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惠州學院學子家園勤工助學服務中心(簡稱學子家園)是惠州學院團委領導下的惠州學院指定對外聯繫勤工助學崗位的服務性學生組織。中心秉承“面向社會,服務同學,鍛鍊自我”的宗旨,以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長與進步為目的,組織開展我院廣大學子共同參與的各類兼職、家教和商業代理等勤工助學活動,為廣大同學提供社會實踐的鍛鍊機會,促進全院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並為各用人單位解決用人問題,構築社會、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樑。
中心宗旨
面向社會,服務同學,鍛鍊自我
中心行為指導
奉獻創造價值,自強成就未來
惠州學院學子家園勤工助學服務中心基本任務:
(一)規範我院勤工助學活動,幫助同學們處理好勤工助學和服務社會的關係;
(二)貫徹執行《中國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推動、引導和保護我院勤工助學和社會服務活動;
(三)通過直接和間接提供勤工助學機會,腳踏實地地逐步解決我院貧困生經濟問題,鍛鍊我院同學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通過開展勤工助學和社會服務活動,培養同學自立意識和不畏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幫助樹立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增長自己的才幹;
(五)通過開展勤工助學和社會服務活動,幫助同學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使其對社會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為將來參加工作,積極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通過開展勤工助學和社會服務活動,檢測同學對知識結構和所學知識的把握程度,全面提高“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綜合素質;
(七)提供鍛鍊平台,幫助中心成員在奉獻中得到鍛鍊,在學習中學會自強。
發展概述
創業篇
惠州學院學院學子家園於2005年1月,由惠州學院經濟管理系大三學生彭鴻康創辦。
此時的學子家園為一個大學生自主創業社團,主要業務涉及兼職中介、考試培訓、商業活動策劃等領域。同時,學子家園的發展也得到了省內外多家媒體的極大關注,其中2006年5月18日《南方都市報》惠州分社採訪學子家園主要負責人並用A4版整版報導了學子家園。
改制篇
2007年3月21日,惠州學院學生處、團委根據學院勤工助學發展需要和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平台,決定對惠州學院學子家園進行改組並成立“惠州學院學子家園勤工助學服務中心”。故此,惠州學院學子家園的性質發生了重大改變。她從一個大學生自主創業社團變成了校級服務性學生組織,成為惠州學院當時的五大學生組織之一,直接由學生處和院團委領導、管理及監督。同年,學子家園下設“惠州學院VIM聯盟”。
新成立的惠州學院學子家園勤工助學服務中心宗旨是:為惠州學院學子接觸社會企事業單位搭建平台,為在校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具體任務有:為惠州學院的學子提供家教、各種兼職、實習、市場調研策劃與組織、培訓考證諮詢、引進校外企事業單位進來宣傳展銷、引導學生走出去自主勤工儉學、組織學生在校內開展自主勤工儉學,管理和規範校園自主創業團隊、其它項目團隊的活動與行為,並對他們進行監督。學子家園實行自主決策,獨立運作。2008年5月學子家園榮獲了“惠州學院十佳學生組織”榮譽稱號。
發展篇
隨著我院勤工助學服務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各項勤工助學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勤工助學服務在促進我院和諧校園文化的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適應新形勢,加強對全院勤工助學服務工作的管理、規劃、指導、協調,進一步統籌我院的勤工助學服務力量,提升我院勤工助學服務水平,促進我院勤工助學服務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樹立我院勤工助學服務的品牌形象。2009年6月12日,共青團惠州學院委員會決定成立惠州學院勤工助學服務指導中心,並將惠州學院學子家園勤工助學服務中心改稱為:“惠州學院勤工助學服務指導中心學子家園”,其它組織性質和服務功能不變。
而為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和更好為同學服務,同年9月學子家園主任團(原辦公室)決定重新調整部門設定和部門職能分工、簡化服務和管理理念並正式頒布第一版《惠州學院勤工助學服務指導中心學子家園章程》。至此,惠州學院勤工助學服務指導中心學子家園成為惠州市各高校中管理機制比較健全,服務比較完善的學生服務組織之一。中心在堅持“尊嚴、責任、積極行動”的原則下、在以培養和鍛鍊同學在實踐、奉獻和服務中獲得成長和進步中,得到了學院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歡迎,已成為一個了惠州學院學生組織中的一個極富人情味的大家庭。
2009年11月6日,惠州學院勤工助學服務指導中心學子家園成功舉辦了惠州學院第一屆兼職招聘會(後改稱:惠州學院勤工助學崗位招聘會)。此時招聘會參會的企業有旭日集團、蘇寧電器和恆波電信等多家知名企業,真正為在校學子提供了一個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在未來求職道路上的競爭力,同時也為企業與學校、學生之間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平台。
改革篇
惠州學院學子家園為結合2010年是為惠州學院的“特色辦學建設年”並圍繞共青團惠州學院委員會進一步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的精神,同時為進一步深化組織內部管理改革和提升我院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學子家園提出了整合資源打造了“一個品牌,五個特色”的大型勤工系列活動的計畫。
品牌活動
惠州學院勤工文化節
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勤工助學不僅是在校大學生檢驗知識、豐富經驗、鍛鍊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學生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培養勞動觀念的有效途徑。它既緩解了部分同學的經濟壓力,也促使學生了解了社會,積累了社會經驗。故此,新時期的勤工助學的意義在於讓大學生提早接觸社會,鍛鍊自我,讓勤工助學成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因為貧困。
在此背景下,浙江工業大學於2005年04月在國內首推“勤工文化節”並迅速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各大高校的效仿。因為“勤工文化節”為同學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豐富了大家的業餘文化生活;一方面又使同學們得到了鍛鍊、心靈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意義
存在即真理,現象的背後總有它更為深層的內涵。藉助“勤工文化節”探討勤工助學活動的內在意義,本來就是對其文化的一種挖掘和凝練。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本著繼承和開拓勤工文化的需要,更好的理解和推廣勤工文化的內涵,拉近大學生和社會的距離,達到人力資源儲備和多贏的社會效應之目的。我們通過對勤工歷史文化的深究,以期正確指導以後勤工的路子。
同時,舉辦“惠州學院勤工文化節”也是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勤工助學工作發展的必然與需要。
總體定位
“惠州學院勤工文化節”是以表現我院勤工助學與社會實踐特色和展示學生校園生活感悟、感恩為主題定位,並以各類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活動形式的綜合性校園活動。
主辦單位:共青團惠州學院委員會
承辦單位:惠州學院學子家園勤工助學服務中心
舉辦時間:每年3月或11月
惠州學院勤工助學崗位招聘會
現在許多大學生都有到學校外面實踐的想法,卻苦於缺少有效並正規的聯絡途徑。另一方面,一部分需要短期用人的單位,由於沒有規範的中介機構,無法尋覓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為廣大學子一個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惠大學生在未來求職道路上的競爭力,同時也為企業與學校、學生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建立一個平台。通過此次活動,搭建企業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樑,為企業提供走進校園的機會,讓同學們獲得兼職崗位、實習崗位的同時能真實體驗求職面試的場面,增強大學生對求職應聘的認識,提升應聘技巧,增強心理素質,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工作中,增加社會經驗的同時鍛鍊溝通技巧,了解企業文化,為大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提高惠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並展現惠大學子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
歷屆主任團(主席團)
第一屆第一任(2005屆)
主席:彭鴻康
第一屆第二任(2006屆)
主任:陳碧院
副主任:趙善和、王子文、李海平(豐湖校區)
第一屆第三任(2007屆)
主任:利敏
副主任:李耀龍、游威、鄭少薇(豐湖校區)
第一屆第四任(2008屆)
主任:馮木春
副主任:游威、熊健暉、林榮禮
第二屆第一任(2009屆)
主任:黃浩亮
副主任:巫奇桂、謝理曲、鄧慧媚
第二屆第二任(2010屆)
主任:朱瑞濤
副主任:樊旭靜、劉夢玲、何智峰、張曉敏
第二屆第三任(2011屆)
主任:洪丹娜
副主任:張宏章、鍾文用、胡優仕、羅淑婷、何趙輝
第二屆第四任(2012屆,現任)
主任:駱達
副主任:文曉娜、龍惠玲、陳連娣、陳惠梅、黎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