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廟[河北省邢台市景區]

扁鵲廟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城西北22公里處,占地150000平方米,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據《內丘縣誌》記載,扁鵲廟漢唐有之,始建不詳。自漢至今,歷代均有修葺,現存為元代建築。

扁鵲原名秦越人,在趙國行醫時,人們稱頌他像古代名醫扁鵲一樣,遂稱他為扁鵲,2000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在他的故鄉和全國許多地方建廟立碑來祭祀紀念他,內丘扁鵲廟便是著名的一座。

扁鵲廟,又名鵲山廟、鵲王廟,宋代加“神應”之號,為神應鵲王廟。位於內丘縣神頭村,坐北朝南,在群山環抱之中,右扶龍騰山,前臨龍騰水。1963年前水上有橋,後石橋沖坍。過橋北上,越橋樓,過山門、獻殿至扁鵲廟。廟內有扁鵲塑像,廟左有扁鵲墓,每年農曆三月,八方人士雲集祀之,香火極盛,達月余之久。

史書記載

扁鵲醫術高超,在《史記》扁鵲傳中,記載了幾則流傳千古的病案。晉國“專國事”的大夫趙簡子生了重病,已五天不省人事。

扁鵲為趙簡子治好病後,為答謝扁鵲,趙簡子便將邢地內丘蓬山4萬畝土地賜封予扁鵲。扁鵲接受了這份賜封,從此便在此居住下來,上山採藥,入鄉巡醫,邢台內丘便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扁鵲擅長望診。《史記》非常生動的記載了他四望齊桓侯(公)為其開列醫方,而齊桓侯(公)不聽,終於死亡的病案。

扁鵲後來週遊到虢國,治好了虢太子假死的病。從此,天下人便稱扁鵲能“起死回生”。

後來,扁鵲行醫到秦國,秦太醫令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鵲”,十分嫉妒他,便派人刺死了扁鵲。

虢太子千方百計把扁鵲的頭顱從秦國找回,葬在今邢台市內丘縣蓬山,並立廟祭祀,由此這個山村便更名為“神頭”。廟稱作扁鵲廟。

主要景點

扁鵲廟前有九龍水從西向東流過。因上游有九條山川之水匯於此而得名,河上曾有漢白玉石橋名九龍橋,橋前有石麒麟相立,今存。

九龍橋又稱回生橋,據說人患有疾病或奄奄一息,只要從此橋經過,就可以起死回生。

九龍橋前有九龍柏,九棵柏樹生於石上,古老蒼鬱,歲有千年,粗可合抱,形如巨龍,人稱九龍柏,根須裸露於石,猶如龍爪。

九龍柏 九龍柏

《內丘縣誌》這樣記載九龍柏:“柏生山石石生柏,根生石山山作根,山石柏根成一體,石山不老柏長存。”相傳扁鵲死後,其九個弟子十分悲痛,相守其墓,時久 成柏。實際上是後人仰慕扁鵲的醫術和醫德而植栽,作為懷念。

在扁鵲廟周圍還有許多扁鵲採藥、製藥、作手術的遺址,藥石、石炕、撈腸溝等地尚存。

人們稱讚虢國太子的忠義,便把他和扁鵲採藥的山峰稱為“太子岩”。太子岩位於內丘縣城西部30公里處,險峰千仞,峻岩百層,草木豐茂,松柏秀榮。

自周代以來,相繼建有諸多廟宇,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相匯的風景勝地。

太子岩山腰有太子洞,昔有太子樓,樓後有洞,相傳虢國太子曾在此居住,並與扁鵲一起採藥。

太子樓始建不詳,後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重修,今樓廢洞存,洞鑿于山壁上,深2丈,憑欄東眺,可見松柏蒼蒼,白雲出岫,紅日升空。明至清

2006年05月25日,扁鵲廟作為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沿革

扁鵲廟 扁鵲廟

扁鵲廟,俗稱神頭廟,又名鵲王廟、鵲山祠、鵲山神應王廟。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 丘縣城西21。8公里的神頭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十五年《順德府志》記載:“鵲山廟者,祀扁鵲也”。

內丘扁鵲廟,始建年代久遠。據《魏書·地形志》載:“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號,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內丘縣。

至元五年 (1268年)《國朝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碑記:“漢唐以來,像而祀之舊矣,五季之未,數經殘記。

周顯健中安國軍節度使陳思讓為重修之,是時碑刻已有王稱”。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內丘縣誌》記:“鵲山廟在鵲山下,漢唐已有之,不詳始建,宋仁宗璽封神應王,元學士王鶚,明諭德謝遷有記,三月初旬,來祀者方千里,歷代詩文不可勝記”。

據廟內現藏碑刻記載:在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華四出”;復經宋神宗熙寧二年 (1069年)修繕後,“重檐密廡,森然如翼,巍然可觀”;金明昌元年(1190年),內丘縣令趙實率眾監修後畫檐雕梁,所以稱之“其廟自古以來未有似今完備者哉”。逾數十載,又一場劫難火焚,蕩然無存。

大蒙古國國朝龍興癸未歲(1223年),節度副使蘇仲毅然昌率重葺舊基,元提點太醫顏天翼糾材募工,重修之,後經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萬曆六年(1587年)、萬曆十三年 (1585年)、天啟元年(1621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1896年)等修繕。

從以上歷代重修碑文中可了解到:扁鵲廟的每次修葺、重建、修繕大都是由官方牽頭來完成的。

建築藝術

扁鵲廟群總體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由扁鵲殿、后土殷、玉皇殿、三霄殿、百子殿、藥王廟、山門、獻殿、回生橋、橋樓、碑樓、三清樓閣、道士院等20多座單體建築組成,總體布局合理,結構緊湊;是北方典型的道教廟群。

屋頂類型有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廡殿頂、卷棚頂等。由這些屋頂類型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複雜形體,說明古代工匠們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

廟群形制的特點:四周群山環繞,諸殿坐落其中,廟前河水涓涓,地勢逐漸加高,依山隨勢建築,軸線對稱分布,景致獨具特色,實屬風水寶地。

總體建築以天(玉皇)、地 (后土)、人(扁鵲)三才者布局,其中三大殿為整個廟群的主體,配殿建築與主體建築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形成格局,乃一方勝地。古時,帝臣官宦、文人騷客、隱人居士、善男信女,蒞此攬勝觀光,朝山祭聖。又為這裡留下了眾多得詩碣、碑文、石刻等文物古蹟。

扁鵲殿為該廟群的主體建築之一,屬大式建築,是祭祀扁鵲之處所。坐北面南,平面呈長方形,通高11。1米,面闊七間,長21。78米,進深三間,寬9。94米,占地面積426平方米。系單檐布瓦九脊歇山頂,柱網布局採用減柱、移柱並用,擴大殿內空間。四周斗拱44攢,單材12。5、足材18厘米,為五鋪作雙下昂里抄計心造。梁架結構為六椽前後對搭牽用四柱,徹上露明造,無施叉手,托腳、各節點均施攀間拱及駝墩支墊,經修繕後仍保留元代的建築風格。

據明萬曆六年 《重修鵲山廟記》碑載:“……是故由周而來,歷二乾載矣,人之駿奔,而俎豆者……”。說明祭祀扁鵲的活動久遠。既然有祭祀活動,那么最起碼要有祭祀的場所,所以祭祀的場所也可能是一座不成型的小廟,也許原廟的建築開始較小,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對其崇敬程度的升級,其廟逐漸變大。從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來看:西漢以前以高台建築為主,主要建築是宮殿、都城及禮制建築;東漢至南北朝時期,高台建築開始衰落直至消失,木結構建築興起,主要建築出現寺廟等建築。可見原來的小廟只不過是現存建築的雛形,扁鵲殿的成型建築年代在漢或早於漢。為何建築年代如此久遠,可現存的建築竟為元代建築風格呢?該殿千餘年來,風剝雨蝕,飽經滄桑,在歷史上曾毀於兵燹、或人為的破壞等,保存至今實為不易。從中可以看出,歷代人們對扁鵲其人、其廟的追崇、欽佩程度,也充分體現出該殿的名望和價值。最後一次大規模重修是在元朝初年,其殿現存的大木構件也多為元代。在1997年落架大修清理該殿基礎時,竟發現原基址比現存的基礎要大一圈,四周各外沿1米左右。說明現存大殿是元初在火焚後的廢墟上重建的。可證實在元代前該殿四周確帶房廊,這樣正好和歷代碑文記載相吻合。

整個廟群是以扁鵲殿為起點,增設了具有道教色彩的廟宇,形成了一座雄偉、壯觀的道教廟群。

近年來,通過多種集資渠道,對現存的扁鵲殿、后土前殿、后土總司殿、藥王廟、廣生殿、山門、回生橋、玉皇殿等古建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繕,保持原貌,修舊如舊。各種建築和諧相融,與歷代官吏,名人題寫的詩碣、碑文及九龍石柏、扁鵲墓地等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也折射出自建廟至歷代修廟的滄桑歷史。

全國各地扁鵲廟有之,唯屬邢台內丘扁鵲廟創建年代最早,影響最大。改革開放以來,來此觀光旅遊,朝拜醫祖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曆三月廟會期間,更是人山人海。近年美國友人、日本學者、新加坡道教協會、中華醫學會、北京、濟南、邯鄲、太原、安陽等地的人們都慕名前來,踏赴尋舊訪古之路,瞻仰扁鵲神容、玲聽美麗傳說、飽覽鵲山勝景、追尋神醫足跡、探索有關醫術,……,真可謂:“磊磊山形千古仰,巍巍廟貌四方欽”

節慶活動

邢台扁鵲廟的祭祀活動,根據碑刻記載可以上溯至戰國時期,有悠久的歷史根源。後周顯德年(954一959年)間,安國軍節度使陳思讓重修鵲山祠時,碑刻已有王稱。宋嘉佑初年(1056年),宋仁宗患疾,遣使至廟求醫,病癒賜封扁鵲“神應”之號。由於扁鵲累受朝封,到祠祀典的規格較高。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重修鵲山廟記》載:“迄今季春之月,有司歲以典禮從事,遠近士女執香幣奉牲醴,以致誠悃者爭先而趨。”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重修鵲山后土諸殿碑記)亦載:“至今二千餘年,歷代褒封,太府歲祭王之……”。

祭祀,朝拜扁鵲的人員層次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無所不有。清內丘邑令施彥士曾賦詩記述廟會祭祀扁鵲之盛況:

夙聞上池水,今謁鵲王神。榱桷千年寺,牲牢九縣人。

是真風俗地,況值祓除辰。盛會年年有,何妨聽我民。

除碑刻所記太府,有司歲以典禮祭祠外,朝廷亦派員到鵲山祠致祭。元中統元年(1260年),宣差太醫提點李國偵奉皇帝聖旨致祭五嶽四讀,敬謁鵲山神應王祠,且申報謝。元中統三年(1262年)皇闕 門逸士訾洞春特奉皇帝聖旨降祭東海淵聖廣德王廟,敬謁致祭鵲山神應王之祠。元至元十七年(1281年),永寧王令旨,八班妃子懿旨,特差太醫王口善降香致祭鵲山神應王之祠,以申報謝。元至元二十三年(1287年),皇太子……致祭……鵲山神應王之祠。

歷代府縣有司致祭均按定製規格施行。

廟會期間,在朝拜、祭祀扁鵲的同時,還常常要舉行一些內容豐富的宗教儀式。其中有為神的誕辰舉行的祀典,有為官府和民間信徒舉行齋醮以祈求太平,風調雨順或祈福消災,還有民間的燒香拜神等活動。 齋醮齋醮,俗稱做道場,打醮,是道教祭祀神靈的一種宗教儀式。齋醮的天數和法師人數多少,視道場大小而定。時間一般是三天,法師一般是三人或五人,道眾四人或六人,音樂吹打伴奏者數人。主醮的法師,由年高德重的長者擔任,稱之謂“高功”,位於中央。上首法師稱“都講”,主持壇內經卷;下首法師稱“監齋”",主持壇內的一切儀式;道眾稱“表白”;樂隊在左右兩邊。齋醮從擺壇、起鼓、開壇、迎神、淨壇、念咒、禮誥,到上表、轉供、焚褚、誦經、下座、送聖、收壇都按照嚴格複雜的程式進行。所上的“水、果、香、花、燈、茶、食、寶、符、衣”,稱之謂“十供養”,也有道教深刻的含義。

詩韻

謁鵲王廟

馮善(知府)

新晴西上鵲峰巔,絕壁森森北斗連,台殿高低來畫星,笙簫縹緲入雲邊。

風迥藥圃春光寂,雨過丹爐草色芊,安將當時醫國手,為療雕瘵錫長年。

題九龍橋

元·不忽木

相彼山泉源本清,太平君子濯塵纓。

泠泠似與遊人說,說盡今來古往情。

詠九龍橋石柏

崔數仞

柏生山石石生柏,根入石山山作根。

山石柏根同一體,石山不老柏常存。

詩一首

魏大本

東皋來往熟,荒墓幾生愁,

術自長桑君,名因野艾留。

魂搖瀛海月,祭應楚江舟,

何恨庸醫妒,明珠可暗投。

碑詩(之一)

明·張元孝

前朝廟貌枕山巔,金碧輝煌鼎煥年。

臨澗古楊蟠黛色,當階瑤草帶蒼顏。

技臻神品由天授,思入玄機奪化權。

我有靈丹人不識,用時還解壽顛連。

碑詩(之二)

明·張元孝

壽域天開百丈閒,萬家工力極經營。

遙連北極分丹栱,直削西山作畫屏。

調劑當時真國手,追崇異代見民情。

空庭鵲噪梧桐冷,靈藥滿山雲自橫。

碑詩(之三)

何德嚴

名自春秋顯,王稱趙宋推。

宮完神力應,未若我元時。

碑詩(之四)

元·劉德淵

鵲山萬疊郁蒼蒼,廟兒尊嚴神應王。

玉帛時來千里供,戶楹風渡百花香。

有功在禮宜歆禩,生死口謙本自當。

今代蒸民多疾苦,更竭救俾平康。

碑詩(之五)

劉朴

三日齊尻擬坐壇,鞠躬來謁鵲王山。

乾巛仰上神功大,香火依然廟兒閒。

和氣滿川春煦煦,恩波千里玉潺潺。

逢人每悉慈親事,愧乏雄文囷世間。

碑詩(之六)

元·天翼

風照攏除首,與客聯鑲口翠微。

山店買來粥美,水鄉尋得鱖魚肥。

關關啼鳥喧盈耳,片片飛花爭撲衣。

懇至詹依神定享,口景詠而歸。

碑詩(之七)

元·王鄂

蓬山蒼蒼,襄水洋洋,

彼有人焉非常,儼立祠於其旁。

厥出禁方,得之長桑,

滌垢湔腸,病常愈於膏肓。

邦人不忘,祀事孔彰,

披袞而裳,垂旒而王。

廟經兵荒,廢為荊榛,瓦礫之場,

崇起有時,待我聖皇。

厥初顏君,寵命是將,

志願未畢;遽爾雲亡。

繼之有人,乃配阿張,

二子皆賢,伯祿伯祥。

落成之日,歸功廟堂,

勒為豐碑,令聞戴揚。

王其有靈,降福穰穰,

風雨和時,年迄用康。

躋斯民於仁,壽之域而衍,聖祚於無疆。

無題(扁鵲)

元·王磐

昔為社長時,方技未可錄,

一遇長桑君,古今皆嘆服。

天地為至仁,既死不能復,

先生妙藥石,起虢效何速。

日月為至明,覆盆不能蝕,

先生具正眼,毫釐窺肺俯。

誰知造物者,禍福相倚伏,

平生活人手,反受庸醫辱。

千年廟前水,猶學上池綠,

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

一勺神漿

元·不忽木

一勺神漿浩滿襟,天開明哲豈難諶,

齊侯無幸菑殘速,虢子有緣惠澤深。

磊磊山形千古仰,巍巍廟貌四方欽。

惟王授我刳腸術,換盡人間巧偽心。

三月三西山鵲王廟會

清·施彥士(邑令)

夙聞上池水,今謁鵲王神。

榱桷千年寺,牲牢九縣人。

是真風俗地,況值祓除辰。

勝會年年事,何妨聽我民。

前題

清·汪匡鼎(邑令)

迢迢深谷遠鳴騶,非共鶯花作泛遊,

幾處停驂驚土瘠,數回搔首切民憂。

敢祈醫國當年手,準擬靈祠競日留,

最是風前多勝事,奚囊末許一日收。

九龍橋石上古柏

前人

古柏何年植,根蟠石隙生,

虬枝何妖嬌,似與九龍爭。

謁扁鵲墓

陳元方

扁鵲醫術驚宇寰,

中華文化耀遺篇。

脈學針學實開創,

內科外科應時變。

以技見殃仇何恥,

懲惡揚善史有傳。

只今謂川鳴咽水,

猶為越人訴屈冤。

歷史傳說

1.神應王由來

扁鵲受到百姓的愛戴,老百姓覺得他死後應該封王成侯。於是就稱扁鵲為大王、鵲王、藥王,這些王位封號都是老百姓自己封的。扁鵲真正被封為神應王,是宋仁宗時的事。

北宋仁宗時期,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他不燒不涼體溫正常,就是不能吃東西。慌得太醫們圍著仁宗診斷,誰也沒能診斷出萬歲爺得的是啥病。沒幾天,宋仁宗就奄奄一息了,後宋仁宗做夢夢到在邢州有一座扁鵲廟,向扁鵲禱告就能治好病,於是命李太醫帶著一行人馬,從東京浩浩蕩蕩直奔邢州府中丘縣蓬山前來祭祀扁鵲。說來也怪,經過祭祀扁鵲,宋仁宗的病果然好了。李太醫回朝復命,宋仁宗親自出朝迎接,又在金鑾殿上封扁鵲為神應王,封李太醫為太醫令,還命開國公李瑞愨在邢州為扁鵲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開國公李瑞愨就按照王宮模樣對扁鵲廟進行重建。廟宇選在扁鵲墓東邊,南邊是九龍山,北邊是鳳凰嶺,在九龍朝鳳交口處蓋了大殿——神應王殿。大殿重檐飛翹,黃瓦綠牆,雕樑畫棟,彩椽迴廊,顯得雄偉壯觀。殿內正面端坐神醫扁鵲的彩色雕像,頭戴垂旒冠,身穿皂黃滾龍袍,手扶銀須,雙目放光。寶坐前雙鶴獻仙草,祭鼎內香菸繚繞。十二位弟子分列兩班,右邊是淑女、太子、子陽、子豹、子明、子游,左邊是佚妹、子儀、子同、子越、子術、子容。大殿後建有寢宮,那是神應王扁鵲睡覺休息的地方。殿前是獻殿,是人們上供祭典的場所。獻殿前是雄偉的山門。山門前有一塊平地,西邊是歷代皇帝,封疆大吏修建扁鵲廟的碑文和記載扁鵲一生豐功偉績的詩文碑刻。翻修一新的回生橋飛架在襄河上,回生橋南邊蓋有戲樓,北邊便是聞名的鐘樓了。鐘樓內有800斤重的生鐵鑄鐘,每逢祭日或有重要官員拜謁,鐘聲盤山繞嶺,可傳到四五十里的內邱縣城……

2. 顏天翼修廟

顏天翼太醫是元朝一代名醫,內丘縣人。他從小刻苦鑽研扁鵲著的《八十一難經》,又跟忽必烈南征北戰,治療傷病員,立下了汗馬功勞。忽必烈很器重他,封他為太醫和將軍,常常讓他跟隨左右,視為最親近的臣子。顏天翼在軍營里度過了大半輩子,一直為軍中將士治病療傷。作為一代名醫,他多么想像扁鵲那樣為天下老百姓治病啊!多么想把家鄉的鵲王廟修好啊!於是就向忽必烈提出回故鄉到蓬山扁鵲廟主持廟務。一邊行醫,一邊修繕扁鵲廟。

忽必烈捨不得讓顏天翼離開自己,可顏天翼執意要去。忽必烈見他決心已定,只好答應了。臨走時,忽必烈對他說:“你年事已高,跟著我南征北戰20多年,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每年收的香火錢,你先顧家中的生活,有富餘的再來修廟。”

顏天翼領著夫人張氏,兒子伯祿伯祥,舉家從北京來到鵲山。顏太醫見到扁鵲廟群內荒草滿地,瓦礫成堆,四方香客來為扁鵲朝拜,只能用幾塊磚頭壘成個小廟燒化,真是心急如焚啊!?

顏太醫顧不得年老多病,帶領一家老小剷除雜草,在廟內蓋起三間草房,安頓了一家老小。本來忽必烈讓顏太醫就地徵收錢財,召募民工修造廟的。可顏太醫見到戰後的當地百姓困苦,吃了上頓沒下頓,這位濟世惜民的名醫,哪忍心再去為老百姓增加負擔啊!他決心用自己的醫術掙錢來修廟。於是就帶領兒子伯祿開始了游醫生涯。顏太醫是聞名全國的名醫,兒子伯祿剛二十歲,從小跟父親學得一手好醫術。顏家父子在邢台、邯鄲、大名、保定、河南安陽等地走州過縣為人們治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掙錢為修廟籌備錢財。? 張氏帶著只有十幾歲的伯祥主持廟務,積蓄修廟的錢。母子二人在廟周圍開荒種地,過著清貧的生活。又把廟宇塌下來的磚石從土裡挖出來,沖洗乾淨,壘成一垛一垛的,留作以後蓋廟用。朝拜人交給的香火錢,張氏捨不得動用,全用罐兒盛起來珍藏好。一家人辛辛苦苦幹了三年,積蓄了不少錢,於是就開始購磚瓦木料,準備召募些民工重蓋廟宇。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顏太醫年老體邁,加上連年奔波,在一次治病的路上,突然病倒。伯祿費盡了心血,也沒治好父親的病。顏太醫臨終時對伯祿說:“我死後,你們不要把我的死奏明皇上。咱們顏家啥時修好了廟,啥時再回朝復命,你們要繼續修廟啊……”

張氏和兩個兒子忍著悲痛將顏太醫安葬在扁鵲墓旁邊,他們想,顏太醫生前十分敬仰神醫扁鵲,死後也陪伴神醫左右吧。? 長子伯祿埋葬了父親,擦乾眼淚,背起父親生前使用的藥葫蘆,又開始走府過縣繼續行醫了。張氏帶次子伯祥繼續主持廟務,收斂香火錢,購買物料。張氏夜裡陪伴伯祥攻讀醫術,讓伯祥子承父業。

顏家母子三人默默無聞一乾又是五年。於是就開始了修廟。顏家積蓄來的錢本來只夠蓋大殿用的,可顏氏一家的義舉感動了鵲山人,更感動了前來朝拜的香客。鵲山人有錢的出錢,沒錢的義務幫工。那些天南海北來的香客,也紛紛送來豐厚的香火錢。顏家母子終日奔忙,帶領民工,請來工匠,修了大殿,修獻殿,修了獻殿,建山門,最後又築起了漢白玉結構的回生橋,使扁鵲廟群建築成為全國最大的扁鵲廟。? 扁鵲廟群又一連蓋了八年。扁鵲廟蓋成了,年已七旬的張氏累死了。

伯祿、伯祥在原郡安葬了父母,又守孝三年,才回朝復命。忽必烈把伯祿留在身邊作太醫,封伯祥為嘉議大夫上都留守兼開平府尹。伯祥向忽必烈講述了父母為修廟殉職的義舉,忽必烈聽了十分感動,立即命翰林院大學士、修國史的大臣王鄂撰寫重修扁鵲廟的碑文,對顏氏一家義舉進行勒石頌揚。

王鄂連夜寫好碑文,覺得把心裡的話都吐出來了,可這種敘事加吟詩的寫法,在碑文中是很少見的。這位文豪放心不下,天明就去請教宰相劉秉忠。? 劉秉忠是邢州人,是元朝大科學家郭守敬的老師。這位大學問家作為元朝宰相,重用了一批有學問的人,元朝的重要制度都是他組織制定施實的,是有名的賢相。

劉秉忠看完王鄂的碑文,連稱“奇文!奇文!”並把這篇碑文,用楷書工工整整的書寫一遍,為了不在家鄉人面前顯露自己顯赫的官位,只署名為:“藏春居士劉秉忠書丹。”

這就是現存的元代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碑文的來歷。鵲山人把這塊巨大的石碑立在回生橋北頭西側,又修建了一座精美的碑樓。? 碑樓在文革中被紅衛兵拆了,他們推倒透靈碑,又要砸毀它。神頭村的幾名老人爬上透靈碑不讓砸。這幾位老人日夜看守,才使這塊珍貴的石碑完好地保存下來。

至今,透靈碑仍立在回生橋北頭西側。

神醫扁鵲的豐功偉績傳了一代又一代。

顏天翼舉家義修扁鵲廟的事跡也傳了一代又一代。

交通信息

自駕車:邢台—深高速公路內丘出口下道—向西過內丘縣城—沿內白公路經柳林村,往神頭村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