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安徽省第九屆、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行知教育基金會會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新安畫院、中國老子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院士、江淮詩書畫研究院顧問。
人物履歷
張春生,1965年9月至1969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待分配;1970年7月起在安徽白湖農場127部隊勞動鍛鍊;1971年11月任安徽省委辦公廳檔案處工作人員;1977年9月任安徽省委辦公廳政治處工作人員;1979年1月起歷任安徽省委辦公廳秘書處秘書、副處級秘書;1983年6月任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4月任安徽省鄉鎮企業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88年12月任安徽省鄉鎮企業局局長、黨組書記;1991年10月任安徽省經委副主任,省鄉鎮企業局局長、黨組書記;1993年3月任安徽省長助理,省鄉鎮企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其間:1995年3月至5月在中央黨校進修班學習);1995年11月任安徽省滁州市委書記;1998年1月任安徽省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徽省滁州市委書記;1998年3月任安徽省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其間:1999年3月至5月在中央黨校進修班學習)。2003年1月任安徽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十五大代表。2013年9月24日,陶行知教育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一次會議暨成立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東南廳舉行,原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春生當選為會長。
主要成績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新安畫院、中國老子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院士、江淮詩書畫研究院顧問。 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他一直在安徽省、市黨政機關任職,曾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業餘時間他堅持學習中國畫,主攻水墨竹,並先後在中國美院和中央美院研修班學習山水畫和花鳥畫,師從盧坤峰、程大利、宋雨桂、王伯敏和張立辰。縱觀其筆下的竹子,貼近生活,淳厚質樸,自然逼真;魄在畫中,氣韻神動,妙趣天成;貌如志行,直抒胸臆,個性明顯。在2005年全國任伯年國畫大賽上,他報送的《百年滄桑》,水墨淋淳、率意酣暢、揮灑自如,獲得了大賽一等獎。
在2008年全國人大代表和企業家聯誼會舉辦的國畫大賽上,他報送的《朝氣蓬勃》突出書寫用筆,桿如鐵、葉似箭,神完氣足、玉葉臨風、栩栩如風,獲得了大賽銀獎。他的作品多次被國家新聞媒體紹,一些行家和百姓將其譽為“板橋後人”。近些年,他出版了《張春生墨竹藝術》3集。其傳略被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家名人大詞典》、《中國文化部文化名人檔案》、《世界書畫名家大詞典》等多部辭書。2011年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編寫,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聚焦中國藝術名家》——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八位藝術名家與名作,春生墨竹多幅作品刊入其中。
《媒體報導》——
張春生:“半世竹子”與一生亮節 郭小璞(媒體人 藝評人)
萬物皆自滿,唯竹見虛心;
謙謙君子風,節節透空靈。
——題記
畫竹者,古來有之。文同、石濤、朱耷、鄭燮等皆為墨竹世界尖子生。然今人張春生取諸家之長,以獨到技法書其形、寫其神。他筆下墨竹,觀之疑風而動。
張春生自幼喜竹,淵源頗深。他說,竹,因其忠貞氣節,而超越百花,令人敬之、詠之、頌之,摹之,千年不絕。
說起與墨竹藝術的結緣,張春生快速閃回到他的學生時代——在一次畫展上,少年張春生無意中看到了幾幅墨竹作品,畫中之竹剛柔並濟、堅毅挺拔,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萌生畫竹之決心。他先後買來《芥子園畫譜》和幾本名家竹譜,一有空閒便會畫上幾筆,開始了他的墨竹人生。
此後,張春生憑其豐厚的文學、美學和書法、繪畫功底,以及對竹之精神的理解和對古人墨竹畫的臨摹和悟解,在學習和工作之餘,一畫就是幾十年。
時間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面對繁忙的政務和鵲起的社會聲譽,張春生埋藏於生命深處的竹緣如潮般撞擊著心扉。眼前不斷湧現出身歷心藏的茂竹春筍和先賢大師們留下的那些意韻綿長形態雅致的墨竹雅圖。一時間,情難自抑,不可遏止。為了提高自己的墨竹技藝,他數次南下北上,拜師盧坤峰、張立辰。這一畫又是二十載。
“學術者,天下之公器。”古稀之年的張春生依然牢記著中國美院教授盧坤峰當年在西子湖畔的教誨。他對藝術亦始終秉承這種嚴謹的態度。
因此,張春生之墨竹,無論是玲瓏抑或磅礴,總能進入一種尊重自然、關愛自然的哲人境界,其間又總是透著一種從容、高遠,甚至豪邁。
墨竹始於唐,元代大盛。《墨竹敘論》言:“有以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於形似,而獨得於象外者,往往不出於畫史,而多出於詞人墨卿之所作。”張春生說,文人雅士,樂於畫竹,借竹抒情,意趣別具。談及自己的畫竹體會時,他稱自己不懈怠。
而他多年來專攻墨竹,足見其恆心與毅力。幾十年來,他總是用濃濃淡淡的筆墨描繪出竹的清幽雅韻,點染出竹影婆娑。品味竹的品格,欣賞竹的氣節,置身於由竹營造的空靈意境,喧囂塵世漸漸遠去。
他家的小院有不同品種的竹,在多少個日暮清晨和霜天雪夜,他以藝術的眼光,發現其精神,捕捉其神態。因此,張春生的墨竹,總能盡現四季風貌,如春竹勃勃、夏竹茂盛、秋竹盎然、冬竹挺拔,或風竹搖曳、雪竹照人。
有識之士言,張春生師法傳統出新意,博採眾長成一家。滿紙浩然,通篇和諧。虛實相映又繁簡得宜,動靜無始卻變化萬端。或飄逸風竹,或簫簫雨竹,或沙沙雪竹,皆能出其風骨,現其神韻。
於是,他畫竹,往往能使其畫面氣韻貫通,溫文爾雅有儒者氣象,意境高拔而妙趣橫生,用墨簡潔而魂魄畢見。
竹,不僅是張春生的最愛,更是他精神品格的象徵。
2013年9月,張春生在一片眾望所歸聲中出任陶行知教育基金會理事長。2013年10月18日,他在陶行知誕辰122周年之際,於《 光明日報 》上深情撰文《今天我們為什麼紀念陶行知》,引起社會上下廣泛關注。
如今,在他的最新墨竹作品裡,春之主題亦較為突出。或許,他已將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裹入翰墨,蘊於胸懷,付之筆端。
春天是美好的。在無數的春天裡,他晨觀竹,暮弄墨,寒暑不易,身心俱往,去感悟與堅守那屬於自己心靈家園的“半世竹子”和“一生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