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儉

數年之間,在京劇舞台上經多見廣,博學強記,頗有盛名。 1952年全縣舉辦文藝會演,張禹儉被評為優秀演員,獲個人演出一等獎。 此後,各村京劇子弟班都爭相聘他為師。

張禹儉(1873~1957) 藝名四寶,新城鎮南村人。出身貧苦,14歲即去濰縣四喜班坐科學京劇以求餬口。雖不識字,卻虛心肯學,練功刻苦。二十幾歲即在膠東一帶領班演出。數年之間,在京劇舞台上經多見廣博學強記,頗有盛名。民國16年,帶班到煙臺附近一個官宦之家演出,一賓客有意點了《劉紀嗄觀燈》,並在第二天晚間演出。這個戲當時久已不演,特別是其中劉紀嗄這個主角十分難扮演:鐮把腿、拐胳膊,擠眼翹唇,說話結巴,歪脖子……。為讓主客滿意,他竟表示按時演出。經試排,班裡4個丑角演員都演不好主角。他雖然未扮演過丑角戲,卻果斷地決定親自扮演劉紀嗄。正式演出時,自始至終博得觀眾熱烈喝采,人們都稱他是“戲簍子”。 抗戰勝利後,姬橋村京劇子弟班備上厚禮請張教戲,他拒絕厚禮,卻慨然應聘,不顧年老體衰,熱情辛勤地傳藝。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他格外高興。雖年高76歲仍扮演了京戲《柴桑關》中的張飛。在寒風刺骨的舞台上,坦胸露背,手持丈八蛇矛,表演蓋世英雄的形象,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張四寶登台示演,精心傳藝,唱、念、做、打不遺餘力,數年之間,姬橋業餘劇團先後排演出30餘出京戲。1952年全縣舉辦文藝會演,張禹儉被評為優秀演員,獲個人演出一等獎。此後,各村京劇子弟班都爭相聘他為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