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日月創作背景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這兩篇散文詩寫於1941年,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抗日戰爭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讚美飛蛾,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為追求光和熱而不惜犧牲生命的人。
“冷”,“死”形象地傳達出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和憤恨。 日從正面角度宣揚了人類追求光明和溫暖的決心;月則是從反面角度宣揚了遠離黑暗和寒冷的春天,一正一反,相輔相成,使文章表達的思想更全面,更辨證,也更美好! 文中冷和熱是一種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下,特徵才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期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這篇短文通過飛蛾撲火和夸父追日兩個事例,讚美了追求光和熱而英勇現身的精神,火熱象徵了光明的崇高信念,表達了作者寧可轟轟烈烈地戰死,也不願寒冷寂寞地偷生。
,《月》這篇短文,通過“我”對寒冷月光的感受,讚頌了像姮娥一樣的為改變現狀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