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幡鼓齊動十三檔”將在廟會期間陶然亭公園民俗區內每天上演。“十三檔花會”,又稱“十三堂花會”,“檔”或“堂”都是指一個具體的表演項目,如“一檔(堂)高蹺”,“一檔(堂)舞獅”,而不管這個項目里包括了幾支同類型的表演隊,縱然有十支高蹺隊,仍然叫“一檔(堂)。只有十三個項目齊全了,才叫一個整合。如果只有八堂或六堂時,則叫半堂會。
民間花會歷史悠久,在表演時大都有音樂伴奏,載歌載舞,生情並茂。其內容之豐富、種類之繁多,實在是琳琅滿目,舉不勝舉。歷史上北京曾有300多檔花會,“幡鼓齊動十三檔”是老北京民間花會“武會”中的代表會檔。
開路又叫耍鋼叉,滾叉或飛叉。當廟會出會或走會時,在隊伍前面表演,也就是逢山開路的意思。
2、五虎棍五虎棍又叫“開路五虎棍”。在五虎棍的表演中,有很多是武林高手,民間英雄。他們表演的路數往往是真功夫。所以,欣賞這些花會,不僅是欣賞它的舞蹈動作,而且是觀賞中國武術的精華。
3、秧歌(包括高蹺)京西秧歌是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
4、中幡中飯的主要道具是一根粗大的竹竿,長短不一,最長者達數丈,頂上為一小傘並綴上銅鈴,下邊是用細竹竿綁成德長方形架子,下面掛著一面兩尺多寬,一丈多長的紅色幡布,上面豪言壯語“晃動乾坤保太平”等。也有的在幡上繡神像,如關帝等。
中幡高大,在起會時居中正立,給人以威武之感,也因此成為整個花會的會旗。高大挺拔的中幡僅由一人頂舉,還得做出種種驚險而優美的動作,所以,舞中幡的人不僅要力氣過人,而且更要武藝高強。老北京的舞幡高手,要首推寶善林了。寶善林俗稱寶三,是撂跤的高手,他舞中幡技藝超群,不僅可以頭頂、肩頂、腹頂、背頂做出各種令人目眩的動作,而且可以用小拇指托起中幡,飄逸瀟灑。
舞獅與舞龍都是中國古代廟會上的重要娛樂節目。所不同的是,北京的廟會上,舞獅常見,而舞龍卻幾乎沒有。因北京作為都城,是皇帝的居住地,皇帝自詡真龍天子,耍龍成了對皇帝的大不敬,理應禁止。
6、雙石雙石,有點像現在舉重用的槓鈴。能耍雙石者,大都有較強的武藝。
7、石鎖石鎖又叫擲子石頭做成。
8、槓子槓子俗稱盤槓,表演形式較危險。
9、花壇道具為瓷壇或瓷缸,以瓷壇或瓷缸在身體各部位間做出飛舞,單擺浮擱,求極巧妙。
10、吵子吵子會,又叫獻音世會,以民間樂器的演奏為主要為主要形式,演奏樂器有:一個丹皮,四副鐃、四副鈸。吵子會分文武兩類。武吵子邊奏邊舞,文吵子只奏不演。
11、槓箱槓箱屬滑稽戲,
12、天平又叫蓮花落
13、神膽指大鼓,也叫挎鼓會。挎鼓雷鳴,八面威風,正是所謂“幡鼓齊動慶太平”,它是花會的最後一個高潮。
有一段順口溜形象地描述了這十三檔會:“開路(耍叉)打先鋒,五虎少林緊跟行。門前擺著俠客木(秧歌),中幡抖威風。獅子蹲門分左右,雙石門下行。石鎖(擲子)把門擋,槓子把門橫。花壇盛美酒,吵子(大鑔)音樂響連聲。槓箱來進貢,天平稱一稱。神膽(挎鼓)來蹲底,幡鼓齊動響(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