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感喟秋雨》作者用自己全部的身心,用自己赤誠的魂靈記錄下了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記錄下了自己榮辱沉浮的種種人生探究,也記錄下了他那顆孤獨心靈一次次上天入地的文化苦旅。炙熱的情感、悲情的呼籲和冷峻的思考,可以讓你在痛哭流涕中感悟人生,可以讓你在捧腹大後笑沉思社會,也可以讓你在飽經淒風冷雨的廢墟遺址前同作者一道思接千載、神馳萬里……
作者簡介
李琳,筆名李麟,1967年出生,山西襄汾人。文化學者、資深出版人。現為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山西省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兼駐京辦主任。曾任《山西經濟日報·現代周刊》特約編輯、《高新技術經濟信息》雜誌社社長兼常務副主編、山西省圖書行業商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黃土魂》《一舌定乾坤》《臨終歲月》《走向博士》《東方人與西方人》《人生筆記》《智慧錦囊》《北京大學憑什麼出名》《清華大學憑什麼出名》等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游者無疆
聖彼得堡:水的精靈化身
聖彼得堡:白夜裡的藝術天堂
聖彼得堡:一代帝王的瑰麗詩章
面對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
第二編 童心無瑕
偷西瓜
“暗號”的憤怒
管姐
第三編 悲情一呼
一生的突圍
愴然
第四編 眾生浮相
山西人
我們村裡的特殊人
萬榮“諍”氣
中國商人
中國“神樹”現象
親歷盜版
兒子當官趣事
中國富人的瀟灑動作
……
第五編 抱愧趙康
第六編 千年一夢
第七編 浮世一嘆
第八編 回望故鄉
第九編 域外顫音
第十編 沉浮人生
第十一編 大哲仙風
路(代後記)
後記
“人生的道路無數條,不管你選擇哪一條,都應該堅定地走下去。”1988年,我的大學班主任趙繼明老師在我的畢業留言冊上給我這么寫道。
5年後,我研究生畢業,我扔掉了舒適的鐵飯碗工作,走了一條和別人不太一樣的路。
儘管其中充滿了無數的艱難和苦楚,但我慶幸我堅持下來了。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借我一生》中說,他當年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職務時,面對的是平步青雲的無數誘惑,那是需要具備很大勇氣才能做出的辭職決定。我佩服秋雨先生的人格、勇氣和才氣。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當時的秋雨先生已經是一個有相當地位和名氣的博士生導師,還吃著國家的俸祿,衣食無憂,繁花似錦的前程指日可待。我自然和先生不可同日而語,但我研究生畢業時,一方面,我房無一間,地無一壟,4個月大的女兒還嗷嗷待哺。另一方面,那個年代的碩士研究生鳳毛麟角、炙手可熱——1993年,我畢業的那屆研究生,全山西大學僅60餘人,全國也無非數千人而已。面對著充滿誘惑、平坦穩定的大學老師、政府部門公職人員等職位,我在自己未來生活毫無保障的前提下,經過再三考慮後,還是選擇了擔任一家民營文化雜誌的創業工作——我受不了單位里論資排輩、條條框框的約束,我想在體制外給自己殺開一條血路。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本來就一無所有,又何在乎再次一無所有。
期間,我做過雜誌的主編,當過報社的特約編輯,編寫出版過幾百本圖書,開過遍及山西省大部分地區的黃河書店……我這短短几十年的經歷,可謂複雜,可謂曲折,飽嘗過夜不能寐的艱難,也享受了登臨峰巔的喜悅,其中的酸甜苦辣,常讓我感慨不已。
20年間,我有過短暫的動搖,有過瞬間的後悔,但我對著莽莽蒼蒼的未來,最終我堅持下來了,我終於打造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還算明媚的天空。閒處一隅,捫心自問時,我發現我雖然沒有范仲淹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但我至少還有孟子所推崇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情結。儘管很多時候,被人懷疑,被人誤解;很多時候,自己傷心,自覺委屈,但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信仰。
做事如同做人,來不得半點虛假。相比於身外之汲汲名利,“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大概是我20年間最大的人生收穫。
我用自己全部的身心,用自己赤誠的魂靈記錄下了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記錄下了自己榮辱沉浮的種種人生探究,也記錄下了我那顆孤獨心靈一次次上天入地的文化苦旅。炙熱的情感、悲情的呼籲和冷峻的思考,可以讓你在痛哭流涕中感悟人生,可以讓你在捧腹大笑後重新認識社會,也可以讓你在飽經淒風冷雨的廢墟遺址前同我一道思接千載、神馳萬里……
這本書應該是我20餘年靈魂孤旅的寫照。其中最早一篇文章是發表於1990年11月15日的《成才不要忘了成德——記梁鴻飛副校長對他研究生的一次特殊教育》,最近一篇文章是前幾天剛寫成的《鄉賢邱文選先生》,巧合的是這兩篇文章的主題都是探討如何“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人生價值觀問題——這其實也是滲透於我全身骨髓的信仰問題。
本書寫作過程中曾得到無數人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李堅毅、高勤榮、王麗萍、許大雷、趙繼明、丁民、趙躍飛、喬琰、馬俊敏、劉照華、李永福、何小衛、李小平、來祥生、石耀輝、梁龍池及山西省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的崔晉宏、張躍進等諸先生,都曾在百忙中給以關心和問候,幸何如之! 特在此鞠躬致謝。
李琳
2013.2.26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