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

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又稱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DD),是指套用抗生素後發生的、與抗生素有關的腹瀉。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可以表現為輕度、自限性的腹瀉,也可以表現為嚴重危及生命的腹瀉,如假膜性腸炎。

病因

1.腸道菌群紊亂
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為,抗生素的使用破壞了腸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瀉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會干擾腸道正常菌群,引起腸道菌群失調。Ⅰ度失調是指抗生素抑制或殺滅一部分細菌,而促進了另一部分細菌的生長,這就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組成上和數量上的異常變化或移位,在誘發原因去掉後可逆轉為正常比例;Ⅱ度失調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調,在Ⅰ度失調基礎上菌群由生理波動轉為病理波動;Ⅲ度失調錶現為原來的正常菌群大部份被抑制,只有少數機會菌逐漸成為優勢狀態。腸道菌群紊亂時益生菌數量明顯下降,條件致病菌數量異常增多,腸道黏膜屏障損傷,消化吸收代謝受到影響,從而導致AAD。
2.抗生素干擾糖和膽汁酸代謝
抗生素的使用,腸道生理性細菌明顯減少,使多糖發酵成短鏈脂肪酸減少,未經發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滯留於腸道而引起滲透性腹瀉。
3.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抗生素所致的變態反應、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腸黏膜損害和腸上皮纖毛萎縮,引起細胞內酶的活性降低,從而導致吸收障礙性腹瀉;某些抗生素是胃動素受體的激動劑,而胃動素為胃腸肽,可以刺激胃竇和十二指腸收縮,引起腸蠕動改變,導致腹瀉、腸痙攣和嘔吐。

臨床表現

1.輕型患者
僅表現解稀便2~3次/日,持續時間短,沒有因腹瀉而發生中毒症狀,該型屬於Ⅰ度~輕Ⅱ度腸道菌群失調,易被臨床醫師忽視。
2.中等型患者
腸道菌群失調在Ⅱ度或Ⅱ度以上,臨床腹瀉次數較多,可以合併腸道機會菌感染,大便可出現紅、白細胞,值得注意的是該型易被診斷為感染性腹瀉而不斷使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其結果導致抗生素與腹瀉形成惡性循環,病情發展。
3.重型患者
指在嚴重腸道菌群紊亂基礎上往往繼發有特殊條件致病菌感染,其臨床症狀重,常腹瀉水樣便10~20次/日,假膜性腸炎(PMC)大便中可見漂浮的假膜,可伴發熱、腹部不適、里急後重。
4.少數極其嚴重者
除有腹瀉外還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質血症或敗血症等,甚至出現中毒性巨結腸而表現高熱、噁心嘔吐及腸鳴音減弱,胃腸功能衰竭,此時腹瀉可能停止,也可能發生腸穿孔。

檢查

1.便常規
一般病例無異常發現,較嚴重的病例可出現白細胞或紅細胞,繼發黴菌感染時也可直接發現病原。
2.腸道菌群失調的檢查
使用抗生素後腸道菌群紊亂是發生AAD的基礎,因此針對腸道菌群紊亂的檢查是診斷AAD的基本檢查。
(1)糞便塗片
該法可以估計總細菌數和觀察各類細菌組成比例的大致情況,並由此判斷腸道菌群紊亂程度。
(2)腸道各種細菌定量培養法
選擇不同的培養基和不同方法對腸道細菌進行培養並計數和判斷菌群比例,但培養法費時費力且只能培養部分腸道細菌,不可能對腸道各種細菌進行培養計數。
3.針對繼發細菌感染的特定檢查
為確定AAD有無機會菌感染,應將患者的糞便作厭氧菌培養以獲得機會菌優勢生長的證據,尤其對懷疑假膜性腸炎的病例應至少送2份糞便標本。但是細菌培養法費時且複雜,故在臨床實施困難。目前臨床上廣泛採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腹瀉患者艱難梭菌(CD)毒素A、B。
4.其他相關檢查
多數AAD結腸鏡檢查並無特異性,但在假膜性腸炎患者可見病變遍布全結腸,少數僅累及乙狀結腸或直腸,偶有侵犯小腸;腸壁附有2~5 mm大小的斑塊狀假膜,有時可融合成更大的黃白色或黃綠色假膜,其間黏膜完整,外觀可正常,也可紅腫,脆性增加。需特別指出的是在對危重患者進行腸鏡檢查時,有引起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的危險。假膜性腸炎患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時見結腸擴張、結腸壁明顯水腫、結腸袋扭轉,偶在側面見到假膜突起。腹部CT可見結腸壁增厚,可達10~15 mm,形成特徵性的“手風琴征”。

診斷

1.臨床診斷
從抗菌藥物使用史、危險因素及臨床症狀和體徵中獲得診斷依據。高齡、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住院、使用免疫抑制劑或質子泵抑制劑、行創傷性診療等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後出現腹瀉時應高度懷疑是ADD。
2.實驗室診斷
(1)非感染性AAD
非感染性AAD患者糞常規並無特徵性改變,可有紅、白細胞。糞便塗片可有腸道菌量改變及腸道菌群失衡。一般無白細胞計數增多及電解質和酸鹼失衡情況。
(2)感染性AAD
酶免疫分析法檢測病原菌(CD)毒素。

治療

1.立即停用抗生素或調整抗生素
部分病例在停用抗生素後3 天內臨床症狀緩解。
2.補充益生菌,恢復腸道正常菌群
AAD主要是由於腸道菌群紊亂所致,因此可採用益生菌製劑來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通過改進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作用來健全保護機制,通過合適的、恰當的免疫反應來維護宿主健康,臨床套用收到良好效果。常用益生菌包括:雙歧桿菌、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布拉酵母菌等的製劑,此外合生元和益生元也有相同或類似作用。
3.加強對症支持治療
維護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必要時可輸注白蛋白或血漿等。靜脈丙種球蛋白可針對CD毒素A和B,可用於嚴重病例和復發病例。
4.保護腸道黏膜
補充鋅等微量元素,避免腸道進一步損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