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特徵
巴西鯛體側扁,體長為體高的3倍左右,尾叉型,體色銀白,胸、腹、臀鰭為紅色,背鰭和尾鰭的末端發紅,中間有一脂鰭。巴西鯛屬熱水性魚類,生活在水體底層,成魚一般體長30厘米,雜食性,偏植物食性。對水質要求不高,ph值範圍6.0-7.5,適溫範圍9℃-39℃,最佳生長水溫為26℃-32℃,水溫低於20℃食慾下降,低於9℃死亡,耐鹽範圍0-8‰。
養殖技術
養殖 四大家魚的池塘都可以放養巴西鯛,每口池塘面積3-10畝、水深1.2-1.8米。在水溫15℃以上時才適合放養,投苗前一星期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乾塘消毒每畝用量50-75公斤,帶水消毒每畝用量(1米水深)125-150公斤。魚苗下塘前10-15天用基肥培水至茶褐色或油綠色,透明度30厘米左右,讓魚苗有豐富的天然餌料。每畝投放5-6厘米規格的魚種1000-1200尾,同時可放養150-200尾鰱、鱅。魚種投放前可用1ppm孔雀石綠或1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30分鐘。巴西鯛幼魚階段主要以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也攝食綠藻和硅藻,稍長大後攝食水生昆蟲的幼蟲、孑孓、水蚯蚓和水生昆蟲等動物餌料。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以投餵米糠、豆餅、花生餅、菜仔餅和少量的魚粉、蠶蛹粉等,在主養池塘中投餵鯽、鯿的全價顆粒飼料效果更好。每天投飼量占魚體重3%-7%,魚種期適當多投些,成魚階段可少投些,每天分兩次投喂,飼料係數約為1.5。水質的調控以水色為綠色、褐綠色、褐色,不混濁,透明度30厘米左右為好,如能保持良好水色可以長期不用換水,但在酷暑季節要注意水質變壞,防止魚類缺氧浮頭,要注意巡塘,必要時適當注入新水和開動增氧機。在養殖過程中,每隔20天每畝潑灑5-10公斤生石灰,用以防病和調節水質。巴西鯛對敵百蟲敏感,一般情形下不應使用。
如在5月放苗,10月可長至0.4-0.5公斤/尾,畝產300公斤以上。
成魚日常管理
巴西鯛池塘成 魚飼養中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
1.每天巡視池塘,觀察池魚動態 早上巡塘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程度如何;日間結合投飼和水溫測量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吃食情況;晚上巡塘,檢查全天吃食情況和觀察有無浮頭預兆。
2.加強水質管理,防止水質惡化引起的池魚浮頭、泛池 定期加注新水或當水色不佳時立即加注新水。對精養高產魚池必須配備增氧設備,每10畝池塘至少應配備3千瓦的增氧機一台。在天氣較好時,中午開機2—3小時。若遇天氣不好,應在夜裡開機直到解除浮頭現象為止。
3.做到“四定”投飼,確保巴西鯛快速生長 “四定”,就是每天固定投飼時間;飼料投餵在固定的食台上,對食台要定期進行清理消毒;飼料的質量要保持相對穩定;每天投飼的總量,隨著魚體的增大而間隔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整一次,遇到天氣變化或拉網檢查時要適當減少投飼量。
4.積極做好病害預防工作 自巴西鯛引進至今尚未發現嚴重的病害。在魚種運輸時,由於操作損傷,出現過較多死亡的現象。因此,要改進操作方法,在下塘之前對魚種進行消毒。在魚種培育階段,由於水質惡化發生細菌性出血症。用口服氟哌酸(劑量為每千克飼料含10毫克氟哌酸)的方法,兩天之內即可治癒。若巴西鯛與其他魚類混養時,應禁用敵百蟲、孔雀石綠。在混養塘內必須使用殺蟲劑時,可用低劑量(0.05毫克/升)的魚蟲剋星(主要成分為菊酯)。對強氯精一類水體消毒劑,使用劑量應控制在每噸水0.5克以下。
5.定期檢查魚的生長情況,每天做好池塘管理記錄 要求每15天或30天打樣一次,測量魚的個體重量和體長,調整投飼量,記錄每天池塘管理中的情況,包括時間、天氣、水溫、水色、投飼種類與數量、水質、魚體生長、病害防治等。池塘養殖要有專人負責,記錄要完整、詳細,以便於總結經驗,提高養殖技術。
運輸技術
巴西鯛的親魚運輸,要比商品魚運輸的要求高。為避免魚體擠壓,應酌情降低運輸密度。操作要特別小心,防止魚體擦傷。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橡皮袋充氧運輸和水箱充氣運輸。
1.橡皮袋充氧運輸因巴西鯛親魚個體一般都要達到1.5千克以上,所以不適宜採用尼龍袋運輸。採用橡皮袋運輸,其規格較大,為60厘米×110厘米。使用方法,基本上同尼龍袋。每隻袋子可裝運親魚1—2尾,加水至橡皮袋容積的1/3,然後充氧至橡皮袋容積的80%左右。要特別注意:紮緊口子,防止漏氣。
2、鐵皮水箱、魚簍充氧運輸巴西鯛親魚的水箱運輸方法,與商品魚的水箱運輸方法相同,但裝運密度要比商品魚低,為50千克/立方米左右。
3.擔架運輸在長方形的木框中放入帆布兜,布兜內盛水,每一布兜內裝入親魚2—4尾。此法輕巧方便,適宜於短途親魚運輸,魚體也不容易受傷。但在途中行車要穩,防止水潑出去,同時要注意勤加新水。
巴西鯛親魚經運輸後,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可用l—2毫克/升的亞甲基藍浸泡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