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恐龍雞是利用一種“逆向基因工程”技術,復甦現代家雞體內沉睡的“恐龍基因”,從而讓雞“退化”成一半像恐龍、一半像雞的恐龍雞。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稱,第一隻恐龍雞有望在未來5~10年內誕生,而他的最終夢想是培育出一頭真正的史前恐龍。3月即將出版的新書《滅絕並不一定是永遠》將首次披露霍納的“恐龍雞計畫”。

基本信息

簡介

“恐龍雞”的上半身仍和普通的家禽 類似,但不同的是,它將有恐龍那樣的尖利牙齒和長長的尾巴,還有長著3-5根腳趾的利爪。“恐龍雞”的全身仍長滿羽毛,因為科學家近年來研究發現,事實上許多恐龍身上也覆蓋有羽毛。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恐龍雞計畫

這項計畫的提出者是62歲的美國古生物學家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霍納一直嘗試利用DNA技術“復活”滅絕了6500萬年的恐龍,風靡全球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就是受到他的研究啟發而拍攝的,而霍納也曾擔任該片的技術顧問。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解釋

恐龍雞 恐龍雞

霍納解釋稱,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現有的家禽雞是從一種史前肉食恐龍進化而來的,因此家禽雞的DNA中包含著恐龍的基因記憶。一旦這個基因記憶被“打開”,就將復甦家禽雞處於長期睡眠狀態的恐龍特徵。因此,如果能設法通過“逆向基因工程”技術喚醒雞胚胎中沉睡的“恐龍基因”,使家禽雞繁衍的後代逐漸“退化”,就能打造出一種一半像恐龍、一半像雞的生物——“恐龍雞”。

目前霍納正斥巨資資助世界多國的科學家聯手展開這項匪夷所思的“恐龍雞計畫”。霍納透露,目前北美洲的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些實現“恐龍雞計畫”所必備的基因技術,而一些亞洲的實驗室目前正開始著手進行計畫的下一階段——造出一隻活生生的“恐龍雞”。霍納預言稱,根據目前的實驗進度,第一隻“恐龍雞”很可能將在未來5-10年之內誕生。

讓雞長出恐龍尾巴

古生物學家普通認為,鳥類起源於稱為肉食鳥的獸腳類恐龍。霍納說:“如果我們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恐龍,我們就需要從鳥類開始,往前追溯。只要有鳥存在,我們就能夠揭開恐龍的面紗。”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埋於泥土中的恐龍化石,它們的狀況保存極為完好,可以辨別出鳥類一樣的特徵,包括爪、羽毛等。霍納認為,現代鳥類的DNA隱藏有遺傳記憶,這種遺傳記憶或能再次“開啟”,用以重建長久處於休眠狀態的恐龍特徵。為使此類龐然大物死而復生,霍納用鴯鶓的基因組開始了他的嘗試。鴯鶓是一種體型龐大、不會飛的澳大利亞鳥。

霍納說:“鴯鶓具備我們所要重建身軀如迅猛龍一般大小的恐龍的所有特徵。如果我打算復活恐龍,那么我應該以此為起點展開研究。”儘管霍納的研究工作聽起來有些牽強,但他還是得到了一些著名專家的支持。威斯康星州大學遺傳學家肖恩·卡洛爾(Sean Carroll)表示:“鳥類的基因總量可能與恐龍的基因總量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發育階段產生的決策差異造就了最終是雞還是霸王龍的差異。”

加拿大科學家也在進行復活恐龍的研究。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古生物學家漢斯·拉爾森(Hans Larsson)於2007年11月對1.5億多年前“恐龍的長尾如何進化為鳥類短尾”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只有兩天大的雞胚胎,拉爾森獲得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重大發現。拉爾森原本認為正在發育的脊骨將會有4到8個椎骨,但他的顯微鏡卻發現了16個椎骨——這顯然是爬行動物的尾巴。隨著胚胎慢慢發育,“尾巴”變得越來越短,直至只有5個椎骨的雛雞破殼而出。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恐龍雞[一種轉基因技術]

解剖學研究

拉爾森在談判這項發現的意義時說:“在約1.5億年的歷史長河中,鳥類從來沒有長出過這種尾巴。但這種特徵卻深深隱藏於它們的胚胎當中。”所以說,從現代鳥類就可以揭開恐龍的基因藍圖之謎。拉爾森決定從理論轉向現實。拉爾森想要看到他能否讓雞長出恐龍的尾巴,將時鐘撥回到數百萬年前。他通過操作這種基因構造,可以將雞的尾巴增加3個椎骨。拉爾森指明了開啟休眠恐龍基因的方法。如果鳥類保留著處於休眠狀態的尾巴印記,它們是否保留著恐龍牙齒的記憶?

2005年,威斯康星大學發展生物學家馬特·哈里斯和約翰·法倫(John Fallon)在研究基因突變的小雞時,注意到一點奇怪之處。哈里斯說:“我在察看14天大的雞胚胎的頭部時,無意中發現了喙和我們不曾預料到的其他結構。”這些難道是它們的牙齒?在對這個胚胎的喙解剖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其馬刀形的結構幾乎同短吻鱷胚胎的牙齒完全相同。

雞的牙齒

接下來,哈里斯和法倫通過向胚胎注射意在“開啟”相關基因的慢病毒,嘗試誘發CTIP2基因表達正常小雞長出牙齒,儘管這種嘗試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哈里斯說:“長出牙齒是個複雜的過程,所以,用一種基因誘使一種過去7000萬年都沒有牙齒的動物長出牙來,這確實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兩周后,哈里斯在檢查成長中的胚胎時,他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連忙招呼同事過來看個究竟:“大家能看到下頜部有一對對非常清晰的結構。所以說,正常的小雞確實能長出牙齒。”

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此外,牙齒還具有同恐龍牙齒一樣的彎曲外形。此後,哈里斯和法倫開始在鳥類DNA上尋找恐龍的其他特徵,比如鱗。他們對一種稱為絲羽烏骨雞(Silkie)、來自中國遠古時代的雞進行了研究。絲羽烏骨雞的羽毛類似於一些恐龍身上長的羽毛。通過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基因,哈里斯和法倫嘗試“誘使”雞腿長出鱗而非羽毛。

恐龍基因

恐龍基因片段的獲取

一般所見到的恐龍蛋化石,它們的外殼和蛋腔都已經完全石化。1993年初河南鄭州一位收藏家所收集的一枚化石卻十分特殊,這是從河南省西峽縣發掘出來的晚白堊期C型恐龍蛋化石。它的外殼堅硬,扁圓形完整無裂隙,直徑9厘米。這枚恐龍蛋化石,在一次意外中被摔成了兩半。收藏者從破碎處發現,在硬梆梆的外殼內,包裹著一種灰褐色絮狀的軟物質,而且顯得潮濕。經初步鑑定,恐龍蛋中的“特異”絮狀物,主要是矽酸鹽粘土礦物。人們把這枚恐龍蛋化石保存在地質博物館內。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一位教授,從這枚“特異”化石中取了約20毫克的絮狀內含物,做了兩項實驗:在電爐上灼燒一分鐘,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被灼燒的一部分絮狀內含物,局部已焦化了,但不能燃燒,實驗證明其中含有機物;而經化學分析,絮狀內含物裡面竟含有0.5%~1%的胺基酸。1995年3月15日,新華社在北京披露了一條重要的訊息:北京大學的一批科學家,利用近年來建立起來的分子生物技術及實驗設備,證實這枚“特異”的恐龍蛋化石中確實有DNA存在,並成功地獲得了6個恐龍基因片段。這是人類第一次從恐龍蛋化石中獲得恐龍的遺傳物質。

相關化石

自從19世紀後期,在法國南部第一次發現恐龍蛋化石以來,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及我國,陸續有恐龍蛋化石的出土,但從這些埋藏千萬年的化石中尋找到存活的生物大分子,卻是史無前例的。因此,最後結論如何,需要非常慎重,還需要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承認,才能作出定論。

也許有人會問:基因是儲存、記載生物遺傳信息功能的單位。現在,既然已從恐龍蛋化石中獲取了恐龍的基因片段,能否在此基礎上再複製出活蹦亂跳的小恐龍呢?科學家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要複製出一條活的小恐龍,最起碼的條件是必須弄清楚恐龍有多少個基因,譬如說是幾千個還是幾萬個?目前這還是個未知數。現在,即使已獲取少量的恐龍基因片段,但與整個恐龍基因相比,僅僅是“滄海之一粟”。

最新進展

5月26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古生物學家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落基山脈博物館古生物學部的負責人傑克·霍納上周宣布他們對雞的胚胎進行了改造使這些雞的嘴變得像恐龍的嘴一樣。霍納稱,把雞退化成恐龍從定量的角度來說,任務已經完成了50%。

據霍納介紹,要創造出一隻所謂的“雞恐龍”(chickenosaurus)需要進行四個重大的改造。要把一隻雞變成一個恐龍一樣的猛獸,科學家需要讓它長成牙齒和長長的尾巴,並且把雞的翅膀改造成恐龍的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