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
事實上,新田村80%以上的青壯年均外出務工,村里務農勞動力緊缺,主要依靠50歲以上的勞動力種田。村里耕地年平均畝產水稻1500斤,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3600元,其中種植純收入約600多元,養殖純收入約1000元,其他收入均靠外出務工取得。
從2008年開始,王書記爭取到有關部門資金支持約70萬元,與外來投資者合作聯營在村裡的土地上開發果園種植桃樹。2008年開發了二百多畝土地,2009年栽上了八千多棵桃樹,2010年精心護理,施肥鋤草,今年八千多棵桃樹全部掛果,產量約有8萬斤,預計明年產量為30多萬斤,後年約50多萬斤,最終每棵樹最高產量能達200斤。按每斤2元計算,今年收入預計16萬元,明年預計收入60萬元,目前主要問題是產量還未達規模,運輸成本較高,未形成規模效應。但新田村在王書記的帶領下,已經邁出農業產業化開發經營的第一步。
基礎設施
新建了一幢村綜合辦公大樓,建築面積480平方米。為旱澇保收,修築了螃蟹衝到王家山、農背至鴨形里兩條三面襯砌的水泥圳。共長2800米,受益面積500餘畝。修築了農田機耕道兩條,共長2500米,受益面積400餘畝。新修了一條寬4-5米,長1000米,厚0.2米的蓮吉路至對面嶺的水泥路,修通了四個自然村連通水泥路。入戶硬化率達90%以上,使之人人走上了平坦路。 全村接通了自來水,主管3000餘米,分支管10000餘米,戶戶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由村補助農產投工投勞加安裝,新建水沖式廁所181間,沼氣池121座,環保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主道栽種了三條綠化帶。庭前屋後都種了花草樹木,還安裝了35盞路燈。為移風易俗,改革舊殯葬,在對面嶺興建了1座公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