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陽鎮歷史
明萬曆三年(1575)普寧縣城設於洪陽,舊縣治歷經明、清和民國時期共374年。
1949年7月1日,普寧縣人民政府設址於流沙。
1949年10月故城解放後,曾先後設為洪陽市、洪陽區、普寧縣第一區、洪陽鄉、洪陽人民公社。
1983年底又設洪陽區,1986年12月設洪陽鎮。洪陽地處榕江中游平原,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1.2℃。由於三面環山,四水歸匯,素有“盤底珠”之稱。名優特產有潮州蕉柑、普寧豆醬、普寧酥糖和竹蔗等,洪陽小食更是聞名遐邇。
洪都勝景、人物史跡眾多。現有雄偉壯麗、建築結構奇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培風塔”、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處,有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德安里”、深幽而壯觀的“華嚴寺”,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文昌閣”、普寧學宮等。
此外還建有“方方紀念館”、重修普寧城隍廟,開闢了“洪陽一日游”旅遊專線。
洪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有飲譽海內外的“洪陽鈞天樂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隊和潮州大鑼鼓隊、醒獅隊等;燈謎、詩詞、書畫、“三棋”等聲名遠揚;民風民俗更是豐富多姿,妙趣橫生,有“十五夜行頭橋”、“正月擺社”等。洪陽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有宋朝吏部尚書陳賢齋、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華僑巨富並為旅暹普寧同鄉會和泰國中華總商會發起人之一陳伯強、原中僑委黨組書記、全國僑聯副主席方方、“潮劇名醜”方展榮、現代作家廖琪,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顧問、亞洲經濟研究委員會主席鄭竹園博士等等,不勝枚舉。
發展中的洪陽鎮
改革開放以來,洪陽鄉鎮經濟迅速發展壯大,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6.2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4.95億元,農業產值1.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2元。鄉鎮企業有312家,從業人員1 2348人,是普寧市六大經濟重點鎮之一,1998年被廣東省政府農業辦公室、鄉鎮企管局評為“鄉鎮企業百強鎮”稱號。
工業產品有服裝、毛織、電子、食品、家俱、腳踏車零配件等。
農業方面,潮州蕉柑種植面積達18000畝,年產量2.5萬噸。
近幾年來,還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培植壯大花卉苗木、優稀水果、反季節蔬菜、現代化禽畜飼養等四大“三高”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洪陽鎮歷來商貿活躍。
目前已形成水果、糧食、副食品三大專業市場,市場體系逐漸完善。其中水果市場是一個占地60畝、建築面積2.12萬平方米、年水果成交額達3500萬元的水果專業市場。
關於洪陽鎮的圖片
洪陽鎮德安里 普寧一中校園 普寧一中大禮堂 普寧一中操場 洪陽文化廣場 洪陽城隍廟 洪陽培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