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5年7月,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留校工作至今;
1985年-1995年,在科研處從事農業推廣工作,任副科長、科長;
1996年-2000年,在乾旱半乾旱研究中心工作,任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從事旱作農業和小麥育種的研究與推廣工作;
1997年,在加拿大圭爾夫大學作物科學系進修;
1997年12月,任副研究員;
2004.05-至今,在食品學院工作,從事小麥育種與品質改良工作。
科研及成果
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工作情況
承擔科研推廣項目12項,其中主持省部級攻關項目、自然基金、推廣等項目8項、參加項目4項。
主持選育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普通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品種"普冰143",參加選育抗旱優質小麥新品種“西農1043”。
獲得各類科技獎、推廣獎6項次。其中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2等獎1項次、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次、廳局級獎3項次
1、任現職務以來發表論著情況
共發表論文17篇。其中第1作者6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通訊報導1篇,第2作者6篇,第3作者4篇。
參編著作4部,主持編寫"項目初步設計與預算報告"1份(表7)。
2、科研、推廣工作
(1)通過澄城縣"一鄉兩業"科技示範工程和"九五"國家旱農攻關項目實施,在澄城、蒲城兩縣推廣農業新技術34項(次)。僅澄城縣新增產糧食總產2.68萬噸;累計增加農業生產總值2億多元。
(2)通過"渭北旱原小麥起壟覆膜溝播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項目實施,推廣地膜小麥259.6萬畝,累計增加產值2.72億元。
(3)在澄城縣創建了以沼氣為紐帶的農牧結合生態模式,推廣澄城縣10個鄉鎮的22個村,建成示範戶468個。輻射到蒲城、白水等縣,建成示範戶5000個,推廣沼液綜合利用技術2萬餘畝。
(4)探索農業推廣機制。以專家為顧問,以楊家隴村果農協會為龍頭,以農民會員為技術載體的專家+協會+農戶的推廣模式;以專家為顧問,以公司為技術、市場的媒介和經濟實體,以農戶為技術的受體和農產品生產基地,成立 "羅家窪綠蔭公司",建立專家+公司+農戶的推廣模式;建立產地農產品銷售市場,解決農民與市場的連結問題。在楊家隴村統一規劃建設農產品產地市場,常年累計銷售額達2000萬元以上,獲利180萬元,帶動了第三產業。
(5)在澄城、蒲城、耀縣等放映科教電影17場,舉辦培訓班40多次,在澄城電視台聯合開設"科技之光"欄目。
(6)在華陰市華山瓮峪口建成"小麥近緣植物華山新麥草原位保護區",舉辦培訓班2次,印發宣傳資料5000多份。
(7)收集整理小麥近緣野生植物150個居群,並收入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與CCTV-10"走進科學"欄目、中國農科院合作製作《尋找小麥的祖先》電視節目片,分別在CCTV-4、CCTV-7、CCTV-9、CCTV-10、CCTV-12頻道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