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德十大古橋,就是介紹安徽省廣德縣境內歷史悠久而且比較有名的十座古橋。它們是廣德境內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古橋代表,它們各具特色,凝聚了廣德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
廣德縣概況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 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區域面積 2165 平方公里,人口51.5萬,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 " 兩個半小時經濟圈 " 。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 4 個省會城市和 16 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廣德縣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
廣德古橋現狀
廣德縣現有古橋170餘座,分布較為分散,以石拱橋和石板橋居多,其中拱橋數量約占古橋總數的80%以上。 現存古橋中以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橋樑居多,或青石拱壘砌,或長石條搭建,橋上車轍痕跡依稀可見,多數橋樑保存完好,如盧村鎖山橋、廣德磚橋等已成為美好鄉村建設中的一處古蹟盛景。
十大古橋
廣德磚橋
廣德磚橋,位於安徽省廣德縣新杭鎮磚橋村(原磚橋鄉)。現又名流(洞)深(溪嶺)公路橋。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已經被廣德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磚橋鄉以橋為名。
橋長13.4米,寬5米,拱跨10.8米,高9.4米。兩岸橋台座於岩基上,全部為35×16×8(厘米)、質地十分堅硬的兩層灰磚縱聯發劵起拱,拱上用三合土填實夯築,橋面鋪規整花崗石板。該橋南北走向,向南經流洞鎮連線廣德,向北過江蘇遞埠達南京。
根據文物等資料證明,這座橋建造年代應為1040-1041年,距今970多年。
廣德土橋
廣德土橋,位於廣德縣柏墊鎮土橋村,村以古橋名。始建年代不詳。土橋在廣(德)寧(國)公路上,座落在塘辛河與流溪河交匯出口處。
廣德土橋採用規整的青石縱聯式券砌,長18米,寬2.9米,高4.2米,孔跨8.1米。
恭母橋
恭母橋位於廣德縣盧村鄉笄山大王村的村頭。始建於元代天順年間,近七百年歷史。
恭母橋長8.7米,寬2.6米,高3.4米,跨度3.9米。該橋去勢向東,沒有去路,僅有一座長滿翠竹的山崗橫擋在前。
梧溪石拱橋
梧溪石拱橋,位於廣德縣楊灘鎮梧溪村,距今已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已經被廣德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梧溪石拱橋是用青方石建成的:全長28米,高6米,寬5米,橋孔跨度12米,東西走向。據說:石拱橋建於明初,有五、六百年的歷史。橋西邊有一石碑,記載著橋的歷史,石碑在解放期間已遺失,流入到廣德縣四合鄉,至今下落不明。
寧山橋
寧山橋,位於廣德縣新杭鎮陽灣村的祖寧村民組祖寧河道上。始建於明朝嘉靖丁卯年(150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寧山橋為單孔石拱橋,由花崗岩石橋縱聯平鋪砌成,拱橋兩端各有石獅一座,橋長12.6米、寬3.7米、高3米、跨度6米。
四合鎖山橋
四合鎖山橋,位於廣德縣四合鄉水塘下村,鎖山橋是四合鄉一座古老的橋樑之一。距今近400年歷史。這座橋位於下村的村西頭出口,橋的對面是一座大山而立,名曰鎖山橋。該橋修建於明末清初。橋體兩孔、一墩、平梁、花崗石橋,橋身全長17.6米,墩2.55米,橋寬2.2米,5塊石板並排。
四合鎖山橋列入了茅田山風景區的響水灘瀑布景點重點保護的範圍,並計畫通過修繕,和改造大橋周邊的環境後,將鎖山橋作為一個重要的文物景點,供遊客探古訪幽。
回龍橋
四合回龍橋為一座古橋,位於廣德縣四合鄉水塘村大橋村民組響水灘電站下400米小河畔,該橋兩邊呈半拱形橋基,由巨石條架設而成,因年代已久,洪水沖刷,橋體損壞,現橋面只剩下兩塊石條,原石條無法找到。回龍橋,建於明朝。
回龍橋兩邊呈半拱形橋基,由兩塊巨石條架設而成,高達5米。
據《廣德縣誌》記載:魚龍橋,在州南五十里雪水澗三昧庵右。始建軼,康熙四十一年,僧雪山建,郡人王邦記。乾隆三十八年圯,四十六年僧德濟重建。前後兩山相依,形家謂似游龍環繞,改名回龍橋。
英溪橋
英溪橋位於安徽省廣德縣誓節鎮花鼓村街道東北約300米處,處於花鼓塘經白茅嶺至郎溪的要道上。距今至少五百年。 已經被廣德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橋花崗岩拱券,分節並列砌置,長23.25米,寬5.25米,高11米,跨度10米。
英溪橋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廣德州志》即有記載,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許奎重建,萬曆、康熙、乾隆、光緒《廣德州志》均有記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現仍堅固。
盧村鎖山橋
盧村鎖山橋, 位於安徽省廣德縣盧村鄉丁沖村麻田裡北。始建於道光十年(1830)的鎖山橋,至今完好。已經被廣德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盧村鎖山橋橫跨在丁溪河上,是單孔古橋,內券淨跨度8.4米,橋高5.3米,橋面寬4.4米,橋面有31平米,全是用石條有規則鋪設。
盧村鎖山橋曾經作為拍攝《龍年》電視劇外景的景點。
文昌橋
廣德文昌橋,位於安徽省廣德縣誓節鎮東沖村,始建明朝,距今400多年,具體年代不詳。
廣德文昌橋長10米餘,寬2、8米、拱高3、7米,寬0、35米,築工精美。
橋西南建有一座文昌宮,相對應又建一座關帝廟。據傳說文昌、關帝是文武二帝,掌握文脈武道,在中間建一座橋鎖住風水不外泄,以保村里文昌武運,永遠繁華。
保護與管理
一是要設立古橋保護警示牌。並將古橋申報為縣級文物加大保護力度。
二是當地文物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要共同重視,做好保護工作,防止遭到破壞。
三是亟待進一步加大對古橋的宣傳力度,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文物保護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