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米莉爪哇1904

《愛米莉爪哇1904》,是文慕貝編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法)文慕貝 著 徐曉軍,周新華 譯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42797
出版時間:2008-05-01
版 次:1
頁 數:323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愛米莉嫁給了呂西安·伯尼埃爾,後者被荷蘭政府任命為駐爪哇殖民地的行政官員,即將遠渡重洋赴任。這讓愛米莉終於實現了冒險和追逐異國情調的夢想。在繁茂的爪哇島優雅的首府巴塔維亞(今雅加達),她發現了20世紀初期白人統治的不公正和姦詐,見證了受壓迫土著人民的鬥爭,感受了海盜和鴉片的神秘世界,領教了導致死亡的陰謀政治。但與此同時,愛米莉也從一個年輕的土著反叛者那裡找到了愛情,獲得了解放。

作者簡介

卡特琳·文慕貝(首批採訪新中國的西方女記者之一)及其丈夫馬克·孟毅(法國前大使、著名漢學家、陳毅好友)都是著名的中國通。
他們酷愛中國文化,對中國人民深有感情。文慕貝曾於1964年獲準來華自由行,成為首批採訪新中國的西方女記者之一。在中國期間曾親證法國駐華大使館在北京的開館儀式。
1965年,她與法國駐華使館的外交官漢學家馬克·孟毅在北京相識並結婚,曾夾在工農民眾的隊伍里,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他們是法國大使和中國官方聯繫的橋樑,接觸過許多中共高層和各界名人,多次見過周恩來、陳毅等人。
1965年,卡特琳把自己在中國的生活經歷和採訪中的所見所聞寫成一部紀實性作品《人人都有自己的中國》,在法國出版後迅即成為暢銷書,各大報刊紛紛介紹和連載,是當時法國人民了解中國的主要作品之一,對向西方介紹新中國起了很大的作用。

精彩書摘

1 朗貢。孤獨的教育。
我覺得自己總是拿著一份報紙。我的報紙。毫無疑問,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要我這樣做了。而他卻把自己長時間地關在門裡寫作。這仿佛是一個秘密,我從來不知道他寫了些什麼。直到他去世很久以後,而我也上了年紀,在遠東生活了40年以後、回到朗貢附近地區加龍河兩岸的加斯科涅生活時,我才在一隻箱子裡發現了父親不斷寫給母親的那些信。這隻箱子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母親的房間,母親在1881年剛剛19歲時,就因為生我難產去世了。
這只應該裝過母親一部分嫁妝的箱子,在我的孩提時代扮演過重要角色。我很小時,住在大梅恩一所莊嚴樸素的房子裡,四周圍著高高的鐵柵欄,正門好像從來不開。我只同父親及幾個年老而忠誠的僕人生活在一起,在感到極度孤獨的時候,我就會跑到這隻大箱子旁邊。我在那裡待上幾個小時,給自己講故事,向它傾述我的憂愁,我的夢幻,以及其他深切的願望。
我父親阿爾諾?卡普德維爾出生在朗貢的溝渠街。我祖父是公證人,他很早就過世了。我祖母瑪麗成為寡婦後,便移居到波爾多,在布倫蒂埃街12號做英國紡織品和披肩批發生意,賺錢供養兩個兒子——阿爾諾和皮埃爾——先是在蒂沃里中學讀書,後來上大學學習人文科學及法律。
父親愛上了我的母親阿德里安娜?博黛,不顧家庭的反對娶了她。母親是搞音樂的,但家裡幾代人都是箍桶匠,居住在加龍河右岸一個叫聖馬凱爾的有築壘工事的中世紀小鎮上。父親不同於他的弟弟,他寧可離開波爾多,同他年輕的妻子搬到大梅恩。這是從一個叔叔那裡繼承的遺產,在朗貢西邊,有一個叫做“短腿獵犬”的村鎮,到處是葡萄園和松樹。
父親在山坡上有葡萄園,可以釀出很好的甜葡萄酒來。他還有上千公頃樹林,每年可以采五六次松脂。在山下,朝向維朗德羅那邊,他有很多收益進行分成的房屋,一些短工住在那裡照顧羊群,讓它們吃松樹下的好草。牧場上風光明媚,好像時光靜止了似的。但父親對這些事不很上心,請了一位管家來經營這些財產。他在波爾多買了很多股票,經常去那裡,通常是坐火車而不是乘有葉片輪的汽船。
我就是在大梅恩這裡出生的。那是8月的一個下午,難以忍受的炎熱使重重疊疊的橡樹葉都煩躁地抖動起來,並透進半開半掩的百葉窗。平時外觀莊嚴的房子消失在爬山虎鍍著金邊的深紅色葉簇中。父親因為十分欣賞讓一雅克·盧梭所著《愛彌兒》,給我起名為愛米莉。
我母親只留下一張她正在彈鋼琴的照片。她看起來是那樣年輕,而有一天我也會長到同樣的年齡。我在自己身上沒有看到像她那樣甜美的線條,我也沒有她那樣明亮的眼睛,我甚至沒有她那種溫柔的、有些天真的舉止和謙遜的氣質。但這一切也許只是照片上靜止的瞬間給人的幻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