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漢(1876—1916),字玉琪,湖南省湘陰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晚清時期國弱民窮、內憂外患的現實,使張祖漢深刻認識到要改變中國之現狀,必須實行革命,推翻滿清封建專制制度。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孫中山先生組織成立了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張祖漢興奮不已,積極投身中國同盟會的革命活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經中國同盟會福建省負責人許崇智的介紹,張祖漢加入中國同盟會,在閩、浙一帶為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奔波呼號,發展中國同盟會會員,籌備武裝起義。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八日,福建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張祖漢參與組織陸軍武備學堂學員協同革命軍在於山大敗清軍,擒獲清軍指揮官大將軍朴壽,送交革命軍司令部處決。武昌起義成功的訊息傳到福建後,十一月八日張祖漢率部參加許崇智領導的福建起義,獲得成功,福建軍政府成立。張祖漢榮獲“福建光復雲麾”勳章,並被福建軍政府任命為邵武知府。
1912年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竊居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殘酷鎮壓民主勢力,1913年6月袁世凱派兵南下進攻革命黨人,張祖漢與許崇智等一道參加討伐袁世凱。失利後,張祖漢從福州出走,隱藏在廈門鼓浪嶼,後東渡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6年張祖漢聯絡革命黨人秘密來到上海淞江,策動吳淞口炮台司令反戈倒袁,不料事泄被捕。袁世凱下令將張祖漢殺害,張祖漢犧牲時,年僅40歲。革命黨人將其遺骸收殮,在1917年9月運回湖南,安葬在家鄉湘陰樟樹鄉友愛村。長沙各界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孫中山親題“為國捐軀”橫匾,以示哀悼;其遺照及其事跡刊列湖南“烈士祠”,供人們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