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滿妹 著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5-11-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526
- 印刷時間:
- 開本: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200062601
-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筆墨集中於從1976年到胡耀邦去世前的這段時間,披露了許多不為常人所知的胡耀邦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其中附錄的許多家庭圖片是首次公開出版。本書由胡耀邦的女兒滿妹撰寫。作者以女兒的視角,翔實地記述了父親最後的日子,作品蘊積多年,和淚而成,字裡行間流淌著女兒的無盡思念。
該書對於人們了解我們黨的優秀領導人胡耀邦同志,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備嘗艱辛的歲月,學習、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追隨他們的未竟之志,具有獨特的價值。
假如我能掙扎著活到那一天,我沒有別的什麼請求,就有一條,我來坐在一個角落裡,只要給我那么一兩支煙,就可以了。我想那個時候,坐在台上的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四化貢獻了力量的人,我向他們表示祝賀……
――胡耀邦
胡耀邦是在漫長艱苦的革命歲月中得到錘鍊和成長的。他從一個普通的農民兒子,逐步走向人生的終極,至今人們還是不知道應該怎樣看待他才準確恰當。從一次又一地梳理他生前大事、瑣事的過程中,才慢慢感覺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畢生追求真理,終生奮鬥不息,善良寬厚,勤奮廉潔,真誠磊落,熱情忘我,也許是他60年革命生涯最突出的特點。
內容簡介
《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主要筆墨集中於自1976年到胡耀邦去世前的這段時期。該書記述了胡耀邦作為普通人的生動一面,其中附錄的許多家庭圖片為首次公開出版。“父親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也喜愛各種動物。‘文革’初期,不知是哪家的貓,在恐懼的抄家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洗劫京城時,避難來到我家……那是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雖然我們兜里的錢不多,市場的供應也極少,父親常會突然很有興致地跟我商量:‘給咱們家的貓買點小魚吃吧?它要生小貓了,家裡沒有什麼東西餵它。’”
這樣家長里短的細微小事,在滿妹女性細膩、溫婉的敘述中一一道出,這是一個女兒眼中的胡耀邦。“無論世人如何評論我的父親,在我這個當女兒的眼裡,他首先不是領袖,而是一個最慈祥的父親,一個最善良的益友。他從沒打過孩子,甚至都沒有大聲呵斥過我們。”
作者簡介:
滿妹,現用名李恆。1952年出生於四川省南充市。1968年參加工作,當過兵,做過工人。198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大學畢業後擔任《中華內科雜誌》編輯、編輯部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兼任過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和北京華康廣告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後在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作。自1989年起被選為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基金會理事至今。
目錄
第一章 永遠的沉默1 想對父親說
2 最後的故鄉之行
3 跨越太平洋的焦慮
4 父親還在嗎?
5 每天4000餘人自發弔唁
6 追悼會裡里外外
第二章 瀏陽紅小鬼
1 貧苦的農家娃子
2 14歲隻身投奔革命
3 大難不死
4 沒見過這么年輕的首長
第三章 馳騁在疆場
1 終於上了前線
2 活躍在太原戰場
3 挺進西北西南
4 解甲履新 建設川北
第四章 團旗火樣紅
1 “務於七月底抵京”
2 團中央第一書記
3 學生們的朋友
4 運動中的思考
5 ?茲府關東店
第五章 風雨正義路
1 代職湘潭地委
2 任職陝西省委
3 “文革”被打倒
4 “紅小鬼”還是“膽小鬼”?
5 “三胡一王”的故事
6 一夜之間
7 五七幹校的磨難
8 給外婆寫悼文
第六章 激流沉與浮
1 新“三門”幹部
2 “假如我能活到那一天……”
3 再次被打倒
第七章 真理的號角
1 帶給葉帥三句話
2 撥亂反正的序曲
3 理論的旨首和投槍
4 衝破“兩個凡是”
5 第一次理論交鋒
6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7 一個存在不同看法的會議
8 功績講夠 錯誤說透
9 幾乎沒有被記述過的一段
第八章 圈點平冤案
第九章 人格的追求
第十章 跋涉新長征
第十一章 勤政中南海
第十二章 引退勤政殿
第十三章 共青山水情
附錄 胡耀邦生平大事年表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永遠的沉默我這輩子有兩個沒有想到:一個是沒有想到被放在這么高的位置上;一個是沒有想到在我退下來以後,還有這么個好名聲。
――胡耀邦
1 想對父親說
父親在沉默了兩年之後,永遠地沉默了。
他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也像平時那樣的快捷和出人意料,以至於在他生病期間,我沒有機會為他做上一件事,沒有來得及和他說上一句話,甚至沒能最後見上他一面,成為家中惟一沒有盡孝的子女。
也許他的簡潔樸素和不拘常理也影響了他周圍的人,以至於又使我成為家裡惟一沒有趕上他安葬的子女。
無可挽回的終生遺憾,不斷地齧噬著我的心;情不自禁的思緒,像不能平靜的海浪不斷湧起;無奈的內疚一遍又一遍地責問著自己:我還能為他做點什麼?
父親遠行後,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即使作為血脈相承的女兒,我對他的了解也實在是太少,太少。回過頭去細細翻檢父親的一生,希望能夠蒐集到與他有關的一切,哪怕是報章檔案中的隻言片語。許久許久,他真正完整的形象,才漸漸在我腦海里清晰地勾畫出來。
我想,應該把對父親的了解和深深印刻在自己心底的往事,和著淚水寫成文字,為父親誕辰90周年獻上一份女兒的祭奠和思念。同時也希望,為想了解父親和熱愛、崇敬他的人們提供一些有益的資料。
記得早在1982年,父親在黨的十一屆七中全會上就說過:“我們在這段時間的功過是非,已經載入了黨和國家的歷史記錄,印在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的心坎之中。公道自在人心。我們堅信歷史是客觀的、公正的……”
歷歷往事,皆成史話;
一生功過,任人評說。
2 最後的故鄉之行
父親的沉默是從辭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時開始的。
1987年1月16日,當人們從父親突然辭職引起的震驚中反應過來後,許多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紛紛打電話、捎口信,想到家裡來看望他。可他讓家人一一婉言謝絕了,他是怕連累了人家。十幾個月里,他足不出戶,終日不語。1989年3月24日在家中,沉默的父親翻出了自己從1977年再度復出以來的全部講話、文章和批示,反思自己十年間在領導崗位上的功過是非,然後開始再次通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那些日子,父親除了讀書思考,總是長久地沉默著,獨對晨曦和落日。
看著他沉默不語的時間太久了,我擔心他會悶出病來,就慫恿孩子們去找他玩一種叫做“賓構(Bingo)”的小遊戲,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可是玩著玩著,他又會走神兒,重新陷入沉思。有時我們陪他打牌,打著打著,他會突然把牌一推,說:“沒意思!”然後轉身走開。
父親原本是個思維敏捷活躍、生性熱情開朗的人,沉默不是他的性格。然而,此時這卻成了一種無奈的必需,一種對個性的頑強抵抗,一種無可選擇的存在方式。我知道,作為辭職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總書記,沉默就是他對黨的忠誠,對大局的顧全,對安定團結的貢獻。
通過父親堅定的沉默,我才深深地體會到,政治家常常是孤獨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他不能向人們說明事實,也無法向自己的親人傾訴。他必須用紀律和意志關閉自己的心扉,有時甚至不得不把自己整個封閉起來。
我常想,父親這一代人,可能是由於年輕時生活環境惡劣和長期緊張的工作,很多人雖然活了一輩子,卻只會工作,不會生活。
有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如何轉移注意力的小塊文章,如獲至寶,回家和父親閒聊時說:你幾年前建議離退休幹部休息後,寫寫回憶錄、練練書法或繪畫,還可以學點兒養生之道。沒想到這些居然和報紙上科普文章宣傳的觀點很接近,只是科普文章中介紹的內容更廣泛一點兒。看到父親還在聽,我就裝著隨意地接著說,報紙上講了四點:發泄;傾訴;換環境,如外出一段時間;或學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像什麼寫詩啦,繪畫啦。
不知道父親是否受了這篇短文的影響,有段時間他竟學著做起詩詞來。
父親曾寫了一首詞《戲贈(於)光遠同志調寄漁家傲》,幽默詼諧地調侃了教條主義:
科學真理真難求,
你添醋來我加油,
論戰也帶核彈頭。
核彈頭,
你算學術第幾流?
是非面前爭自由,
你騎馬來我騎牛,
酸甜苦澀任去留。
任去留,
濁酒一杯信天游。
父親對於修建三峽大壩一直是心存疑慮的。1985年,當父親看到李銳寄給人民日報社不同意修建三峽大壩的文章時,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作出不要發表的批示。幾年後,父親借巫山神女之口,做詩表達了他對修建三峽大壩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