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看·當代藝術的電影痕跡與自我構建

附: Jean Jean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叢書名: 青年OCAT叢書
平裝: 50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2259201
條形碼: 9787802259201
尺寸: 23.4 x 18.6 x 4 cm
重量: 998 g

內容簡介

《從電影看·當代藝術的電影痕跡與自我構建》內容簡介:電影作為技術發明的產物,從誕生起就被賦予人類的本體論沉思。安德烈·巴贊以所謂的“木乃伊情結”訴求電影的時間保存和生命保存的意味,電影成為了具有一種精神性和宗教性的“寫實/對現實的複製”,吉爾·德勒茲通過解讀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電影,揭示出“時間對運動的從屬被翻轉”的“哥白尼”式革命。電影在視覺生產中,將人類關於時間性的沉思變成一種必然而且具有本質的決定性。

目錄

策展團隊:前言
一 策展人和批評家文章
董冰
關於“電影”的37個斷片
杜慶春
作為凝視的視覺性:關於影像未來的一種思考
黃建宏
台灣的新影像時代——從新電影到後電影
動態類比與微分數位——台灣的影像創作變形記
朱朱
從電影看:新媒體的可讀性
高士明
新媒體時代的視覺與表述制度
李振華
片段、瞬間與綜合的知識、展示方式
——如筒理解影像與觀看的關係
胡昉
作為外景地的“第二人生”
秦思源
共同的記憶,集體的失憶
張尕
從延時到時崩,或從再現到呈現
孫松榮
展示電影記憶的美術館
二 展覽
(一)內地及海外部分
第一單元:欲望路徑
第二單元:機器/機制
第三單元:語言景觀
第四單元:投射立場
附:
杜慶春李巨川
一席之言:影像只是行為留F的痕跡
馮夢波
潰客
朱朱
被凌遲的結尾
(二)台灣部分
展間論壇:電影經驗的人佇
第一單元:詩意經驗
第二單元:影像自身
第三單元:身體編碼
第四單元:無身體
附:
黃建宏
斷裂:以視線結構作為策略的影像
風景寫生中的“數位一眼”
無人房間:數位影像中的無人稱觀看
三 西方理論文獻(1921-2009)
黃建宏編選
Jean Epstein
放大
Jean Epstein
神秘的電影
Pierre Huyghe
對話
Gills Lipovetsky
全球銀幕
Harun Farocki
戰爭總會發生
Raymond Beilour
沉思的觀眾
Jacques Rancibre
影像的政治
附錄
董冰峰 “從電影看當代藝術的電影痕跡與自我建構”展覽資料彙編
袁廣鳴等 台灣媒體藝術綜合紀事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