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好活

庸人好活

“庸人好活”。何謂庸?庸即是平庸,平平常常的言論和行動,屬於庸言庸行;庸也是不高明的代名詞,沒有作為的人為庸人,治不了病甚至治壞了病人的醫生叫庸醫,無所事事卻又忙忙乎乎的為庸庸碌碌。

內容簡介

庸人雖然無甚大本事,在有些地方卻特別走運,錄用也罷,提拔也罷,評選也罷,庸人往往上受青睞,下得選票,左右逢源,什麼好事也拉不下。

為什麼呢?有心人做過一些分析,庸人自有他可愛的地方。一是庸人便於各方接受。但凡有些本領肯幹事業的人,總是其優點長處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其弱點不足之處也暴露無遺。於是便成了有爭議的人物。若該人再有些見解有點稜角,或勇於發表點不同意見,那恐怕就不僅僅是“爭議”二字所能包含得了的了;若在平日裡也只是背後議論議論而已,真的到了晉級、提拔或評職稱、選英模的時候,坦率一點的便撕破臉皮給你上綱上線,隱蔽一點的則給你來個匿名告狀信。換言之如推出的是一位庸人,人們雖沒得功可評、好可擺,但也說不出他有什麼大錯誤。有時領導者為了圖安靜,對庸人也格外寬容。二是庸人使用時順手,聽話。大凡什麼本事也沒有的人,一般情況下都唯領導意志是從,凡事不論巨細必請示報告,最討人喜歡的則是俯首貼耳,逆來順受;一旦乾起工作來非但沒有創造性,且左顧右盼,不淌頭一水,不開第一腔,決不會給你闖什麼亂子。

作者簡介

高深,回族,1935年生。1946年參軍。1952年發表習作。現為一級作家。曾先後任報紙記者、文學期刊主編、報紙總編、縣委書記、市政協副主席、市宣傳部長等。為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委、第六屆名譽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融會長。已出版詩集六部,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雜文隨筆集、文學評論集計七部。詩歌、小說我次獲國家級獎勵。十幾篇詩文先後被譯成英、德、捷克、阿、朝等文。1988年、1991年先後率中國詩人代表團、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伊拉克、德國。

目錄

自序

戲劇變臉與變臉術

人為什麼長兩隻耳朵

別把自己包裝成完人

和尚撞鐘與新聞含金量

多一些“自選動作”

隨便說說

別讓耳朵太累了

不只泥土能埋人

自由的自覺

也談誰人信高潔

守住

誹謗可怕嗎

問與“下問”

罵錢罵喇叭罵貓

朋友與哥們

“借光”釀災

“同”與“和”

一個悲壯的故事

不敢自欺欺人

青蛙和水

有雲就下雨

最好的禱告

也論“心眼兒”

女足是老師

話說家風

想一想後果

給自己畫一張像

該不該“撕破臉皮”

從“買路錢”說開去

舌與牙齒說

“拒絕”與“情面”

讀書切忌淺嘗輒止

魯哀公的悲哀

嚴懲假話

“庸人好活”

陶谷之流

昏鏡受寵乎

從“點鐵成金”的指頭說起

喜怒好惡不可無

說“十謀九成未必歸功”

沒有笑聲是酷刑

花開花謝

樓群·修養·文明

相信未來

從詩人待客說起

寬容與忘記

自愛與愛人

烈馬之力

“食言而肥”

“道德文章”的教與行

“心理暗示”的陷阱

宣洩長壽

由太宗教子想到的

有人管教是一種幸福

家家都在策劃旅遊嗎

道德被偷光了以後

說說文藝作品的“逢腐必副”

“沒有雜音”的悲哀

“形象工程”的形象

馬娘娘的告誡及其他

滿街都是“聖人”

別把做祖先的資格混丟了

“拍馬”不靈

燕王之策

承認比不承認好

不幸中總有幸運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

最難戰勝的是感情

位子·帽子·票子

嚴己自省和自尊

誠信是財富

不受欺騙

綽號不雅其心必邪

底層平民更需法律保護

讀《桐葉封弟辯》

從嚴治官

敬畏之心

“八小時”的內與外

一把手的作風

講良心

尷尬種種

愛好,易為攻擊的“缺口”

獨斷·寡斷·善斷

認人與認理

未衰何以先老

談左說右

“我心有主”是一種境界

提升創新意識

從“涉水”與“求劍”說起

“引咎辭職”是一種覺悟

畏百姓者智也

愛心在悄然成長

忍與不忍

前言

雜文應為“雜感文”。“雜”即是廣博龐雜之意;“感”即是感觸、感悟、感嘆和感動或感憤之意;“文”自然指其文采,藉以知識與幽默使其列入“美文”。

諸多偉人和大師級人物都很喜歡雜文,不僅喜歡且親自動筆。高爾基、盧梭、培根、羅素、屠格涅夫等都曾寫過雜文或雜文式的隨筆。魯迅說他非常愛好雜文,因為它“言之有物”,故預言雜文的生命將是長壽的。

我從雜文家林放先生寫於一九八一年五月三日的一篇文章中讀到,毛澤東同志也偏愛雜文。他說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就談到過雜文問題。

毛澤東說:“我愛讀雜文,假如讓我選擇職業的話,我想做個雜文家,為《人民日報》寫點雜文。可惜,我現在沒有這個自由。”林放先生說毛主席吟沉了一會兒又說:“雜文家難得。因此,我要保護一些雜文家。”林放接著寫道:“不幸的是,後來事態的發展,並不符合毛主席的初衷。有相當一些寫雜文的同志被捲入那個大旋渦的中心去了(指一九五七年反右。筆者注)。就連毛主席談話時提到名字表示欣賞的一位只不過偶然寫了幾篇雜文的朋友,也終於不能倖免。”(引文見文匯出版社二○○○年八月出版的《夜光杯雜文精選》一書)從此,雜文不景氣了二十年之久,一批雜文家被打進“陰山”背後,直至粉碎“四人幫”以後,雜文先是試探性地抬起頭來,接著就迎來了“雜文之春”。近十多年來,新老雜文家成百上千地浮出水面,各大報紙和一部分期刊也紛紛給雜文讓出一席之地。應該說建國五十多年來,雜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繁榮過。凡是國泰民安的時候,雜文總像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般都留給玫瑰一塊自由生長之地。玫瑰的刺兒,並不影響它的色彩與芬芳,所以百花園因有了玫瑰也倍顯斑斕。

一個地區、一份報刊,對雜文的寬容表現了該地區、該報刊的民主空氣較濃,也是他們對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有一種高度責任感的表現;又是他們對真善美、假醜惡旗幟鮮明、愛憎明朗的態度。當今雜文繁榮,大多數寫雜文的人不感到有什麼壓力,那是說明我們這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有十三億人口的古國大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有時候,人民看到這種盛世景象,心情不亞於看到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而產生的那種興奮和快樂。

我這本雜文集所收篇目,都是近年在全國一些報紙、期刊上發表過的。

為了保持當時真實的思想認識、精神狀況和心態,讓讀者對我的好好惡惡瞭然分明,結集時雖也發現有個別篇什或說理不足,或尖銳不夠,或文字欠妥,但一律不改不動,保持“原汁原昧”,把一個真實的自我呈現給廣大讀者,並歡迎人們評頭品足。

是為序。

二○○年七月五日

精彩片斷

人為什麼長兩口、耳朵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才觀在歷代君王中是比較賢明的,最令人欽佩的是他重用為民族利益敢於犯顏直諫的忠臣。

史書記載過一段這樣的故事:一次李世民要去櫟陽打獵,該地縣丞劉仁軌則進諫反對:櫟陽秋季受災,只一二成收穫,災民無力為皇上打獵築路修橋。唐太宗不但取消了這次打獵,還表彰劉仁軌知民疾苦,敢為民眾直言聖上,不失為優秀的地方官員,隨即提拔劉當了新安縣令,並賜了璽書。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了李世民幾個類似故事後,由衷地讚嘆道:“君明臣直。”太宗在位期間,朝廷一時諫臣頗受青睞,諫淨頓成風尚,一大批敢於逆耳諫諍,補主之闕者受到褒獎和重用。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凡是以民族命運為重、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領導人,都會對言雖逆耳卻有利於國家民族的意見,採取歡迎和鼓勵的態度。毛澤東同志早在我黨取得政權以前就告誡過全黨:“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可我們有的領導劃不清不同意見與反對派的區別,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那些無論什麼事都與自己持相同意見的人,視為“志同道合”,視為好乾部,並加以提拔和重用;而對於稍持不同意見者,輕則視為不同心不和諧,重則認為唱對台戲對著幹。對不同意見尚且如此,若對批評就更不必說了。

聽不得批評和不同意見,只反映了某些同志精神境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喜歡奉承拍馬,喜歡諂媚之言。溜須拍馬在國際市場上也十分走俏,看一看格言箴語一類的小冊子,美、英、法、德、俄等許多國家的哲人和學者,都對溜須拍馬這種全人類的現象進行過尖銳的批評、辛辣的諷刺。凡是一聽到批評就火冒三丈,或懷恨在心的人,在聽到拍馬奉承話時,十有八九都眉開眼笑,怒放心花。豈不知凡諂媚者,總是巧妙地掌握了上司的弱點,沿襲他們的錯誤思想與行為,卻永遠不說半句可能讓上司煩惱、不快的苦口良言。一個領導者的身邊,若被這類人物包圍著,他還能清醒嗎?還能明智嗎?在同志之間,在上下級關係中,沒有比阿諛奉承更具危害的了。他們為了討好上級,善於順情說話,把黑說成白,把醜說成美,把假說成真,把惡說成善,歪曲事實,隱瞞真相;分明你前面的路有暗溝、陷阱,他們非但不指出險惡和危害,反而告訴你是一片光明的寬坦大路。這樣的人能是好心嗎?人所以長著兩隻耳朵,就是讓你聽兩個方面的話,好聽的話、不好聽的話都要聽。尤其要牢記,那些奉承、恭維、阿諛逢迎的讚歌,不會使人增加任何智慧、才能和光輝,一文不值。倒是逆耳忠言、苦口良藥會助人增輝、思考和治病。

一九九五年別把自己包裝成完人如今什麼東西都非常講求包裝。有些物品本身是高檔的,再加上精美的包裝,確有錦上添花之美,讓人賞心悅目。可是也有些冒牌貨,卻也在包裝上打馬虎眼,坑騙了不少人。

不僅物品講求包裝,人也很注意包裝,有人就是利用包裝抬高自己,美化自己,推銷自己。恰到好處地打扮一下,本屬人之常情。但是我們有的人所以活得很累,並非重任在肩,並非日理萬機,並非對工作兢兢業業,而是累在許多生活瑣事上,掩飾自己,不給人看本來面目,累在太過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感覺和印象上了。

嚴格要求自己並不錯,那是指涉及到黨紀國法、天理良心方面的克己和自律。有的人可能在上述做人的大節上隨隨便便、馬馬虎虎,而對穿什麼樣的衣服、留什麼樣的髮型,對與哪些人說話應是什麼樣表情和語氣,都要費一番心思,揣摩別人的感覺,考慮別人的看法,計較別人的議論。這種包裝實際上是一種偽裝,儘管自己活得很累,但在正直人的心目中打分卻很低。

一個人給別人的印象和感覺,主要在於是否正直、坦誠、務實等,尤其看他是不是襟懷坦白、實事求是。有一位文化人,在幾個不同時期都混得不錯,這自然靠了些不大正派的手段。本來有些同志對這位先生印象不佳,可是他並沒有採取包裝的手法掩飾自己,而是在一次不大不小的會議上深刻地解剖了自己,坦率地承認自己這些年“官位上升了,人格卻下降了”。話雖不多,一針見血,且態度真摯,大家也就諒解了他,仍然信任他,投他的票。假如這位先生採取包裝的手段,或是背著牛頭不認賬,結果將會怎樣就很難說了。

在許多生活小事上,不要作繭自縛,不要在那些非原則而又不妨礙他人和集體的事情上給自己畫很多圈圈,束縛自己的精神和性格。生活本來是多姿多彩的,人也是有多側面的,人的性格愛好都不可能是單行道,應該允許人們有較多的選擇。只要不損害他人和集體,就不要怕別人議論,更不要被別人的輿論左右。誰也不可能按照某些人的議論去活。

人還是以坦誠真實為貴,千萬不要費很多腦筋,傷很多神,甚至不惜死掉千百萬腦細胞,硬要千方百計地把自己包裝成完人。其實人世間根本就沒有完人,只有偽君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