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張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張 捷 字半白,號奎廬,又號閒雲草堂主。 1963年10月生於浙江台州,198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先後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位。

簡介

張 捷 字半白,號奎廬,又號閒雲草堂主。 1963年10月生於浙江台州,198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先後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位。歷任浙江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國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出版有個人專集專著多種 。

主要展覽

1988年參加法國Phoenix水墨畫展,組織和發起“新學院派畫會”並參加“新學院派第一回作品展” 。

1989年參加“首屆中國現代藝術展”、杭州“張捷作品展”、“新學派第二回作品展” 。

1991年參加中國當代傑出畫家作品展(香港)和台灣“藝術行動”交流展 。

1992年作品《平山靜水》獲加拿大首屆國際水墨畫大展優秀獎,書法作品“蘇州、杭州、桂林、西安四市書法大展”一等獎。

1993年作品《江南可采菱》參加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 。

1994年作品《溟居圖》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並獲浙江展區銅獎 。

1995年參加香港藝術中心“夢裡天堂”畫展,同年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張捷山水畫展” 。

1997年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畫壇百傑稱號。作品《開門見山》參加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97中國畫壇百傑畫展。同年作品《柳浪垂釣》參加全國中國人物畫展。作品《溪山論道圖》獲全國第三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銅展。

錦泉齋美術館推薦張捷作品欣賞 錦泉齋美術館推薦張捷作品欣賞

1998年作品《老區寫生》獲全國寫生畫展佳作獎,“國土情全國書畫大展”銀獎,浙江省美術作品金獎,中國藝術研究院“黃賓虹獎”等。作品《溪橋鎖雲圖》等參加當代著名中青年山水畫邀請展(深圳)。同年作品《立望東田》參加’98中國國際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

1999年作品《故園》獲浙江省慶祝建國5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金獎,並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作品《古鏡當天秋正磨》獲“跨世紀著名中國畫家作品展”最佳作品獎 。

2000年參加成都“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參加“2000年中國畫名家扇面展” 。

2001年作品《曲院》獲“國土情全國書畫大展”二等獎,參加“水墨本色——當代中國畫邀請展”。“開放的時代”中國藝術邀請展,“東方之韻”

2003中國水墨畫展,首屆、2005年第二屆中國北京國家美術雙年展

,2005“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展等學術展覽。

作品中多以臥蠶形宿墨短線來畫樹石,具有自由和豐富的表現力,既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園,又是耕耘創造的學理家園。他是一個性情溫和、深具實力與潛力的畫家。

評論文章

學理的家園

——文/范迪安

談論張捷的藝術離不開“傳統”二字。問題的關鍵不是把張捷的畫平行地與傳統的標準法則進行比照,而是應該分析張捷對傳統的觀念照度,由此才能看清他的藝術與傳統的深層關係。這樣的談論來於兩個前提:解釋傳統的智力活性和取用傳統的知識結構。

現代解釋學已經在學理上提示"傳統"不是一個靜態的封閉體系,而是不斷向今人的智力活性敞開的開放空間。對傳統的認識取決十今人的學養與才情,它就像古希臘神話中那個萬能的普魯斯特神,能夠回答向他提出的任何問題。這位神的聰明和狡詰就在於把問題拋向了提問者一方,把迸入它的世界的鑰匙交給了提問者的智力。只有自身有著對傳統的需求和切入傳統的思鋒,傳統才會奉獻出它的寶藏。

張捷畫作 張捷畫作

張捷的繪畫實踐就是以認識和理解傳統為前提的,他不是按歷史時序線性地去研究傳統,而是 用自身的學養去探尋傳統中那些富有學理意義的也是共性的命題。他深知“修道”主要是“修智”這個道理,《周易》所說的“知往而鑒來,極深而研幾”,就旨在引導人們在觀照傳統中去接近智慧的精髓,從而達到最高的智慧境界。在這個境界層面上,傳統走向的趨勢和蓄髮的能量將轉化為探訪者自為的認知。張捷在創作之餘寫過大量研讀傳統的筆記,對寫意山水面的藝術特性、筆墨技法、語言形式、構成要素、品格特色、意境表現等問題都作過認真的分析與闡發(參見其著《中國寫意山水·畫法圖解》),這表明他思想中始終存有許多在實踐中觸及過的實際問題。他用這些問題去叩擊傳統,於是能徑直深入堂奧,找到會心的答案。 當答案匯集在一起的時候,他繼續實踐就有了新的起點。在中青年畫家隊伍中,張捷的知識結構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先經學院體系性的學習訓練,而後與現代藝術觀念怦然心接,積極地投入“創新”與“實驗”的藝術思潮,嘗試過多種媒材的繪畫,尤在水墨語言的“創新”上作過不少的努力。在走過一段“實驗性”繪畫的道路之後,他好像作了傳統的“回頭浪子”,陷人了對傳統的迷戀。但他投入當代藝術思想變革大潮中的經歷卻並非損失,這種經歷養成了他比較全面的理論素質和辨識能力。以具有現代學人特點的知識結構轉身深人傳統、沉入水墨體系,他使不是簡單地接過傳統的香火,而是有選擇地頗取傳統的神燈,用以照亮自己筆下的縑素世界。

理論上的識度必然帶動具體的研究。張捷在畫中表現出來的語言特徵,不僅僅是對傳統的理解,也是創造精神的發揚。他從黃賓虹那裡吸收了宿墨之長,但除卻宿墨過狠的黑、密、濃、重,將宿墨的感覺轉化為自己筆下拙樸而清潤、溫和而閃亮的墨點。他將歷代山水畫中的筆線作過分析,去粗取精,取用了短線和點兩種因素,將其演變為既能造型也能造境、既能造境也能造意的主導語言,貫穿融會於通幅之中,使作品擁有從豐厚中脫穎單純的品質。他對線條的感覺和對墨痕的感覺堪有超人的一致性,這使他筆下的山水形象變成了筆墨形象,經得起近觀的品味。他的畫境總是一方超越世俗的理想家園,體現了現代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與古典意趣的藝術氛圍的和諧結合。......所有這些,都得益於他通達了學理的天機,他守望的那些“東田”,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園,也是耕耘創造的學理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