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琨[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

張寶琨[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
張寶琨[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寶琨,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原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曾連續5次任六院“神舟飛船”參試隊隊長的航天老專家。張寶琨,1937年11月出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11所研究員,歷任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主任設計師、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全面主持我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技術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概述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寶琨。原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曾連續5次任六院“神舟飛船”參試隊隊長的航天老專家。張寶琨,1937年11月出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11所研究員,歷任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主任設計師、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全面主持我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技術研究工作。

個人經歷

1955年,風華正茂的張寶琨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工作。

1963年,在某重點武器型號的模擬燃燒時切向不穩定燃燒試驗中,利用小燃燒室和電爆管進行激發試驗,是首次試驗就取得了激起不穩定性燃燒的成功效果,突破了“燃燒穩定性評定”這一發動機研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成功掌握了“脈衝法”評定技術。該成果為我國武器型號研製中的穩定性評定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5年,開始進行二次噴射推力向量控制的研究,獨自承擔發動機系統計算、總裝直至試驗站的多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四次熱試車任務,達到了預期目的。

1987年,參加了國家“863”高技術論證,研究和分析了國外液氧/烴發動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動向,參加了任新民院士組織領導下的液氧/丙烷發動機研究項目。組織了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研究、設計和試驗。先後撰寫了《液氧/烴發動機幾年來的探索及今後發展構想》等大量預研報告,為新一代發動機研製積累了寶貴經驗。

從1988年底開始,應上級要求,主持開展了長征二號捆綁式大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的研製。由於二級發動機工作量最大,為了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提出主機與遊動發動機均採用大噴管設計並採用推進劑利用系統;助推器發動機則按新的改進型設計,以滿足箭體需要。由於推進劑利用系統調節器將首次在二級主發動機上使用,提出了調節器線性化設計方法,取得了最佳的控制效果。長征二號E發動機的研製成功,既滿足了成功發射“澳星”的需求,又為我國長征三號B等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奠定了基礎,尤其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寶琨 張寶琨

1990年,在引進前蘇聯的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工作中,負責匯總編寫了《XX-XXX發動機引進、消化、 吸收工作情況匯報》、《XX-XXX發動機典型管路密封結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可行性論證報告》等報告,為我國新一代大型無毒、無污染、低成本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初期探索和研製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目前該發動機已7次成功進行整機試車。

1992年,應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要求,提出了以長征二號E發動機為基礎,經改進,研製出滿足載人需要的,高可靠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構想。編寫了《長征二號E運載火箭發射載人飛船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報告》和《921-4工程發動機設計方案論證報告》等大量報告。為了適應載人航天工程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要求,確定了堅持“可靠性、安全性第一”的設計思想。在充分繼承已有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借鑑國內外先進技術與經驗,開展進一步的可靠性增長設計和適應性改進,經過改進-試驗-再改進-再實驗的反覆過程,使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與在火箭發動機的可靠性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確保載人航天工程萬無一失。

個人貢獻

為了適應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要求,張寶琨在總體設計要求的基礎上,確定了堅持“可靠性、安全性第一”的設計思想。在充分繼承已有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可靠性增長設計和適應性改進,運用合理、科學的可靠性試車方法,使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發動機的可靠性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所提出的從難從嚴、採取加嚴的邊緣工況試車方案,使發動機固有可靠性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從而節約了寶貴的研製經費,縮短了研製周期,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時,正值嚴寒季節,為了確保發動機在低溫環境下可靠工作,他多次冒著嚴寒親自到發射塔架上測試環境溫度,了解發動機真實的工作環境,以做到心中有數。他領導研製的發動機參加神舟飛船試驗,連續四次成功地將神舟飛船送上太空,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做出了傑出貢獻。

個人榮譽

他撰寫的一批論文著作,在各種專業刊物上登載。他的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他先後榮獲航天總公司“勞動模範”、總裝備部“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飛行試驗突出貢獻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種榮譽稱號。

家庭生活

在張寶琨的身後,不僅有一位強有力的賢內助,還有一位豁達明理的老母親和3個理解、支持他的兒女們。家人的支持,使他數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從沒有因為個人的私事或家庭的瑣事影響到工作。

與他相濡以沫牽手走過38年風雨歷程的妻子,從事著繁雜的行政工作,但家裡的事她從不讓老張分心。長年累月默默地包攬了全部家務,全力支持張寶琨開足馬力馳騁在通往太空的大路上。幾十年來,張寶琨經常晚下班,經常不回家,一去試驗基地和發射場,短則一個月,長則幾個月,三個兒女的升學考試和80多歲身體不好的老母親全部交給了妻子。由於長期勞累,身體一直不太好的妻子,又患了慢性腎炎。多少次,她忍著病痛送走出差的丈夫,多少次她生病住院,從不讓家人告訴丈夫。她說:“只要老張能幹出點成績來,圓了事業的夢想就是國家的榮譽。只是他只知道忙他的工作,一大把年紀了也不知道顧惜自己的身體。”由於過度勞累,張寶琨患上了嚴重的腰椎疾病。在載人航天工程發動機研製的關鍵時刻,病痛時時折磨著他,不得以他做了腰椎手術。但他住院期間,仍然堅持在病床上批改技術檔案,處理髮動機研製過程中的技術問題。一次,載人航天工程發動機可靠性試車期間,他連續多日高燒39度不離現場,直到試驗圓滿完成才去接受治療。難怪老伴說起他時,既疼惜又有“抱怨”。

張寶琨是獨生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子感情很深。幾十年來,母親一直跟隨他生活。90年代初,80多歲的母親因嚴重的風濕病,處於半癱瘓狀態。而此時,正是載人航天工程發動機研製工作全面鋪開的關鍵階段。可作為副總師,大量的工作等著他去完成,照顧母親的事只有妻子和兒女們承擔了。但只要一有空,他便為母親端屎、倒尿、梳頭、餵飯,盡一點做兒子的孝心,但這種時候實在是太少了。

1994年12月26日,載人航天工程發動機要進行第一次可靠性試驗。12月中旬,張寶琨就奔赴距西安300公里的試驗區,進行試前各項準備工作。20日家裡打來電話,說母親病危,而此時正是發動機裝配的關鍵時刻。他猶豫了,是回還是不回。最後他還是留下了。21日,他堅持把發動機裝配完畢才趕回西安。可是,老母親沒有最後看一眼她唯一的兒子,便離開了人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