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哲學由中國哲學家劉立井開創,隨著2002年《世界的意義是什麼》這本書的出版,意義哲學正式開山立派。意義哲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即世界的意義是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能力是對能量能力及力的抽象概括,何以能夠做這樣的抽象概括呢?因為它們都是使某種運動變化發生髮展者。需要是對運動變化及需要的抽象概括。需要何以能做這樣的抽象概括呢?需要與運動變化都要由能力能量使其發生髮展。需要的實質是要運動變化就是運動變化,需要對象不是需要本身而是用來表示需要。意義是特定的能力與特定的需要的適合圓滿,無適合圓滿無意義。
世界萬物有能力與需要,於是世界的意義就是能力與需要適合圓滿。要記住的是,意義哲學力圖在人類已有知識基礎上歸納出合乎科學的世界觀。整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就是致力於研究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為完成哲學家抽象概括出世界觀的任務,意義哲學將能力與需要兩個概念的外延做了巨大的擴展。這是理解意義哲學的困難所在。如果接受了意義哲學的世界觀,意義哲學也就好理解了。
意義哲學的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即意義被稱為意義之刀,它為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鴻溝架起了意義的鋼鐵橋樑,對傳統哲學課題進行了意義哲學的解決。對於自然與人類這個古老的本體論鴻溝,意義哲學只問意義不問其他而拒絕用上帝連通鴻溝,人類與自然之間有意義且意義就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意義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真正橋樑。對於意識與客體這個認識論的鴻溝,意義哲學認為意識與客體之間是意義關係,主體意識的意義是客體,客體對於主體認識的意義是意識。人類正是通過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即意義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種哲學的解決與現代認知科學的成果相互印證。在困擾經濟學的價值論上,意義哲學認為人的勞動與商品有意義且質量有差異,勞動的意義是能力與需要適合圓滿,商品的意義也是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商品的價值是該種商品的意義所能交換到的另一種商品的意義。價值與意義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意義哲學認為需要是要運動就是運動,從而摧毀了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功利主義,效用論認為需要主觀不可度量因而效用也不可度量。意義哲學認為效用就是意義且是可度量的。在政治學的人民與國家機器鴻溝上,意義哲學認為應該問兩者之間的意義而不是誰是主人誰是奴隸,而意義由雙方共同影決。正是彼此能力與需要的意義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君主專制下有繁榮,民主之下有混亂貧窮。
進步主義是意義哲學的價值觀。價值觀用來指明我們願意付出代價獲得的重要的東西。世界的意義是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進步主義價值觀就是認為能力與需要及意義非常重要。人類的發展表現為人類的能力與需要及其意義質量提高,個人的進步是個人的能力與需要及其意義質量提高。缺乏意義的自由不是我們需要的自由,缺乏意義的平等不是我們需要的平等。意義質量高低影決自由平等質量高低。進步主義就是進步超越自由與平等之上,另一更為有力的說法是發展才是硬道理。進步與自由平等的關係是怎樣的呢?進步是等腰三角形的頂點,自由與平等則是底邊的兩點。自由創新達成意義進步,普及創新平等共享進步成果。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混合的今天,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搞福利經濟。這都是進步主義的價值觀在套用,進步主義可以為此提供理論的支持。
意義哲學的學術價值願意接受科學理論真假優劣標準的評判。意義哲學開創了一個可與意識與客體相併論的可以導出世界觀的全新的哲學對子即能力與需要。它可以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中引發深入的研究,意義哲學已經展示了這種研究的前景。意義哲學提出了物質世界觀的升級版 ,世界萬物的意義是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哲學的重要任務是為世俗百姓提供世界觀,對世界作出抽象概括的解釋。意義哲學完成了哲學這一重要任務,意義哲學可以繼續承擔解釋世界的功能。從強調物質重要性到強調能力與需要適合圓滿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展望在這個新世界觀基礎上構建人類社會新秩序,進而意義哲學在政治經濟道德上指導實踐。意義哲學對傳統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做出了更為科學的哲學的解決。對經濟學中的價值論及政治學中的核心問題也做出了解決。意義哲學的需要是要運動就是運動已經摧毀西方經濟學的效用論,進而將摧毀西方經濟學。意義哲學提出了新的價值論,而我們可以展望有新的價值論就可以寫新的經濟學。對於任何搞學術的人來說,實現任何一項價值都是不了不起的成就。而意義哲學的這些學術價值將交由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