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田野考古研究基地

來自中大人類學系的專家劉文鎖認為,和平縣地處東江上游源頭地區,北面隔五嶺與江西省贛州地區為鄰,同時又與珠三角地區相連線,自古是溝通嶺南、嶺北的通道之一。 未來中大與省考古所將在基地開展長期而系統的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目的是逐步認識東江流域考古學遺存的年代和譜系,並開展各有關的專題性研究。 和平縣位於東江幹流廣東轄區內最北的“源頭”,北面隔五嶺與江西省贛州地區為鄰,自古是溝通嶺南、嶺北的通道之一。

簡介

背景

據了解,如此大量的先秦遺址在省內極為罕見,為研究探索珠江文明的源頭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和平縣人民政府、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三方簽訂協定,建立廣東田野考古研究基地,並為基地掛牌。
來自中大人類學系的專家劉文鎖認為,和平縣地處東江上游源頭地區,北面隔五嶺與江西省贛州地區為鄰,同時又與珠三角地區相連線,自古是溝通嶺南、嶺北的通道之一。和平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可能就是由於它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所決定。未來中大與省考古所將在基地開展長期而系統的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目的是逐步認識東江流域考古學遺存的年代和譜系,並開展各有關的專題性研究。
和平縣位於東江幹流廣東轄區內最北的“源頭”,北面隔五嶺與江西省贛州地區為鄰,自古是溝通嶺南、嶺北的通道之一。由於東江的水系關係,同時又與珠三角地區相連線,和平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從先秦和中古時期的考古遺存,民間也有廣博的文化遺產,“縣內經文物普查確認的先秦遺址有116處,占整個東江流域古遺址的75%”,在贛粵高速公路工程搶救發掘中,還發現不少早於石峽文化的“土著”遺存。

意義

專家認為,通過基地開展跨學科、跨部門、跨區域的合作,不但可以取得自身的學術性成果,還將對當地文化事業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