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環境暴露

微波是指頻率在 300 MHz~300 GHz 的電磁波,其波長範圍從 1 mm 到 1 m。生活在由無線電、電視廣播等傳送引起的城市外環境電磁輻射場中,以及各種家用電器設備(微波爐、電視、電腦、手機)等的廣泛使用,可造成微波的環境暴露。套用微波輻射行業的職業人員接觸為職業暴露。

人體暴露途徑

(1)環境暴露。生活在由無線電、電視廣播等傳送引起的城市外環境電磁輻射場中,以及各種家用電器設備(微波爐、電視、電腦、手機)等的廣泛使用。

(2)職業暴露。套用微波輻射行業的職業人員,如廣播電視發射站、雷達站、衛星通信地面站、微波導航及測距、移動通信設施、工業微波加熱、醫用微波治療等職業人員的暴露。

人體健康風險

微波對人體的危害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大量國內外職業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均證明:高強度或低強度長期慢性微波和高頻輻射能引起神經系統的功能性改變。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徵:頭暈、頭痛、疲勞乏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易激動等症狀。腦電圖檢查少數人可出現較多的δ波和Q波,但無特徵性改變。

(2)對眼睛的影響。長期接觸低強度的微波輻射,雖不足以引起眼晶體病變,但可能影響視機能,表現為視覺疲勞、乾性眼結膜炎(眼內疼痛、分泌物減少、眼睛乾燥)、視野縮小等;高強度的微波輻射,輕者眼睛晶狀體出現點狀或小片狀混濁,嚴重者會使晶體混濁形成白內障,甚至眼部黑色素瘤。還會使角膜、虹膜、前房與晶狀體同時受到損傷,造成視力減退或完全喪失。

(3)對血液和造血系統的影響。微波對人體血液和造血系統影響不太明顯。在動態觀察中可發現部分微波接觸者有白細胞緩慢下降的趨勢,少數人同時伴有血小板減少。脫離接觸一段時間,外周血象的變化會恢復到正常狀態。有資料表明,一次大強度微波輻射可以引起血象改變;低強度、短時間、反覆微波輻射,功率密度在1mW/cm 以下,對血象無明顯影響;在一定強度下脈衝微波反覆或長期照射可見到淋巴細胞增多。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睪丸結構和生理功能特殊,更容易受到微波等電磁輻射的影響。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電磁場對生殖系統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男性精子質量、數量下降,部分男工有性功能減退,並表現為暫時性不育。女性月經異常,一般在脫離照射後3個月多數人都可恢復。高強度電磁輻射可以產生遺傳效應,使睪丸染色體出現畸變和有絲分裂異常,妊娠女性可能自發流產、早產、死產,新生兒出生缺陷、低體重、畸形等增多。

(5)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可有心悸、心前區疼痛或胸悶感,血壓波動。心電圖檢查可發現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心律不齊。有時可見T波平坦或倒置,或ST段壓低的表現,偶見有右束支傳導阻滯。但到目前為止,電磁場對心血管系統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仍缺乏一致性。

(6)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免疫系統對電磁輻射較為敏感,可呈現雙向反應。在較低強度電磁輻射接觸時表現為淋巴細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增高等適應代償性反應;較高強度電磁輻射則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細胞較少,白細胞吞噬能力下降,T細胞及其亞群比例失調,免疫球蛋白降低(尤其以血清IgG最為敏感),脾、淋巴結和胸腺淋巴細胞變性、凋亡和壞死等。

(7)致癌作用。高強度電磁波可能引起白血病、腦瘤、乳腺癌、消化系統癌症、皮膚癌以及眼部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電磁輻射極可能是造成兒童腫瘤(尤其是白血病)的原因之一。美國、瑞典等國家對長期使用手機者的研究發現,腦部腫瘤的發生可能有增多趨勢,並可能與使用方向具有一致性(如右側使用者,腫瘤多見於右側)。

(8)其他系統。長期從事微波輻射的工作人員會出現消化系統的食慾不佳、胃部不適、噁心吐酸水等,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產生聽覺效應,功率密度大於0.4~2mW/cm 的微波就可以被人耳聽到;對皮膚,低強度可有溫熱感覺,高強度有痛覺甚至造成皮膚燒傷;以及可使人的嗅覺遲鈍,出現幻覺等。

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由歐盟7個國家開展的“電磁場對人類細胞的影響”的全球最大手機輻射調查研究顯示:在實驗室環境下,來自手機的無線電波輻射可對人體細胞構成損傷,損害到DNA,可誘發基因突變。而這種損害通常是可遺傳的,會對下一代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無論是內置還是外置天線型手機,在發射和對講狀態下,各部位均有微波輻射漏能。以天線部位最高,其次為聽筒和鍵盤部,話筒部最低。對講狀態時各部位的微波輻射強度均小於發射狀態時。

雖然手機平均微波輻射強度未超過我國目前作業場所日接觸劑量限值,但長期使用手機者可出現疲乏、噁心、聽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情緒激動、入睡困難、食慾減退等類神經症,且隨著手機使用日平均時間的增加和使用年限的延長,類神經症的出現率有增高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