和傳統環境下民生服務的突出難題為核心,以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信息共享為抓手,推動實現三個轉變:變“民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民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三個一”和“兩年兩步走”的目標體系
在三個轉變的思路框架下,本《實施方案》結合信息惠民試點工程,提出了“擬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的目標”。
實現民眾辦事“一號”申請,服務流程顯著最佳化。
推動民眾辦事“一窗”受理,服務模式更加多元。
實現民眾辦事“一網”通辦,服務渠道更加暢通高效。
在具體實施層面,則充分考慮了目前開展的信息惠民試點工程,按照“兩年兩步走”的思路,提出階段性發展目標:
2016年——先行試點,夯實基礎。
2017年——全面推廣,成效顯現。
簡化最佳化公共服務流程是推進“三個一”的重要前提
《實施方案》中提出的“一號一窗一網”是以信息共享支撐提高行政效能、方便民眾辦事創業的具體舉措,是2015年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簡化最佳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民眾辦事創業的通知》(國辦發〔2015〕86號)中提出的“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具體落地。因此,在實際實施中,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考慮,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原則:一方面要推進辦事依法依規,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規範公共服務事項辦理程式,推進公共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另一方面要推進信息公開透明,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務求在“簡環節、優流程、轉作風”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三個一”全面實施掃清障礙,確保高效推進。
推進辦事依法依規,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規範公共服務事項辦理程式,推進公共服務制度化、規範化。
推進信息公開透明,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建立健全服務規則,提升運用新技術新方法為民服務的能力。加大效能評估和監督考核力度,探索運用網上監督系統,確保服務過程可考核、有追蹤、受監督,辦事民眾可以現場或線上評價。發揮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暢通民眾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舉報受理、處理和反饋制度,及時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
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是實現“三個一”目標的核心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是政府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技術和資源實現數據共享、促進流程創新的過程。數據融合方面,以跨部門“互通共享”破除部門壁壘,推動政務數據高效流轉。流程創新方面,基於共享數據對原有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和重組,消除冗餘環節,進而改變政府的服務模式乃至組織架構,助力構建服務型政府。因此可以說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是實現“三個一”目標、推動政務服務改革舉措精準對焦的關鍵所在。
健全《實施方案》政策保障機制是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
《實施方案》設定的主要任務和目標,體現了新形勢下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最佳化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高民眾滿意度的探索創新。但在實際實施中,勢必面臨一系列法規制度、體制機制、部門利益、信息安全等方面障礙、束縛與挑戰,因此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推進;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服務規則;健全法律法規,加快標準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倡導政企合作;完善督察考核,接受民眾監督;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公民隱私”等六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這六大保障措施是《實施方案》高效推進的重要前提和關鍵所在,需要各地、各部門深入研究,形成切實可行、具備實際操作的細化方案。如:在“一號”中提出“在民眾業務辦理過程中,通過公民身份號碼,直接查詢所需的電子證照和相關信息,作為民眾辦事的材料依據,避免材料重複提交”,需要各地區、各部門應對現行管理制度和規範性檔案中與新流程不相適應的條款進行修訂,消除推行“一號”的制度障礙。
《實施方案》中提出的“一號一窗一網”是落實“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落地性舉措,是網際網路思維在政務服務領域的實踐與探索,也是政務服務體系的“升級與重塑”,是實現“為民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務服務”的重要環節,其部署實施後的高效便捷服務可“期”、信息惠民成效可“待”。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所長、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指導專家組成員 胡堅波 )
解讀三:江西財經大學李春根、李志強解讀
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引領政府治理現代化
李春根 李志強
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重要部署,是“網際網路+”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實踐,是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部署,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整體性治理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公共行政價值“碎片化”、公共資源運作“碎片化”、行政組織結構“碎片化”、公共服務供給“碎片化”狀況已經日益凸顯,從而造成各層級政府之間、各部門之間、各業務套用系統之間不能互動、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嚴重缺乏整體規劃,出現“信息孤島”,加劇了部門鴻溝,造成了政府重複建設和嚴重浪費。整體性治理作為一種全新的政府治理範式,自其誕生之日起就是針對治理“碎片化”而產生的新的治理理論,就是要對政府部門間的、政府與社會間的關係進行重新整合,在政府與社會間構建一種新型的合作關係,依靠政府機構間及政府與公私部門間的協調與整合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政府。“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將打破政府部門的條塊式劃分模式、地域、層級和部門限制,為政府業務流程的重組和最佳化提供全新的平台,使得提供更完備、全面、無邊界的整體性治理成為可能。“一號一窗一網”的建立將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政務服務資源,逐步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有助於實現政府的開放性治理
開放性治理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表達了政府組織外向、親民、回應、互動、分享、包容、交往、接納、融合的基本價值追求。政府開放性治理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信息公開與分享、回應公民訴求、吸納公眾參與、合作治理等方面。《方案》的出台,對於推進政府的開放性治理大有裨益。一是有助於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開放性政府的基礎和底線標準,沒有信息公開、透明與分享,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開放。這是因為,公民如果無法獲得政府政策及其執行的信息,就喪失了監督政府、參與決策的權利,基本的開放也就無從談起。二是有助於回應公眾的訴求。開放不僅是政府分享信息與祛魅的過程,更是政府直面環境變化,與環境形成能量交換和互動、回應社會關注、解決社會問題、承擔公共責任的過程。開放性政府勢必立足於外部變化與時俱進。三是有助於公眾的政策參與。公共政策過程是多元利益群體複雜的互動博弈過程,政府不能也不可能獨占政策信息、話語的制高點並且壟斷政策資源,開放性治理為了獲得公共政策的正當性基礎與合法性來源,謀求參與式的政策過程,居間調適利益關係,通過協商對話達成政策共識成為必然的選擇。四是有助於公共事務共同治理的合作機制。開放性治理力圖改變傳統政府作為單一中心單打獨鬥的治理格局,要求面對複雜社會及其多樣性特徵,尋求多種社會力量合作治理的途徑,運用多種治理工具建構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協力關係。
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有助於實現政府的協同性治理
協同治理是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協同治理首先體現為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多元主體協同治理作為一種嶄新的治理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回應單中心主義的政府統治模式所帶來的困境,而且能夠最佳化頂層制度設計,實現治理有效適用和治理效用最大化。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為實現多元主體全方位的信息溝通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通過現代智慧型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系統,能夠在多元主體間搭建一個實時、快捷、方便的溝通交流平台,實現多元主體間信息的快速流動與及時共享,從而為實現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協同治理還體現在政務的協同治理上,傳統政府治理模式是“部門內協同、固定流程”為標誌的靜態管理流程,對於簡單政務的處理效率比較高,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部門與流程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中大量的工作和對公眾的服務是跨機構、跨部門的,需要各部門聯合共同完成,任何一個部門都很難獨立承擔政務工作的全部,部門和機構間的政務協同必不可少。部門內管理演變成跨部門協作,固定流程演變為可變流程,靜態管理模式演變為動態協作模式。動態協作模式意味著跨部門、跨系統的多部門聯合,意味著組織結構鬆散,管理流程可變。“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使政府業務流程的動態性變為可能。通過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政務協同管理功能,可以將各個行政事務間的信息溝通起來,並進行協作。“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不僅解決了某個獨立環節的政務問題,還將政務過程中的一系列環節銜接起來,使得上一個環節的政務處理結果能夠自動流轉到下一個環節,實現了不同政府職能部門的政務協同,可以大大提高政府政務處理效率。
四、“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智慧性治理
當前,智慧政務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時代政府治理髮展的新形態。智慧政務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整合網際網路上社會群體與政府治理相關的各項數據信息,對包括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文化建設、政治文明、城市服務等公共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進行分析判斷、科學決策,作出智慧型的回應,並不斷評價政策運行效果改進決策,並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重構智慧感知、智慧評價、智慧決策、智慧管理服務和智慧傳播的政府管理新流程,形成政民融合、良性互動的治理新格局。大數據時代,政府掌握準確全面的數據是實現精準化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通過所獲大數據分析,可使政府決策更快速、靈活、科學,從而實現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實施方案》要求有效整合“一張網”中的民眾行為數據、電子證照庫、數據共享交換平台資料庫等資源,形成為民眾服務的大數據資源體系。其根本目的就是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跨領域、跨渠道的綜合分析,了解公眾服務需求,不斷最佳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做好個性化精準推送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從而實現智慧性治理。(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解讀四:蘇州大學張勁松解讀
標準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頂層制度設計
張勁松
政務服務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惠民工程,它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方案》的推進,“網際網路+”進入了政務服務體系,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即將來臨,各地的創新將進入一個高潮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摸著石頭過河,試點先行,加快推廣的改革模式推動了中國行政改革的深入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這種模式也有不少弊端,主要是典型示範地區的標準化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標準太“高”,無法標準化,成功模式不可複製;二是特色越明顯,越難成為全國通用的標準,無法實現全國推廣的標準化要求;三是地域的差異性越大,經驗(標準)就越難在全國推廣。我們可以看到,缺乏標準化,這是深入改革,也是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最大阻力,現在需要從更高的要求出發,提升改革方式推進政務服務改革。
最佳化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模式應該建立在具有全國通用的標準化的基礎上,而要建立全國通用的標準化方式,必須在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過程中,強調頂層制度設計。應該由全國一盤棋地設計頂層的全國通行的標準化的制度,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全國不同地區的特色與特點。通過頂層制度設計,建立通用的標準,可以從一地申請服務,異地暢通無阻,打破公共服務的區域限制,可以節約公眾申請的成本,也可節約社會成本,以及節省政府互聯互通的成本,可以打破區域限制,讓中西部地區不至於因其硬體和軟體跟不上而消積應對推進工作。鑒於全國的差異性及地方創新能力差異,建立全國通用的標準也存在許多困難,可以通過建立通用標準分級解決差異性的問題,如東部沿海地區,其硬體、軟體以及人員的素質相對較高,社會提出的政務服務要求也相對較高,這些地區就需要更高層次的政務服務,建立分級的標準,就可以讓條件允許的地區採取高級別的服務標準。相反,對於硬體、軟體、人力資源各方面層次較低的中西部,允許其自主採用較低級別的標準,也允許其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
總之,“網際網路+”的技術將日益成熟,將其引入政務服務也是大勢所趨。在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過程中,當前需要做好頂層制度設計,這個制度設計應該從標準化上著手。(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解讀五:圖解
圖解:國辦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