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施魯

彭施魯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國防科工委顧問 彭施魯同志是,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原國防科工委司令部顧問、副兵團職離休幹部。
彭施魯是河南省武陟縣人,1934年作為河南焦作市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受語文老師李長青引導和鼓勵,彭施魯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春天,彭施魯隨自己的老師李長青轉學到北京,參加了當年底的一二九運動。1935年底彭施魯被黨組織派到東北抗日聯軍工作,任抗日聯軍第4軍軍長李延祿的秘書,轉戰在通河、方正、依蘭、勃利縣境內。取得時候正趕上黑龍江省最冷的季節,回憶:“頭三個月,行軍、騎馬,很吃不慣東北的這些飯,高粱米飯,小米撈飯這些東西。確實是當時感覺到很不適應。幾乎挺不住的呀。但沒想到不幹了,要回去了,堅持,自己不管怎么樣堅持。”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東北抗聯第4軍發展為4個師,彭施魯升任2師4團政委。1938年1月,彭施魯調到同歸抗聯第2路軍建制的第7軍任1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第4軍主力部隊西征,彭施魯留下了任後方留守處主任,帶領一個連3、40人,在寶清、對青山一帶游擊堅持了半年之久。到1938年11月間,轉移到了饒河。1940年,彭施魯隨部隊轉移至前蘇聯境內整訓。歷任支隊教導大隊政委,蘇聯紅軍第88獨立步兵旅的連政治指導員、連長、參謀。1945年對日大反攻後,任蘇軍駐佳木斯衛戍副司令員、東北人民自治軍佳木斯衛戍司令員,中共佳木斯地區委員會黨委書記等職,參加了反“掃蕩”、開闢松花江下游新游擊區、楊木林子等戰役戰鬥。

1946年至1982年,他歷任東北軍政大學合江分校副教育長、副團長、東北軍區軍政學校副校長、第二十七步兵學校副校長、軍事師範學校副校長兼訓練部部長,軍委軍校部編研處處長,總參軍校部、軍訓部副部長,解放軍體育學院院長、國防科工委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85年離休。  彭施魯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45年被授予蘇聯紅星勳章。1955年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5年由俄羅斯政府授予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和朱可夫紀念章。2005年被俄羅斯政府授予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彭施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抗日戰爭

彭施魯 彭施魯

抗日戰爭期間,1935年至1945年,他歷任東北抗聯第四軍軍部秘書、團政委、後方留守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支隊教導大隊政委、蘇聯紅軍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的連政治指導員、連長、參謀,蘇軍駐佳木斯衛戍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共佳木斯地區委員會黨委書記等職,參加了反“掃蕩”、開闢松花江下游新游擊區、楊木林子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

彭施魯 彭施魯

解放戰爭期間,他歷任東北軍政大學合江分校副教育長、副團長、東北軍區軍政學校副校長、第二十七步兵學校副校長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軍事師範學校副校長兼訓練部部長,軍委軍校部編研處處長,總參軍校部、軍訓部副部長,解放軍體育學院院長、國防科工委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彭施魯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蘇聯紅星勳章、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9年,原國防科工委司令部顧問、副兵團職離休幹部彭施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