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藥材全圖解

常用中草藥材全圖解

《常用中草藥材全圖解》是農村讀物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雙福、張偉 。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最為常用的200餘種中草藥材,分為解表、清熱、理氣、安神、活血、補虛、消食等若干類別,每種藥材均配彩圖,介紹產地、歸經、功效、用法指導、宜忌人群,便於讀者根據需求選用。

目錄

第一章
神奇的中草藥材
中藥的歷史
中藥的四氣五昧
中藥的歸經
中藥的升降浮沉
中藥之用藥禁忌
中藥的配伍、命名
中藥的炮製
中藥的用法
第二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解表藥
發汗解表——麻黃
溫通經脈——桂枝
解表散寒——蘇葉
解表散寒——生薑
解表祛風——防風
解表散風——荊芥
祛風通竅——辛夷
清利頭目——薄荷
疏散風熱——牛蒡子
清肺潤燥——桑葉
平肝明目——菊花
和表解里——柴胡
清熱解毒——升麻
解肌退熱——葛根
祛風散寒——細辛
第三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清熱藥
清熱瀉火——生石膏
生津潤燥——知母
清熱生津——蘆根
清火明目——夏枯草
清熱燥濕——黃芩
瀉火解毒——黃連
清熱燥濕——黃柏
清熱燥濕——秦皮
清熱解毒——金銀花
消腫散結——連翹
清熱解毒——野菊花
清熱解毒——板藍根
清熱解毒——貫眾
消痰利咽——射干
利咽止血——馬勃
清熱涼血——牡丹皮
散淤止痛——赤芍
清熱生津——生地黃
涼血滋陰——玄參
第四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藥
燥濕化痰——半夏
燥濕化痰——天南星
祛風痰——禹白附
利咽祛痰——桔梗
清熱潤肺——川貝母
化痰止咳——浙貝母
清熱滌痰——瓜蔞
止咳平喘——苦杏仁
降氣消痰——紫蘇子
斂肺定喘——白果
清肺利咽——木蝴蝶
第五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平肝熄風藥
平肝潛陽——石決明
開竅涼肝——牛黃
平肝息風——天麻
第六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祛風濕藥
祛風除濕——獨活
通絡止痛——威靈仙
祛風除濕——川烏
第七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活血化淤藥
活血行氣——川芎
活血利氣——延胡索
行氣化淤——鬱金
活血行氣——薑黃
行氣止痛——乳香
活血止痛——沒藥
祛淤止痛——丹參
活血通經——紅花
活血祛淤——桃仁
活血調經——益母草
逐淤通經——牛膝
第八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理氣藥
理氣健脾——陳皮
破氣消積——枳實
行氣止痛——木香
行氣解郁——香附
順氣止痛——烏藥
第九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止血藥
涼血止血——大薊
涼血止血——小薊
解毒斂瘡——地榆
涼血止血——槐花
涼血止血——側柏葉
溫經止血——艾葉
散淤止血——三七
收斂止血——白及
第十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芳香化濕藥
芳香化濁——廣藿香
芳香化濕——佩蘭
燥濕消痰——厚朴
燥濕健脾——蒼朮
化濕開胃——砂仁
化濕消痞——白豆蔻
第十一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消食藥
消食化積——山楂
行氣消食——麥芽
第十二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利水滲濕藥
利水滲濕——茯苓
健脾滲濕——薏苡仁
和J水消腫——澤瀉
第十三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安神藥
安神解毒——硃砂
鎮驚安神——龍骨
補肝寧心——酸棗仁
養心安神——柏子仁
第十四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補虛藥
補中益氣——黨參
大補元氣——人參
補脾益氣——甘草
補氣固表——黃芪
補氣健脾——白朮
補中益氣——大棗
壯腎益精——鹿茸
溫腎壯陽——海馬
補腎溫肺——核桃仁
補肺益腎——冬蟲夏草
補肝強筋——杜仲
補腎強筋——巴戟天
補血活血——當歸
補益精血——何首烏
補血止血——阿膠
滋陰潛陽——鱉甲
養血調經——白芍
養陰清肺——北沙參
養陰潤肺——百合
養陰生津——麥冬
養陰潤燥——玉竹
滋陰清熱——石斛
滋補肝腎——枸杞子
益氣養陰——山藥
養陰潤燥——天冬
補血滋陰——熟地黃
第十五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瀉下藥
瀉熱通腸——大黃
瀉熱通便——芒硝
潤腸通便——火麻仁
峻下冷積——巴豆
第十六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收澀藥
收斂固澀——五昧子
斂肺澀腸——烏梅
益腎澀精——蓮子
第十七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溫里藥
回陽救逆——附子
溫中散寒——乾薑
散寒止痛——吳茱萸
散寒止痛——肉桂
理氣和中——小茴香
溫中降逆——丁香
第十八章
中草藥材認識與使用
——開竅藥
開竅醒神——冰片
開竅辟穢——樟腦
開竅豁痰——石菖蒲
附錄:
中草藥材拼音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