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理想國:政治文明視野下的西方憲政考察

一政治的概念 一古典憲政的表現 一普通法憲政的內涵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平裝: 2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7509723795, 9787509723791
條形碼: 9787509723791
尺寸: 22.6 x 14.8 x 1.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劉海濤,男,1967年生於江西永修。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政治學系。現為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系教師。曾主持學術網站“憲政與公共治理網”,現主持“憲政與公共治理(CPG)”學術沙龍,致力於中國憲政轉型的理論研究。發表《憲政制度中的幽暗意識辨析》、《從政治理性到憲政理性:一個政治文明演進路徑的分析》、《有限政府的政制構建:從政制重建走向憲政民主》等學術論文。

內容簡介

《憲政理想國:政治文明視野下的西方憲政考察》探究了西方憲政的政治文明意蘊,討論了古典憲政,普通法憲政和憲法憲政的基本內涵,深入憲政的基礎制度維度,重點探討了憲政作為政治科學的基本原理,並提出“建設性憲政”的分析理念。

媒體評論

這部著作在憲政理論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穎而深刻的見解。作者把憲政看做人們政治設計的藝術和制度安排的智慧,並且探討了政治制度科學原理的幾個方面,如普通法憲政。這些見解,同最近流行的自由民主人權話語有很大不同,但它是中國學者自主探索獲得的,並且據我所知作者也不乏同道。對當今中國的政治與法治建設來說,這本書不乏知識上的啟迪;對中國政治法律人來說,這本書也是一副清醒劑,有助於我們擺脫意識形態政治的思考方式,重歸政法科學的技藝理性。
——劉海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通過什麼樣的政治安排可以實現人類美好的社會生活?本書試圖探討這一既舊又新的問題,並將其視為憲政科學的事業。這是一種需要勇氣的稱呼,因為在一些從事經驗研究的政治學者眼裡,這種探究能夠產生智慧,但不是一種科學。從這種探究能夠產生一些比較穩定可靠的結論來看,稱之為科學應該是有說服力的。本書贊同戈登等學者的觀點,認為憲政的關鍵部分是一種對抗性權力安排,並展示了這種安排在古典憲政、普通法憲政和“憲法”憲政中的不同表現。讓人興奮的是,作者對這種權力安排的功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認為它不僅具有防止權力濫用、維護基本自由等消極功能,而且更關鍵的是具有人們容易忽略的積極功能:通過容納衝突和對抗,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求知慾,並高效率地收集、傳播和運用衝突過程中所生產的知識,推動制度的自我維新,促進優良生活秩序的擴展。
——儲建國(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目錄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與憲政
第一章 政治文明的政治應該是什麼?
一政治的概念
二政治不是“統治
三政治既非“階級鬥爭”,也和戰爭嚴格區分
四所謂“利益的政治
五政治無關超越的價值
第二章 憲政:對抗式權力結構
一對抗式權力結構的內涵
二權力的本性:樂觀論與悲觀論
三忠誠的反對者
四常態政治下的對抗式秩序
五對抗式權力體制的邊際意義
第三章 古典憲政
一古典憲政的表現
二古典憲政的共和訴求
三古典共和憲政與現代自由憲政的比較
第四章 普通法憲政
一普通法憲政的內涵
二英憲的精義
三柯克、布萊克斯通及哈耶克
四內部規則與外部規則
五“發現”正義
六法官“造法”與司法中心
七普通法憲政的精髓
第五章 “憲法”憲政
一從憲法開始的憲政
二憲政性的憲法與主權性的憲法
從憲法到憲政的政治意蘊
四憲法至上
五分權的要義
六違憲審查
第二部分 憲政的三個制度維度
第六章 有限政府制度的憲政分析
立憲政府與有限政府I
二德性與理性的局限|
三有限政府的限度
四基本自由、自由市場制度與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
第七章 憲政聯邦制度的意蘊
一憲政聯邦制的內涵
二聖約、契約、憲約
三“中央政府陷阱”問題
四政治去中心化
五麥迪遜原理
第八章 權利救濟的制度探究
一“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
二救濟為什麼重要?
三立法救濟與司法救濟:兩種類型的救濟
四人身自由權的救濟性與憲法的救濟性
第三部分 憲政科學原理與國家正當性建設
第九章 憲政科學原理
一權力趨於腐化原理
二“沒有人適合充當自己事務的法官”
三政治不平等與政治約束原理
四立憲選擇原理
五對抗的知識原理
六政治中的反直覺規律
政治規範中的語言局限
第十章 國家總是需要探究:憲政與國家
一價值性國家
二憲政作為國家的根本
三建設性憲政與“憲政可以強國”
四憲政的國家身份認同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