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張峰[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張峰,男,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功能納米複合材料製備、生物大分子自組裝與人工操縱、蛋白質澱粉樣纖維化機理、超靈敏檢測、疏水藥物包裹及靶向傳送等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2000年在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院國家基地班獲學士學位。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獲無機化學博士學位,期間主要從事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蛋白的纖維化機制與其纖維化核心肽段的自組裝研究。從2007年1月到2011年2月,先後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物理系(納米中心,博士後)、馬爾堡大學物理系(生物光學組,研究組長,校方付工資)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高級研究員)從事基於納米顆粒的生物分子檢測,成像及相關套用方面研究。2011年6月被內蒙古農業大學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在ACIE、Small、Langmuir、JPCB、BBRC、Nature Nanotechnolog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國外刊物上發表30多篇SCI論文 。

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2011年6月至今)。

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科帶頭人(2011年2月到6月)。

美國華盛頓大學生醫系:博士後(2010年3月2011年2月,導師:Xiaohu Gao教授)。

德國馬爾堡大學物理系:博士後 (2007年6月到2010年2月,導師:Wolfgang J. Parak教授)。

德國慕尼黑大學物理系納米中心:博士後(2007年1月到2007年5月,導師:Wolfgang J. Parak教授 和Gaub E. Hermann教授)。

中科院上海套用物理所:博士(2000年9月到2006年3月,導師:胡鈞副所長, 徐宏傑所長,何建華教授 和 上海生化細胞所 胡紅雨教授)。

內蒙古大學生物系國家基地班:學士(1996年9月到2000年7月) 。

1.國際期刊審稿人:

Bio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e-Polymers

Nanotechnology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會議主席: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 From Synthesis to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9 in Marburg Uni, Germany.

主要貢獻

Zhang F, Amin F, Rivera Gil P, Yang F, Mulvaney P, Parak WJ. Polymer-Coated Nanoparticles: A Universal Tool for Biolabelling Experiments. Small 2011, 7(22):3113-3127.(影響因子:8.057)。

Zhang F*, Ali Z, Amin F, Riedinger A, Parak WJ: In vitro and intracellular sensing by using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quantum dots.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397:935-942.(影響因子:3.841)(Cited: 6)。

Zhang F, Ali Z, Amin F, Feltz A, Oheim M, Parak WJ: Ion and pH Sensing with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Influence of Surface Charge on Sensing and Colloidal Properties. Chemphyschem 2010, 11:730-735.(影響因子:3.637)(Cited: 11)。

Zhang F, Yakovlev AV, Zulqurnain A, Azhar-Zahoor A, Luccardini C, Gaillard S, Mallet JM, Tauc P, Brochon JC, Parak WJ, et al.: Wrapping Nanocrystals with an Amphiphilic Polymer Preloaded with Fixed Amounts of Fluorophore Generates FRET-Based Nanoprobes with a Controlled Donor/Acceptor Ratio. Langmuir 2009, 25:3232-3239.(影響因子:4.562)(Cited: 9)(並列第一作者)。

Zhang F, Du HN, Zhang ZX, Ji LN, Li HT, Tang L, Wang HB, Fan CH, Xu HJ, Zhang Y, et al.: Epitaxial growth of peptide nanofilaments on inorganic surfaces: Effects of interfacial hydrophobicity/hydrophilicit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6, 45:3611-3613.(影響因子:12.730)(Cited: 20)。

Zhang F, Li H, Zhang Y, Ye M, Zhou B, Tang YZ, Yang HJ, Xie MY, Chen SF, He JH, et al.: Peptide Diffusion and Self-Assembly in Ambient Water Nanofilm on Mica Surfac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9, 113:8795-8799. (影響因子:4.425)(並列第一作者) (Cited: 7)。

Zhang F, Lin XJ, Ji LN, Du HN, Tang L, He JH, Hu J, Hu HY: Assembly of alpha-synuclein fibrils in nanoscale studied by peptide truncation and AFM.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8, 368:388-394. (影響因子:2.720)(Cited: 1)。

Zhang F, Ji LN, Tang L, Hu J, Hui HY, Xu HJ, He JH: Structural evidence for alpha-synuclein fibrils using in 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5, 37:113-118.3. (影響因子:1.547)。

Rocker C, Potzl M, Zhang F, Parak WJ, Nienhaus GU: A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study of protein monolayer formation on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9, 4:577-580.(影響因子:31.305)(Cited: 57)。

Sperling RA, Rivera gil P, Zhang F, Zanella M, Parak WJ: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gold nanoparticle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08, 37:1896-1908.(影響因子:26.585)(Cited: 204)。

Peteiro-Cattelle J, Rodriguez-Pedreira M, Zhang F, Rivera Gil P, del Mercato LL, Parak WJ: One example on how colloidal nano- and microparticles could contribute to medicine. Nanomedicine 2009, 4:967-979.(影響因子:7.675)(Cited: 10)。

受邀報告

2009.Transferring hydrophobic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into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potential bio-applications. 中科院上海套用物理所。

2012.Polymer coating of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as a universal tool for tailoring properties toward biologically motivated experiments. SPIE in Francisco, US。

獲獎記錄

曾於2006年獲得中科院優秀畢業生獎,2007年獲得中科院劉永齡獎學金特別獎。2006年1月到12月,留上海套用物理所同步輻射研究室工作,期間獲得自然科學青年基金3年資助。

2011年2月到6月被內蒙古大學作為學科帶頭人引進,獲得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