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下層文化”遺存發現的房址,形制特殊,由住室、門洞和坑道組成。住室是一個口小底大圓袋形土坑,門洞為拱形頂,通往屋外的道路是斜坡豎井坑道。屋內環築“白灰面”式草拌泥,但地坪用火烤過。估計是平頂住室,坑道有人字形小棚,它實際上是屬於一種窯洞式的房子。
“常山下層文化”遺存發現的陶器殘片數量很多,能鬥合復存的七十多件。這些生活用具有它獨特的一面,陶器陶胎一般比較厚,質料有夾砂和泥質兩種。顏色以橙黃色為主,紅褐色次之,磚紅色少見,灰色稀少。燒制火侯一般不高,質地堅硬。除形制細小的小杯、罐耳是手捏的以外,一般器皿都是用泥條盤築法製成。陶器上有繩紋、藍紋、堆紋、方格紋、指甲紋、錐刺紋、劃紋、鋸刺狀凹溝和彩繪等。如鬲、盉、平底甑、尖底甑、斜耳罐、雙大耳罐、單耳杯、陶盆等。工藝先進,製作精細,都是“常山下層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陶器。
“常山下層文化”的經濟生活大概以農業為主。石斧、石刀和陶刀是當時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這裡首次發現使用泥坯燒制的陶刀,據專家分析,也許是當時農業發達,刀的需用量較大的一種跡象,同時出土的小石刀,是利用扁平三角形小礫磨刃而成,具有濃厚的細石器工具遺風。而出土的骨刀柄,則是一種典型的細石器工具。這種工具,就現在發表的材料看,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只見於黑龍江、內蒙古、甘肅西部、青海東部。這就說明“常山下層文化”不僅與關中、甘肅西部等原始文化存在著聯繫,而且與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使用細石器工具的文化,也存在著某種聯繫。可以想像,當時的鎮原水草肥美,林茂糧豐,先輩們在這裡過著亦耕亦牧的農耕狩獵生活。同時也印證了《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西於空桐,登雞頭”西巡視察其領地和子民的記載。
相關詞條
-
大地灣文化
大地灣文化是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來源之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是中國黃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續時間...
文化簡介 文明起源 命名 民俗 經濟狀況 -
胡謙盈周文化考古研究選集
1、《胡謙盈周文化考古研究選集》,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成都。 4、《考古研究的若干問題》,《人類文化遺產保護》1期,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
齊家文化遺址
齊家文化遺址是1924年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城關鎮)排字坪鄉園子坪齊家坪社發現的,西距廣河縣城35公里。這裡現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齊家文...
發現和分布 文化特徵 源頭和分期 陸續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 -
鹿泉區
恆山郡為常山郡,轄石邑縣。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封常山郡為常山國,轄石邑縣。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改常山國為常山郡,轄石邑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析常山郡,於今獲鹿縣治北置綿曼縣,隸屬真定國。地節...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鹿泉
恆山郡為常山郡,轄石邑縣。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封常山郡為常山國,轄石邑縣。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改常山國為常山郡,轄石邑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析常山郡,於今獲鹿縣治北置綿曼縣,隸屬真定國。地節...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鹿泉市
恆山郡為常山郡,轄石邑縣。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封常山郡為常山國,轄石邑縣。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改常山國為常山郡,轄石邑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析常山郡,於今獲鹿縣治北置綿曼縣,隸屬真定國。地節...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正定縣
地理位置正定縣閣樓正定縣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作為國家歷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文化積澱深厚...)因避文帝劉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歷史名人 地理環境 -
大地灣遺址
5500—4900年前。大地灣遺址五期文化即常山下層文化,約為4900...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層文化,該遺址的主要遺存為仰韶文化。大地灣文化特指...歷史沿革 遠眺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遺存包含五個文化期,據碳-14年代測定...
歷史沿革 遺址特點 文物遺存 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
白雲翔[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委組織部部長]
鎮原縣常山遺址發掘,首次發現並命名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常山下層文化”,並首次...田野考古期間,曾做過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化遺址調查,先後參加甘肅省鎮原常山遺址、甘肅省莊浪徐家碾墓地、陝西長武碾子破遺址、洛陽隋唐城址...
人物簡介 考古工作 科研成果 代表作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