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紅

張召紅,字少乾,外號“麻子紅”,1896年3月24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龍港鎮歐下村。其父務農,家有田產,生活富裕。張召紅少時入本村鄉塾就讀,13歲考入陽新高等學堂。求學期間,他目睹晚清政府的腐敗黑暗,萌發了救國救民的思想,立志要推翻清王朝,改革社會。他崇敬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愛讀他們的文章。1911年8月,龍港地區的農民組織“甘露會”聚眾4000餘人,劫富濟貧。雖然這次起義後遭到龍港地區13姓的地主武裝的血腥鎮壓而而失敗,但它對張召紅的鼓舞極大。他說,中國民眾覺醒之日,便是清王朝覆沒之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民國,張召紅歡欣鼓舞,決心開辦教育,啟發民智,振興中華。1913年,他在陽新高等學堂畢業後,回鄉辦起了茶寮學校,吸收貧苦農民子女免費入學。他一反舊私塾的陳規陋習,廢除舊禮教,提倡男女平等,倡導思想言論自由。他向學生大聲疾呼,中國要獨立富強,必須趕走洋人,廢除封建制度,實行民主共和。

人物簡介

張召紅,字少乾,外號“麻子紅”,1896年3月24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龍港鎮歐下村。其父務農,家有田產,生活富裕。張召紅少時入本村鄉塾就讀,13歲考入陽新高等學堂。求學期間,他目睹晚清政府的腐敗黑暗,萌發了救國救民的思想,立志要推翻清王朝,改革社會。他崇敬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愛讀他們的文章。1911年8月,龍港地區的農民組織“甘露會”聚眾4000餘人,劫富濟貧。雖然這次起義後遭到龍港地區13姓的地主武裝的血腥鎮壓而而失敗,但它對張召紅的鼓舞極大。他說,中國民眾覺醒之日,便是清王朝覆沒之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民國,張召紅歡欣鼓舞,決心開辦教育,啟發民智,振興中華。1913年,他在陽新高等學堂畢業後,回鄉辦起了茶寮學校,吸收貧苦農民子女免費入學。他一反舊私塾的陳規陋習,廢除舊禮教,提倡男女平等,倡導思想言論自由。他向學生大聲疾呼,中國要獨立富強,必須趕走洋人,廢除封建制度,實行民主共和。

人物事跡

1929年10月,龍燕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張召紅當選為區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分管軍事工作。

1930年5月,彭德懷率紅五軍抵達陽新龍港,經與鄂東特委商定,從紅軍中撥出長短槍80餘支,抽調赤衛隊中的年輕黨員和團員,組建鄂東南交通大隊,任命張召紅為大隊長。其主要任務是:(一)為設在龍港地區的紅五軍和紅八軍後方留守處、紅軍後方醫院、紅軍兵工廠、紅軍被服廠押運所需物資:(二)護送途經鄂東蘇區的黨中央(駐上海)與中央蘇區、湘贛蘇區、湘鄂贛蘇區之間的檔案和黨政軍領導同志;(三)負責鄂東南地區的通訊聯絡和檔案傳遞。彭德懷對張召紅說:這是一支擔負著特殊任務的部隊,你肩上的擔子可不輕吶!張召紅亦向彭德懷和特委領導表示:決不辜負黨的重託,一定完成好各項任務。他在擔任交通大隊大隊長期間,曾率隊員多次下九江、上武漢,押運藥品、器械、布疋;曾護送中央籌款專員吳德峰攜巨款安全抵達上海;護送中央巡視員黃火青安全抵達中央蘇區;護送出席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代表大會的代表吳致民等人按期抵達瑞金;曾將傳遞到鄂東交通總站的中央檔案送往湘贛、湘鄂贛、湘鄂西蘇區;亦曾將鄂東特委(1931年8月改為鄂東南特委)和蘇維埃政府的檔案送往鄂東南各縣。每次任務均完成得十分出色,從未出半點差錯。

1932年夏,張召紅被誣為“改組派”,被免去鄂東南交通大隊隊長職務。他雖然蒙冤受屈,但對黨忠貞不二,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不動搖。他經組織同意,回到家鄉茶寮,擔任鄉工農民主政府國小教員。他一邊教書,一邊刻苦研讀《國家與革命》、《哥達綱領批判》等馬列主義著作。他用工整的小楷字,抄寫下了四萬多字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列寧主義概論》。他把這部手抄本稱為“黨義”,作為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教育的教材。後來,這本“黨義”由他的學生張滕芳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了下來,現珍藏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他被誣為“改組派”後,許多黨員和民眾為此憤憤不平,有人勸他向組織提出申訴。他卻說:“我們黨是英明的,組織上是會了解我的。一個共產黨員不能計較個人恩怨得失,要考慮革命大局,多為黨做工作”。任教期間,他滿腔熱忱,積極工作,處處著眼於革命戰爭的需要,致力培養人才。他教數學課,編寫關於戰爭的套用題,指導學生運算;組織學生練爬山,學射擊;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帶領學生到村頭巷尾書寫張貼革命標語、畫壁畫;組織教歌隊,到各村去教唱革命歌曲,把黨的土地革命政策用各種形式宣傳到民眾中去。

同年10月,龍港被敵軍占領,鄂東南黨政機關被迫轉移到沙洲店(後又向通山轉移)。在這非常時刻,張召紅重新被啟用。他奉命同趙大春一道到鄂贛邊界的金竹尖,組建鄂東南遊擊隊,在陽(新)通(山)、陽(新)瑞(昌)、武(寧)瑞(昌)、龍(港)燕(廈)邊境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游擊根據地,以牽制“圍剿”紅軍主力的敵第二十六師和民團。

張召紅到金竹尖後,放手發動民眾,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不到半月,就建立了一支50餘人(槍)的鄂東南遊擊隊(亦稱金竹尖游擊隊),張召紅任隊長兼政委,趙大春任副隊長。

敵人每占一處,就修工事,築碉堡,步步為營,對蘇區實行層層包圍。在政治上開展反動宣傳,移民並村,建立保甲制,實行嚴密的反動統治。敵人還利用叛徒,偵察紅軍和游擊隊的行蹤。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張召紅緊緊依靠人民民眾,將部隊植根於民眾之中。他常對戰士們講:“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人民的兒子。偉大的力量蘊藏在人民民眾之中。我們離開人民,就將一事無成。”當時儘管戰鬥頻繁,但部隊每到一村,首先是做民眾工作,向民眾宣傳革命形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啟發民眾的階級覺悟。他們還幫助民眾耕地、鋤草、挑糞、收割,什麼農活都乾,軍民之間結下了魚水深情。民眾經常冒著生命危險,為游擊隊送糧草,抬擔架,偵敵情,送情報。在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下,游擊隊不僅連打勝仗,而且不斷發展壯大,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部隊就發展到近200人。

1932年底,張召紅在贛北福山頭組建了一支游擊衝鋒隊(後編入鄂東南遊擊隊)。叛徒偵悉後,密告涼亭坳民團,致使七名游擊隊員被捕,慘遭殺害。次年春節,張召紅偵知這個叛徒在家,遂帶游擊隊將其處死。次日晚,他又率部襲擊涼亭坳民團,斃敵十餘名,俘敵四名。被俘者中有個叛徒叫張公杴,是張召紅的親叔父。當張召紅舉刀要殺他時,他以叔侄關係求饒:“我是你叔,不留點情面嗎?”張召紅厲聲說:“你現在不是我的叔父,而是可恥的叛徒。像你這樣的叔父也要砍三刀!”張召紅大義滅親,深受民眾讚頌。

張召紅作戰勇敢,足智多謀。1933年8月,敵人在通往金竹尖的要路隘口處——白水洞設立哨卡,對過往行人嚴密盤查,妄圖截斷山下人民與游擊隊的聯繫。一天深夜,張召紅帶二名隊員下山,悄悄地將敵人三個哨兵殺掉,並留下一張條件,上面寫著:“張召紅到此一游。”此後,敵人聽到“張召紅”三個字,就膽戰心驚。同年9月,他帶領游擊隊攻打洪水源。駐洪水源的國民黨軍和民團共300餘人,而游擊隊只有200餘人,敵強我弱,硬攻將會於我不利。黃昏時分,張召紅率部出發,午夜到達目的地。他派出三個小組,各帶鞭炮、鐵皮箱,潛入敵營前方的山谷中,自己則率主力繞到敵營後方的山地要道兩旁埋伏。一切就緒後,“叭”的一聲槍響,各小組隨即在鐵皮箱內燃放鞭炮,宛如數挺機槍齊鳴。槍聲、號聲、吶喊聲震盪山谷。敵軍於夢中驚醒,以為是主力紅軍到來,倉皇向山後逃竄,正中游擊隊埋伏。此戰,殲敵12人,繳獲迫擊炮一門,槍枝彈藥若干。

同年冬,游擊隊奉命攻打燕廈敵碉堡。張召紅帶領40多名隊員,連夜開赴碉堡附近,正要發起攻擊,被敵人發覺了。敵人用密集的機槍掃射,游擊隊無法接近。他命令隊員到附近村莊買來幾張八仙桌和幾床棉絮,將棉絮用水浸濕後蒙在桌上就成了“土坦克”。他帶領幾個隊員,背著炸藥,頂著這自製的“坦克”向敵碉堡衝去。敵軍的子彈阻擋不了“坦克”的前進。“轟”的一聲,碉堡被炸毀了。

在艱苦的游擊戰爭中,張召紅率領鄂東南遊擊隊摸崗哨,炸炮樓,割電線,炸汽車,除內奸,懲叛徒,擾得敵人惶恐不安,從而牽制了敵人的大批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紅軍的作戰。

1934年1月,鄂東南主力紅軍紅三師在王文驛遭敵伏擊,損失三分之二。此後,鄂東南各塊蘇區相繼失陷,敵人調重兵對游擊區進行“清剿”。1935年秋,張召紅所領導的鄂東南遊擊隊經過幾次殘酷的戰鬥,減員大半,最後被圍困在鄂贛邊界的大山中。他們吃野菜,住山洞,生活十分艱苦。國民黨軍第二十六師懸賞千元緝拿張召紅。游擊隊員張公焰被敵人的懸賞所誘惑,於同年10月的一個深夜,乘張召紅熟睡之機,將他殺害,割下首級,向敵人邀功領賞。

革命歷程

“五字寫,筆筆連,游擊隊長張少乾,衝鋒殺敵打頭陣,足智多謀算十全。神出鬼沒殲頑敵,英名威震鄂贛邊。”

這裡的游擊隊長張少乾,就是陽新縣龍港鎮歐下村人張召紅,字少乾。

在白色恐怖年代,張召紅演繹了英勇的共產黨人的傳奇,1935年,張召紅遭叛徒殘忍殺害,人們為了紀念這位人民英雄創作了這首民歌。

張召紅9歲入學,讀書7年。1913年,他在陽新高等學堂畢業後,回鄉辦起了茶寮學校,免費吸收貧苦農民的子弟入學。他一反舊私塾的陳規陋習,廢除舊禮教,提倡男女平等,言論自由。

1924年夏,張召紅結識了柯少軒、劉溪山等共產黨員。從他們那裡得到《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馬列主義著作和一些進步書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有一次,地下黨在龍港一間民房召開秘密會議,被大土豪羅鳳祥獲悉,並帶領民團包圍了會場。張召紅為掩護同志們轉移,不幸落入敵手,被捕入獄。敵人對他多次審訊,要他供出黨的地下組織。他始終義正辭嚴,威武不屈。

一天深夜,他趁偽保全局舉行“慶功宴”之機,砸斷鐐銬,扳斷囚籠的木柵,破瓦越獄。

1933年秋,敵人在通往金竹尖的隘口處——白水洞設立哨卡,對過往行人實行嚴密盤查,妄圖阻斷我游擊隊與山下人民的聯繫。一天深夜,膽大心細的張召紅帶兩名隊員下山,神不知鬼不覺將敵人的三個哨兵殺掉,並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張召紅“到此一游”。從此,敵人見到或聽到張召紅三個字就不寒而慄。

1934年冬的一天,游擊隊接受攻打燕廈敵碉堡的任務。張召紅帶領四十多名隊員,連夜開赴碉堡附近。正要發起攻擊,被敵人發覺。敵人用密集的機槍掃射,我軍無法接近。張召紅命令隊員們到附近村莊借來幾張八仙桌和幾床棉絮,用水浸濕棉絮蒙在桌上,並詼諧地說:“這不就是坦克嗎?”他帶領幾名隊員,背著炸藥,拿著鋤頭,頂著自製的“坦克”向敵碉堡衝去。敵人的子彈阻擋不了“坦克”的前進,“轟”的一聲,碉堡被炸毀了。

張召紅立場堅定,愛憎分明,他大義滅親、鐵腕除奸的故事,隨同他的名字一起載入史冊。一年春節期間,張召紅率部襲擊涼亭坳民團,殺敵四人,其中有個叫張公杴的叛徒,就是張召紅的親叔父。

1955年,烈士家鄉人民為了紀念張召紅,將茶寮農業生產合作社更名為“張召紅農業生產合作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