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宋(960—1279年) |
高200厘米 |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其信仰自3世紀傳入中國以後,很快便在各地發展起來。西晉太康七年( 2 8 6 年) 竺法護翻譯《正法華經》,觀音信仰開始在中國發展。中國現存最早的的觀音菩薩像存於甘肅永靖炳靈寺,為十六國時期的造像。南北朝時期《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觀無量壽佛經》、《請觀音經》等涉及觀音的經典陸續譯出,更加豐富了觀音信仰的內容。為適應中國文化和信仰的需要,還出現了一些融合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國式觀音經典,如《觀世音三味經》、《觀世音十大願經》、《觀音懺悔經》。在這些觀音經典的影響下,觀音信仰成為中國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觀音由宗教性的菩薩逐漸演變成與人間生活息息相關的救苦救難的菩薩,其造像由印度佛像中的男相菩薩變為如慈母般的女性菩薩,就連觀音的聖地也由印度遷到了中國的普陀山。中國的觀音形象有一首二臂、手持蓮花、淨瓶、楊枝等物的顯宗觀音和一首多臂、多首多臂的密宗觀音以及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南海觀音等。觀音信仰中國化的軌跡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表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