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55年12月15日出生。魚類學專業。現任動物進化與系統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會兼職: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中國魚類學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志》編委、《動物分類學報》編委、《動物學雜誌》編委、《生物學通訊》編委等。主要從事魚類分類、演化、動物地理、資源保護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先後發表研究論著50多篇部,曾獲得"北京市優秀科技論文獎"、"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等多項獎勵。目前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野外經歷
我在野外最險的一次遭遇是在青藏高原。當時感覺離絕望就差那么一點了。
那次我們在藏北無人區進行考察,由於我的經驗比較豐富,因此被選去探路。在確定前進的方向和路線後,先遣部隊決定由我留下來接應大部隊。在我們長期跑野外的人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後面的車一定要按照前面車的車印行駛,所以先遣部隊理所當然的認為大部隊可以在途中把我捎上。當我們通知後續人馬可以按車印前進後,探路車隊就繼續往前走了。可問題也就在此時出現了。
大部隊在聽完我們的匯報後,認為有一條更近的路可以直接追上前面的車,就沒有按照地上的車印前進,而是走了另一條行駛路線比較短的路。
當時由於先遣部隊都認為大部隊會跟上來接我,所以既沒有留下吃的,也沒有留下喝的,什麼通訊工具,防身用的槍,紮營用的帳篷就更不用說了。而且就在當天我們還曾經看到過單獨行動的野氂牛—這是青藏高原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尤其是公的,一般成年的野氂牛一頭都有一兩噸重,別看它是食草性動物,它對人構成的威脅卻是比較大的。
由於野氂牛是一夫多妻制,所以處於發情期的野氂牛一般都是成群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碰見一隻落單的野氂牛確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在發情期的雄性野氂牛都是需要通過角斗來爭奪雌性野氂牛的,如果在這場決定著自己繁衍生息的大戰中失敗的話,這隻野氂牛就只能以逃兵的身份遠離母氂牛。此時,這頭“失戀”的公牛情緒會極不穩定,攻擊性較強。特別是野氂牛前腿叉開,頭往下低,尾巴翹起來,這時它就已經基本上已經處於準備攻擊的狀態了。一旦碰見落單的野氂牛,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千萬別在這時候惹它。
青藏高原上晝夜溫差較大,如果說白天還能有二十多度的話,晚上一下就會下降到零度以下。而且高原上紫外線照射十分強烈,我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原地站了大約有兩三個小時。
說實話,當時潛意識中還真的是有那么點絕望。眼看著探路的車和大部隊的車都從遠處的山口一點一點消失了,真是什麼都想到了。而且,為了防寒和在野外便於辨認,我們當時身上穿的都是紅色的防寒服。紅色的衣服,紅色的褲子,簡直就像西班牙鬥牛時用的紅布一樣,最容易對牛產生刺激,激發它的攻擊性。當時我的想法就是:如果看見落單的雄野氂牛,就立刻把防寒服脫下來。那時可管不了冷不冷,還是命要緊。
好在沒過多久大部隊就追上了先遣部隊的車。前面的人一看沒有我,馬上派車來原地接我。在藏北無人區那种放眼望去看不見一個人的情況下,突然又再次看到人,看見人來救你,那種感覺真的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
提前計畫
我們每次出去野外前的計畫都是非常周密的,就連一段鐵絲和一個釘子也都要計畫到,否則到用時少了臨時想找根本找不到。由於我們這些人經常在外面跑,所以一般的情況都可以想到。遇到超出計畫和想像範圍的情況太少了,一般也就是降雨、缺水、缺糧、缺藥、在哪建營等一些問題。
①最可怕的心態
總的來說,野外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素質有很多,最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好的身體和好的心理素質。好的心理素質在野外求生時尤其顯得重要。要合群、容易相處、遇事不慌張、成熟、穩重;要有集體觀念,不能自大自負,更不能妄自行動。沒有集體觀念在野外是最可怕的事,是野外生活的大忌。
從心理準備上講,如果只是去野外遊玩,行程很短,不會在野外呆很久的話,尤其是一些沒出過大城市的人,到了外面覺得什麼都新鮮,還來不及產生什麼心理問題或心理扭曲就已經該回來了。所以不存在什麼過多的心理準備,只要適應能力強一點就完全可以。不過像我們這種到野外進行科考的人,行程不能完全靠自己決定,要看考察、研究的進程。長時間在外面呆著,有時一呆就是一年。尤其是在山區的時候,睜眼就是山,心裡壓抑的不得了。
②相信當地人
至於具體情況、細節上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看一些文字性的資料,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再找一些以前去過該地,有實地經驗的人請教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到了目的地後,還要向當地的百姓請教,了解風土人情和當地的習俗。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那裡,應該說,沒有人能比他們更了解當地的情況。實在不行,就乾脆請個當地人作嚮導。像我在魚類考察時就一定要找當地漁民作助手,否則決不輕易下水。一定要牢記:探險不是冒險。
③藏北兩大潛在危險
對於各種危險因素和不利條件一定要設法事先考慮周全。像去青藏高原的危險因素就主要有兩種:一方面,由四川沿川藏公路進藏,一路上的土石流比較嚴重,搞不好整個車就被埋在低下了。就今年一年這條路上就發生了好幾起土石流。另一方面,高山反應也時刻挑戰著人類。高山反應會造成人頭暈、噁心,甚至昏迷。像我們有一位同志不久前去拉薩,拉薩的海拔是3600多米,比青藏高原還低400多米。他到了拉薩後表現出明顯的高山反應,直接就抬進了醫院。由於高山反應沒有直接有效的藥物或療法可以醫治,海拔越高,反應越強烈。雖然輸液可以緩解病情,但也只是暫時的。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往下送,海拔降下來了,反應也就會自動消失了。
④基本裝備
至於最基本的裝備,首先,一定要帶防寒服。野外的晝夜溫差一般比較大,防寒服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就是要帶防止蚊蟲叮咬的驅蚊液,像蚊不叮之類的。被蛇咬傷後的解毒藥,治療外傷的藥也一定要帶上。
如果是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現代人,實在不能適應野外生存條件的話,還可以帶上一些餐巾紙。其實野遊,就是在現在生存壓力比較大的環境下,回歸自然,釋放壓力,緩解、調節心情的一種手段,它本身並不需要特別複雜或特別專業的條件,一般條件就成,不要因為要緩解壓力而給自己增加新的麻煩。一般裝備最好,沒有必要追求什麼名牌。當然,如果本身有這個條件,有希望在外面生活的好一點,多些裝備也是可以的,但決不需要刻意追求。至於一些特殊裝備,其實這完全都是現代人的一種追求。
像GPS定位系統這些極為專業的東西,一般野遊的人都不需要準備。像我們研究時需要知道經緯度,因為許多動物的生存和活動都與此有關,要是純粹的玩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有人煙或有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尤其不需要。我們在考察途中也曾經碰到有些西方人自己裝備這些儀器。但那是因為他們是自己徒步進行野外科考,這些人確實需要東西。實在不放心,準備一塊海拔表,知道自己爬了多高就足矣了。
說到拍攝,如果是流動考察,我們不會攜帶大型專業攝影、攝像器材,這種條件下小型的攝像機、照相機足夠用的。至於膠捲的保存,膠捲本身的密封條件就已經足夠隔離濕度變化和強線照射的。野外環境下,只要注意溫度的變化,不要讓它驟冷驟熱就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⑤通訊
要想與外界保持聯繫,最簡單的通訊設備就是一般縣裡都有的IC卡電話,現在有些地方鄉里也都安裝了IC卡電話,應該說聯繫還是比較方便的。以前我們去無人區都要帶著電台,現在有電視台跟著,他們都帶有衛星定位系統和小型發電機,與外面聯繫都很方便的。其實,只要是有人煙或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這些都不是問題。
這裡要特別提出的是,如果你去野外進行的是一些特殊的野外活動,像攀岩、鑽凍就一定要根據不同需要,帶上必需的專業裝備,而且要量力而行,以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為首要前提,千萬不能逞能,冒險。
還有需要特別提醒注意的就是,讓用火的地方就用,不讓用火的地方千萬別用,而且最重要的裝備之一就是垃圾袋。把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或是分解時間比較長的,類似於塑膠製品、快餐包裝、金屬製品的東西都帶回來。千萬不要把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反而變成破壞自然。當然,那些可以在自然條件下自己分解的東西就可以留在自然界中,取之於自然界,還之於自然界。
處理意外
出去一定要注意別哪都隨便走。像我們在外邊紮營駐寨一般都選擇入湖的淡水河邊,這時就要特別小心注意蛇。
①被毒蛇咬了以後
蛇的活動與天氣有關,也許前幾天沒什麼事,正趕上這天要下雨,氣壓低,蛇都出來活動,這種情況下,走的時候一定要先用小棍在草里敲打敲打,所謂打草驚蛇,看看草里到底有沒有蛇,千萬別隨便哪都走,搞不好就會被蛇咬到。一定要防患於未然,不要被蛇咬了才著急。一旦被蛇咬了,尤其是被毒蛇咬了,就要把傷口近心端勒住,防止毒液擴散,這時心理素質就更顯得尤其重要,絕對不能慌了手腳,要沉著、果斷,簡單的進行處理後,一定要馬上回來,去醫院。可是你說北方的蛇不會上樹,它咬人咬腳踝,被咬後還可以把踝關節勒住;可是南方的蛇會上樹,咬人咬頭,這你怎么辦,總不能把脖子勒住吧,這樣的話橫豎都是死。所以一定要防患於未然,避免被咬才是關鍵。
②紮營的技巧
在河水入湖口這種有淡水水源的地方圍湖紮營,還有一點一定要特別注意。由於高原上的蒸發量大於降雨量,所以高原上的淡水都是高山積雪融化後流下來的。雖然夏天高原上夜間的溫度可以達到零度以下,但中午12點鐘的日光照射強度還是很大,溫度可以到達攝氏二十度以上。所以中午時候高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等流到河裡的時間一般是下午3、4點鐘,這時也就成了湖水漲潮的時候。因此,我們紮營駐寨一定要根據這時河水的水量情況來選擇地址,否則離湖太近的話,帳篷就會被河水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