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菩薩頭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態安詳,雙目下視,似以無限悲憫的神情關注著人間。身披帔帛,帛帶繞臂飄逸身邊。胸飾瓔珞,下著長裙,長裙色彩鮮艷,覆座垂地。裙腰結帶,腰帶飾寶珠花飾。菩薩右手持蓮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極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壇的神,而是可親近、可交流的一位心靈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基本信息

宋(960—1279年)


高200厘米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其信仰自3世紀傳入中國以後,很快便在各地發展起來。西晉太康七年( 2 8 6 年) 竺法護翻譯《正法華經》,觀音信仰開始在中國發展。中國現存最早的的觀音菩薩像存於甘肅永靖炳靈寺,為十六國時期的造像。南北朝時期《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觀無量壽佛經》、《請觀音經》等涉及觀音的經典陸續譯出,更加豐富了觀音信仰的內容。為適應中國文化和信仰的需要,還出現了一些融合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國式觀音經典,如《觀世音三味經》、《觀世音十大願經》、《觀音懺悔經》。在這些觀音經典的影響下,觀音信仰成為中國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觀音由宗教性的菩薩逐漸演變成與人間生活息息相關的救苦救難的菩薩,其造像由印度佛像中的男相菩薩變為如慈母般的女性菩薩,就連觀音的聖地也由印度遷到了中國的普陀山。中國的觀音形象有一首二臂、手持蓮花、淨瓶、楊枝等物的顯宗觀音和一首多臂、多首多臂的密宗觀音以及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南海觀音等。觀音信仰中國化的軌跡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表現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