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逸響軒。婁氏門派金陵傳人之一。青少年時期倍受音樂、繪畫的著名大師們的愛護與培育。深受藝術薰陶,五十至六十年代先後師從孫梓仙、曹正、郭鷹先生等古箏大師學習箏藝,其間又拜著名古琴家王生香、劉少椿先生為師,學習古琴藝術,同時又師從吳造峨老師學習蕭、笛。五六年就從金陵畫家韓少嬰老師學習中國山水畫,後經吳造峨老師引薦師從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老師學習水彩、油畫。
幾十年來,不懈地從事古箏教學與古箏改革、製作研究工作。八十年代研製的雙弧箏設計與理論認定。曾為揚州民族樂器研製廠帶來了不菲的效益並獲省級改革成果獎。九三年發明的“輕便摺疊可調式古箏架”獲國家專利,深受箏界同仁的歡迎與好評。並分別載入《當代發明家成果辭典》第二冊與《中國專家大辭典》第四冊。
自1986年來連續參加了五屆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研討會,並參與第二屆學會的籌備會議工作,又被聘為第五屆學會組委會委員,九六年受聘於‘朝陽96’中國古箏藝術節大會組委會委員,並受大會委託為大會設計鍍金紀念銅牌。八二年為南京樂社參加《玄武湖之春》專場古典音樂會演出並為音樂會設計演出標誌圖案。
多年來在多家專業報刊、雜誌及研討會上陸續發表了《古箏教學中的女性化傾向問題值得注意》、《古箏指法、符號標準規範問題》、《逆言談箏》、《傳統文化與箏曲的創作》、《箏藝美學初探》《古箏製作與改革的意見構想》等多篇論文專著,為普及教學著有《古箏教材》等。一九九○年與箏界同仁創辦了箏界第一本專業學術刊物《箏學探討》,任副主編,自八十的年代以來被多家學會和生產廠家聘為顧問。在古箏曲目探討方面亦作了許多深層次的嘗試,移植了琵琶的《塞上曲》、古琴的《關山月》、《陽關三疊》、《梅花》、《憶故人》等曲目。多年來曾多次受到新聞媒體的採訪、專題報導,並載入2007年文化部《藝術中國》大型畫冊。九八年創辦了自己的“華藝苑”箏館,進行古箏教學。
現為省、市音協會員、中國民族器樂學會、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北京古箏學會會員;南京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南京樂社古箏分會會長、南京顏真卿書畫院畫師。2006年受聘為安徽馬鞍山市金陵藝術學校名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