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部落格網站WaitButWhy曾在一項調查中綜合分析了美國政府官方人名數據和取名網站BabyNameWizard上的英文取名趨勢,發現在二戰爆發後的近30年裡,叫阿道夫(與希特勒姓氏發音相同)的人驟減,到60年代末還叫阿道夫的人已經非常罕見。
在中國,許多50年代生人也選擇用隨大流的取名法表達自己的家國情懷,由此產生了建國、愛國、援朝、超英等一系列如今看來具有年代識別度的名字代表。
隨著時間轉入和平年代,取名跟流行文化也越來越接近,美國母嬰網站Babycenter在早前的一項調查中對其用戶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在PokémonGo流行的2016年裡,將近一半的新手父母沉迷抓精靈,而一些寵物精靈的名字因此受到歡迎,比如Roselia(毒薔薇)的受歡迎排名同比上升了5,896個名次,Onyx(大岩蛇)上升了2,191名,Evee(伊布)上升了1,394名。
此外,時下流行的中性風也體現在名字上,名字網站Nameberry通過對美國社會保障局發布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擁有中性名字的新生兒在過去10年增加了60%,而在過去30年中增加比例則是88%,研究者將這種選擇男女通用的去性別化取名法稱為“後性別”取名。
原因
這種模糊性別的取名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平權思潮的影響,許多Nameberry的用戶表示,給孩子取箇中性的名字是希望儘可能地為孩子提供一個無性別偏見的環境,正如許多家長不再刻意為女兒布置粉紅色夢幻臥室,給兒子同時準備變形金剛和毛絨玩具,都是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維吉尼亞大學於今年春天的一項研究表明,異性伴侶在收養孩子時傾向於讓小孩和父母保持一樣的姓氏,而同性情侶更願意將二人姓氏合併組成的新詞作為領養孩子的姓氏。而西方文化中女性婚后冠夫姓的傳統也在慢慢發生變化,除了女方保持婚前姓氏不變,也有許多夫婦選擇在婚後將二人姓氏重新組合,以示男女平等,也是圖個新的開始的好口彩。
除了這些,我們發現,如今人們已經不再局限於只給自己取名,取名的熱情體現在生活的各方面,為了進一步感受人們在取名這件事上傾注的感情。
特點
1.我孩子的名字是看著我的豆瓣列表取的
在給孩子取名這件事上,多數家長的態度是謹慎的,這種謹慎除了出於對小孩的感情,也有父母相信取名水準是自己文化素養的體現。
至於怎么能在簡單的一個名字中包含讀過多少書、對音樂的品味、思想是不是有深度等信息,有人想了個招,就是直接參考藝術作品裡的人名給孩子取名。
美國社會保障局研究了那些在書里被作者生造出來的名字的受歡迎程度,發現有的父母真的很愛引經據典,比如因被作者尼爾·蓋曼誤拼,而成為書名的女名Caroline,在2009年其同名電影上映後,現實生活中被用作名字的幾率一路攀升,到2015年已有527人叫這個名字。而在《權力的遊戲》中出現的Khaleesi一名,也隨著劇集熱播被一些父母用作嬰兒名,到2016年美國已經有370人叫這個名字。
2.取得不好就再來一次,這事兒我不怕麻煩
babynamewizard.com這類取名網站並沒有讓取名這件事變得簡單,一部分人對自己的名字還是不滿意。據英國政府統計,過去十年間改名的英國人增長了將近一倍,2015年就有85,000人改名,除了覺得名字難聽、不喜歡之外,前面提到的結婚和性別認同也是人們選擇改名的主要原因。而對於一些講究風水的中國人來說,在改名上的較真又多了受高人指點這一層風水玄學色彩。
面對改名前後的複雜手續、各種證件補辦不嫌麻煩,應該是人們在改名這件事上表現出的最大誠意。
3.大名參考名著,小名……參考外賣單
如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件事好像不太多了,人生在世總有兩個代號,可能是爸媽給取的小名,可能是朋友間的暱稱,再不濟自封一個名號這種事也是有的。
不難發現演藝圈正流行給孩子取“我為早茶代言”系列乳名:小糯米、蝦餃仔、小籠包、小土豆……早茶取名法對迷戀飲食文化的外國同胞也有一定影響,他們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一本正經地告訴你“我的中文名字是ShiaoLongBao”。
而當中國人琢磨英文名時,也展現出了吃力水平,比如Apple、Cherry、Kiwi這種水果姐姐後援團系列。
4.給孩子取名這事兒多慎重啊,得拿寵物練練手啊
由於某些原因,當代青年在進入各個人生階段時有點晚熟,許多千禧一代已經做好孤獨終老的準備,很多人可能不會有自己的小孩,也沒有機會經歷給孩子取名的生活瞬間,那些國中查字典練習時給孩子想好的名字也不知道哪天才能用上,他們乾脆在寵物身上找練手的機會(最後一個寵物有了八個名字)。
另外,取名作為一個具有儀式感的迎新環節,有時能讓謹慎的“新手父母”們思考上好一陣,即使你是個有才華的文字工作者,也可能遭遇孩子進門幾周上不了戶口的情況。按照傳統方式吊書袋顯得過於正式,“妞妞”挺隨和但是重名率有點高,英文名倒是順口,但還是希望孩子能先學會母語……
而寵物取名也沒有那么容易啊,如果說取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一段關係的認可,那么堅持不給自家寵物取名而長期管它叫“餵”,理由是“有了名字就得讀書怕他有負擔”,也是這個時代的另一種愛意表達了吧。
5.給寵物取名這事兒多慎重啊,得拿家裡其他物件兒練練手啊
現如今,人們給生活中的物件起名,很多不再是為了分門別類叫著方便,給泰迪熊、多肉植物這些已經有了統稱的東西取一個擬人化的名字,像對其他人類一樣把他們當成有靈魂的個體,也是許多當代青年給家裡熱水壺取名字的原因。
美國汽車交易平台Autonation曾對2,500名美國人發起調查,發現多數人都給自己的愛車取了名字,包括“牛”和“馬”這類看上去心懷牛仔夢的,“野獸”這種感覺開出去會超速的,也有“Bubu”這種軟萌款。實際上,給車取名一直是種美國文化,他們每年10月2號甚至還有一個不咋正式的“國家給車取名日”。
6.以前在紙質書上寫名字,如今換到kindle上接著寫
當代青年沒事還喜歡鼓搗自己的一切電子設備,具體來講,從手機、電腦、移動硬碟、kindle、路由器、Wifi到電子秤都得改個名字宣示主權。
又或者,那些被微信工作交流群的性質限制發揮的人,都把創作精力花在了給每一個私聊群起一個共濟會一樣神秘組織的title。
7.啊,你說那些大事的取名啊……事越大,心越大吧,哈
此前,加拿大的攝影愛好者拍到一種紫色的極光,學界將它定義為一種新的自然現象,歐洲空間局給它起名Steve,名字出處是一個卡通片,裡面給一個不知道要叫什麼的新物種就取名Steve,這種像是“隨便想了一個名字”情況並不是個例,我們發現,自然災害界的取名法,體現出了一種事越大,心越大的豁達。
許多自然災害的名字常由綽號的形式代替專業編號出現,主要是為了方便區別稱呼,這些綽號和自然現象本身可能並不存在什麼聯繫,不過它們會在隨便的前提下找規律,拿本身複雜多變的颱風來說,在各國/地區的國際命名大概長這樣:
中國的神話系列,比如玉兔/悟空/電母/海神……
日本多用星座,比如摩羯座/天鷹座/圓規座......
香港充滿祈福色彩,啟德/萬宜/鳳凰/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