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正常的音調。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昔伯牙理琴,而鍾子知其所至;隸人擊磬,而子產識其心哀;魯人晨哭,而顏淵審其生離:夫數子者豈復假智於常音,借驗於曲度哉?”晉陸機《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娑摩若僧伽藍》:“舉世界於掌內,眾生無動靜之想;演法性於常音,眾生有隨類之悟。”
語出: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昔 伯牙 理琴,而 鍾子 知其所至;隸人擊磬,而 子產 識其心哀; 魯 人晨哭,而 顏淵 審其生離:夫數子者豈復假智於常音,借驗於曲度哉?” 晉 陸機 《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娑摩若僧伽藍》:“舉世界於掌內,眾生無動靜之想;演法性於常音,眾生有隨類之悟。”
正常的音調。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昔伯牙理琴,而鍾子知其所至;隸人擊磬,而子產識其心哀;魯人晨哭,而顏淵審其生離:夫數子者豈復假智於常音,借驗於曲度哉?”晉陸機《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娑摩若僧伽藍》:“舉世界於掌內,眾生無動靜之想;演法性於常音,眾生有隨類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