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

戶外教育

戶外教育通常是指發生在戶外的預先組織的學習。戶外教育課程有時涉及到離家住宿或基於旅行的體驗,在這些體驗中參與者參加各種各樣具有挑戰性的戶外活動,如:徒步旅行,攀岩,皮划艇,繩索課程和集體遊戲等。叢林學校(Forest School)和約翰繆爾獎(John Muir Award)是其中的戶外教育組織,它們鼓勵和提供戶外學習的機會。戶外教育是體驗式教育和環境教育哲學,理論和實踐的綜合體。

理解範圍

戶外教育的定義

戶外教育可以簡單的定義為發生 戶外環境中, 為了戶外環境, 關於戶外環境的體驗式學習。(Outdoor Education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for, or about the outdoors.) 詞語“戶外教育”廣泛用來指一些列有組織的發生在不同戶外環境中的活動。能被所有人所認同的關於戶外教育的唯一定義是很難達到的,因為其定義的解釋會因所在地的文化,哲學和當地的條件而不同。

戶外教育通常被認為等同於歷奇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探險課程(adventure programming),戶外學習(outdoor learning),戶外學校(outdoor school),歷險治療(adventure therapy),歷險休閒(adventure recreation),歷險旅行(adventure tourism),遠征學習(expeditionary learning),挑戰教育(challengeeducation),體驗式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叢林學校(forest school)和荒野教育(wildness education)。關於以上這些術語的共識同樣很難達到。但是,戶外教育通常運用以上的相關領域的相關元素或需要熟知以上領域。戶外教育的特徵就是它專注於這種教育的“戶外”這一邊;然而歷奇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會專注於“歷奇”這一面,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education)會專注於“環境”相關的領域,荒野教育(wildness education)使在荒野中進行遠征探險成為其必要的組成部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只是訪客”。

儘管有很多關於戶外教育到底是什麼的觀點,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學科的廣泛性,而且因為國際文化多樣性的差異,還有個人自主學習方法的不同。但是關於‘戶外教育’,還是有很多被大多數實踐者所接受的共同點,如下圖所示:

戶外教育 戶外教育

“教室外的教育”

“教室外的教育”給我們一個啟發就是,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端坐在一個有老師和書本的教室裡面。“教室外的教育”包含在校園裡的生物探索和昆蟲研究,同樣包含觀察學校附近的商店的庫存控制及參觀博物館。這是一個再度流行起來的教育概念,因為這樣的認知方式可以讓參與者從多種活動中受益。

英國下議院的教育和技能委員會報告 說,這種教育方式把歷史、藝術帶到了參與者的切身生活之中了,同時發展了他們的社交技能,同樣也非常明確的提高了他們對地理和科學的認識 。

在教室外的學習能夠非常有效的確保每一個個體兒童能夠發展他們所需要的技能,和在充滿各式各樣的設備的教室而言,在教室里孩子們是被動選擇的,而在教室外他們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得到了尊重 。

戶外教育的目標

戶外教育的一些典型的目標是:

•學習如何克服逆境

•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發展與自然環境更深的關係

戶外教育主要跨越3個維度:自我,他人,自然世界。不同的教育項目對這三個維度的側重點各不同。一個戶外教育項目可以完全跨越這個三個維度,例如,著重於一個(或更多)的目標:

•教戶外生存技能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減少累犯

•增強團隊精神

•發展領導技能

•了解自然的環境

•促進靈性

發展歷史

現代戶外教育起源於一系列單獨的倡議。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在英國和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有組織的露營是一個明顯的證據。1907年由羅伯特·貝登堡成立的童軍運動,採用非正規教育,強調實用的戶外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立的第一個戶外拓展(Outward Bound)中心在威爾斯的阿伯多維。和童軍有相似目標的丹麥的叢林學校是歐洲項目的典型代表。

一個非常關鍵的戶外教育的先鋒是庫爾特·哈恩(Kurt Hahn),他是一位德國的教育家,創辦了德國的Schule SchlossSalem學校,蘇格蘭的Gordonstoun School,威爾斯的Atlantic College。同時參與創立了‘世界聯合學院’運動,愛丁堡公爵獎(Duke of Edinburgh)體系(強調社區服務、工藝技巧、身體技能、以及戶外遠征等)和世界童軍運動。

20世紀的下半段,戶外教育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增長和套用(政府、志願者、商業化)。在此期間(19世紀60年代左右),外展拓展到包括美國的世界範圍內的40個國家。在此期間,誕生了其他的美國本土的戶外教育項目如歷險項目(ProjectAdventure)和美國戶外領隊學校(NOLS-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等。

戶外教育 戶外教育

與此同時,體驗式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ExperientialEducation)和荒野教育協會(WEA-the Wildness EducationAssociation)在美國得到發展。

哲學和理論

關於戶外教育的哲學和理論傾向於強調自然環境對人類的作用,‘壓力和挑戰’的教育屬性,和體驗式教育 。

一種觀點是,參與者置身於戶外時回歸到了他們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他們在現代人類文明社會的很多‘便利’都被‘剝奪’了。參與者能夠意識到他們是大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而不被現代社會的習俗和規範所約束。在本質上參與者做回‘真的自己’,同時能夠更加尊重的看待他人,而不分種族,性別,社會階級,宗教等。

戶外教育同時能夠促成團隊合作的基本要素,因為參與者往往需要共同努力,需要依靠團隊的合作。對很多人來說,高繩課程或者一些其他的戶外活動可以延展他們自己的‘舒適區’ ,並導致他們挑戰自己的體能,反過來其又能促使參與者挑戰自己的精神思想。

現代戶外教育的根源可以在以下哲學家的工作中得到發現:

•夸美紐斯(Comenius)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奧爾多·利奧波德 (Aldo Leopold)

•約翰·洛克(John Locke)

•約翰·繆爾 (John Muir)

•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亨利·戴維·梭羅 (Henry DavidThoreau)

•裴斯泰洛齊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戶外教育的哲學基礎的構建:

•庫爾特·哈恩(Kurt Hahn)

•威利·安鎖德 (Willi Unsoeld)

一系列的社會科學和具體的戶外教育的理論和模型被套用來更好地理解戶外教育,在它們之中一些關鍵的理論模型或概念包括:

•體驗式教育理論

•集團發展理論

•外展過程模型 (the Outward Bound Process Mode)

•壓力、最優激發、舒適區,和心理流理論

•心理演化理論和熱愛生命的天性的假說

發展趨勢

戶外教育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趨勢和不斷變化的情況,包括:

•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

•自然缺失症(nature deficitdisorder)

•身體素質(physical fitness)

•合理化(社會學)(Rationalization)

•標準化教育改革(standard-basededucation reform)

相關參考

常見戶外教育活動

植物探索課程--Everkid兒童戶外 植物探索課程--Everkid兒童戶外

l 速降 (Abseiling)

l 歷險公園 (Adventure Park)

l 背包旅行 (Backpacking)

l 露營 (Camping)

l 獨木舟 (Canoeing)l 尋寶 (Geocaching)

l 皮划艇 (Kayaking)

l 自然研究 (Nature Study)

Kayaking--Aaron Lau Kayaking--Aaron Lau

l 探路 (Questing)

l 漂流 (Rafting)l

攀岩 (Rock Climbing)l

繩索課程 (Rope Course)

l 航海培訓 (Sail Training)l

單板滑雪 (Snowboard)

l 野外定向/尋路 (Orienteering/Wayfinding)

戶外教育協會

l 美國露營協會 (American CampAssociation)

l 體驗式教育協會 (Association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l 戶外康樂及教育協會 (Association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Education) (AORE)

戶外教育機構

l 愛丁堡公爵獎(The Duke ofEdinburgh’s Award)--用來獎勵個人成就,包括戶外活動

l 美國戶外領隊學校(National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

l 自然教室(Nature’sClassroom)--美國的環境教育項目

l 戶外教育組織(OutdoorEducation Group)--澳大利亞的教育機構

l 戶外拓展(Outward Bound)--國際性教育機構

l 巔峰歷險(Summit Adventure)--戶外教育和領導力

l 磐石戶外部門(Solid RockOutdoor Ministries)--基督教的戶外領導力及教育機構

l 約翰·繆爾獎(John Muir Award)

l 叢林學校(Forest School)

l Everkid兒童戶外教育—位於北京,專注於3-12歲兒童戶外教育課程提供及國際旅行

戶外教育主題

l 歷奇休閒 Adventure Recreation

l 歷奇治療 Adventure Therapy

l 歷奇旅行 Adventure Travel

l 深層生態學 Deep Ecology

l 生態心理學 Ecopsychology

l 教育進化 Educational Progressivism

l 環境心理學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 遠征教育 Expeditionary Education

l 體驗式教育 Experiential Education

l 體驗式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l 叢林學校 Forest School

l 綠色運動 Green Exercise

l 環保守則 Minimal Impact Code

l 自然環境 Natural Environment

l 夏令營 Summer Camp

l 荒野治療 Wilderness Therapy

l 叢林幼稚園 Forest Kindergarten

中國發展

西方國家的戶外教育發展較早,發展水平也較高,體育課經常在戶外進行,夏令營一類的戶外教育活動也較多,有的國家有專門的戶外教育學校。

此外還有一個專門的國際性的戶外教育組織-童子軍。美國、歐洲已開發國家普遍之普遍的志願者社會習慣和組織,和童子軍從小養成的良好公民意識、素質,也是脫離不開的。

相對而言,我國的戶外教育發展水平偏低。有專家為此呼籲,為了民族的未來,中國學校教育也該改新進步,增加野外戶外體育。對於孩子的戶外教育,國家應在觀念、制度、經費乃至執行細節上下工夫。

戶外教育在中國雖然是一個新生的名詞,但是最近幾年再國內的發展卻異常的迅速,其巨大市場需求的背後有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國家政策的影響—計畫生育政策,這個政策為我們緩解了很大一部分人口壓力,但是弊端很多。在One Child Policy的影響下,獨生子女在社會上的成長遇到了種種現實問題,如來自家庭的溺愛過多,造成孩子肥胖,體質差,心理問題增多,思維能動性減少,缺乏個人創新和創造的衝動,社交能力偏弱,意志力薄弱等等。

•傳統學校教育的不足,目前傳統學校教育在升學壓力面前幾乎只注重學生的課程成績而忽視了學校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德育和批判性思維。德育教育是育人教育,引導學生如何成為一個‘人’而不是考試機器,而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有利於創新和促進社會的進步,但是傳統的學校教育並不鼓勵這些。

•中國戶外產業的興起,戶外產業的在國內近幾年的興起使第一代戶外玩家意識到大自然是一個十分理想的課堂,會教會自己很多,也會有意願把自己的孩子帶入到回歸大自然的行列之中。

參考文獻

[1] Outdoor recreation. (n.d.).

[2] Pete Higgins,A guide for outdoor educators in Scotland

[3] Educationand Skills Committee, House of Commons

[4] House of Commons. 2005 EducationOutside the Classro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