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高53厘米,口徑45.5厘米,腹圍148厘米
傳192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戰國楚王鼎共有銘文60字,記載了楚幽王為慶賀戰事勝利用繳獲的兵器鑄成此鼎的經過並用於祭祀的史實。楚王鼎傳20世紀上半葉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傳說中的楚王陵所在。壽縣銅器,是楚國器物的第一次大規模出土,震撼了中國文化界。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匜等九件銅器流至天津寶楚齋李氏,後入藏天津博物館。楚王鼎是這批楚器中形體較大、銘文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譽為“南北楚器之冠”。
通高53厘米,口徑45.5厘米,腹圍148厘米 傳192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戰國楚王鼎共有銘文60字,記載了楚幽王為慶賀戰事勝利用繳獲的兵器鑄成此鼎的經過並用於祭祀的史實。楚王鼎傳20世紀上半葉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傳說中的楚王陵所在。壽縣銅器,是楚國器物的第一次大規模出土,震撼了中國文化界。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匜等九件銅器流至天津寶楚齋李氏,後入藏天津博物館。楚王鼎是這批楚器中形體較大、銘文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譽為“南北楚器之冠”。
通高53厘米,口徑45.5厘米,腹圍148厘米
傳192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戰國楚王鼎共有銘文60字,記載了楚幽王為慶賀戰事勝利用繳獲的兵器鑄成此鼎的經過並用於祭祀的史實。楚王鼎傳20世紀上半葉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傳說中的楚王陵所在。壽縣銅器,是楚國器物的第一次大規模出土,震撼了中國文化界。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匜等九件銅器流至天津寶楚齋李氏,後入藏天津博物館。楚王鼎是這批楚器中形體較大、銘文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譽為“南北楚器之冠”。
戰國楚王酓胐鼎,文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楚王酓胐鼎,是戰國後期楚王使用的青銅器物,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出土,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刻錄銘文 銘文拓片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徑,45.5厘米,腹圍148厘米,蓋上有環和三個變形的鳥形鈕。附耳,直腹,獸蹄形足,造型雄渾敦厚,是出土楚銅器中的重要代表。
四連環鼎,戰國時期青銅烹飪器。四鼎相同,腹部相連,共有4足和6個附耳,造型新巧別致。蓋為圓拱形,子母口,縫合嚴實。蓋面飾二圈凸弦紋和三個犧紐,犧紐略高於...
四連環鼎 鼎與古代青銅器 鼎文化介紹 戰國青銅鼎楚王熊肯釶鼎,高38.5厘米,口徑55.5厘米,1933年安徽省壽縣朱家集楚王墓出土。口沿外壁有銘文12字:“楚王熊肯作鑄釶鼎以共歲嘗”。青銅器中的匜,...
鑄客銅鼎,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戰國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收藏於安徽博物院。 圓...
文物流傳 文物特徵 文物銘文 文物背景 文物地位在《戰國春秋》開始的時代中,周王姬涅於驪山設伏,殺申侯、繒侯,大敗犬戎。翌年,以“五德流轉,王氣東流”為由,下旨遷都洛邑,史稱東周。當玩家進入遊戲發生的...
遊戲信息板 《戰國春秋》背景介紹 遊戲特色介紹 遊戲攻略 相關介紹《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李學勤編著,本書收錄竹簡的全部圖版、釋文和文字,第一輯共收錄竹簡九篇。本書發現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詩篇、復原了楚國歷史及地理、提供了...
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 書籍信息 出版背景 出版發行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