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柏蘭村

80%以上的農戶都種植了桃樹,並逐步更新了品種。 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8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300元。 社會事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兩委加強了對村民的素質培養。

村莊由來 建村年代不詳。傳說明代從安陽遷來,因元代武義將軍盧琮墓有柏蘭木旗桿,藉以命村。後繁衍成前後二村,1947年正式分為柏蘭集和後柏蘭。
政區人口 後柏蘭村隸屬膠州市膠北鎮。位於膠州市的西北端,墨水河南岸,北接308濟青高速公路,東南靠柏蘭前街,西連本鎮岳頭屯村。村內東西橫距280米,南北縱距380米,村莊居住面積0.1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農戶538人。其中農業人口526人,非農人口12人。可耕地面積770畝。
經濟狀況 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後柏蘭村的經濟基本上是以農業種糧為主。改革開放後,通過種植產業結構調整,按照本村的實際狀況大力發展了蜜桃的種植。80%以上的農戶都種植了桃樹,並逐步更新了品種。近幾年在大力發展蜜桃生產的同時,村兩委又鼓勵村民發展了葡萄種植和冬暖大棚菜的種植,並成立了蜜桃協會,為果農和菜農提供從種到收到銷售的一系列配套服務,使農民得到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鼓勵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近幾十年來常年在遼寧、大連、青島、膠州範圍內務工經商的勞動力占全村勞動力的65%以上,其餘35%勞動力農忙時回家收種銷售,農閒時外出打工,85%以上的農戶都購置了農用三輪車和機動噴霧器,實行了果樹管理現代化。因此農民的收入有了持續較快的增長。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8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300元。
村居建設 建國前村內住宅均屬土牆草披屋。建國後,村民住房逐步得到改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兩委對村內居住房屋進行了總體規劃。85%以上的農戶都蓋起了占地面積256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的現代化磚混結構的四合院平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20平方米以上。村內縱橫四條主要街道都砌上了排水溝。街道兩旁都栽植了四季長青的花草樹木,使村民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兩委加強了對村民的素質培養。新建起了村委辦公室、人口學校、幼稚園、衛生院。並且在蜜桃協會的依託下,組織果農參加科技講座,收聽、收看一些科學種田錄像片,為農民有更大的收成夯實基礎。為4位五保老人提供了從居住、吃穿到醫療等方位的保障,對5戶特困戶和病殘戶提供了從種植到水電各方面的特殊照顧,深入有效地開展了民眾性的創“三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體村民以爭做“文明村民”和“文明家庭”為榮,連續十幾年被市政府和鎮政府評為“兩個文明”先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