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組曲中的每首小曲都象一幅風景畫或風俗畫。作曲家通過這樣的音響形象表達出對巴山蜀水自然景色的讚賞和對家鄉人民的熱愛。
〈1〉《晨歌》採用了蒲江民歌《割草歌》的鏇律,短小、精煉,描繪出山區寧靜的清晨景象。
〈2〉《空谷回聲》採用了茂縣藏族民歌《山上的積雪,好似一朵花》的鏇律。運用了鋼琴聲音的力度對比,在不同的音響層面上表現了空谷回聲。悠遠空曠,卻又含著大自然造化的情趣。
〈3〉《抒情小曲》採用了江油民歌《隔河望見姐穿青》,這是一首情歌對唱,曲調抒情質樸。中段右手的高音音型似潺潺的溪水聲,陪伴著歌聲,顯出內心的激動。
〈4〉《弦子舞》引用了阿壩地區藏族的民間歌舞。樂曲音響力度的對比,鏇律在高低聲部上的遊動以及伴奏音型的不同,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藏族小伙子矯健的舞步和姑娘們優美的身姿。
〈5〉《蓉城春郊》採用了民歌《大河漲水》的鏇律。蓉城是成都市的別稱,樂曲描繪了川西平原春天的景色。中段由於節奏的加緊,和聲又越來越豐滿,逐漸形成一個*並再次出現樂曲開始時的鏇律,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樂曲結束處聽到遠遠傳來的鳥叫聲,更增添了春天的氣息。
〈6〉《阿壩夜會》展現了節日熱鬧的場面。從傍晚一直到拂曉,藏族人民沉浸在歡樂的歌舞中。左手低音的節奏粗獷而熱烈,震動人心。樂曲的結尾好似人群漸漸遠去,但鼓聲的餘音卻依然迴響著……
作者簡介
黃虎威(1932~ ),作曲家。四川內江人。1954年畢業於西南音樂專科學校(今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並留校任教。曾任作曲系主任。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蘇聯作曲專家鮑里斯·阿拉波夫教授進修。後歷任四川音樂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作曲系主任。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理事,四川省音樂家協會理論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正式出版、發表音樂作品總計123件。代表作品有鋼琴組曲《巴蜀之畫》、《歡樂的牧童》、《兒童小奏鳴曲》,長笛曲《陽光燦爛照天山》,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兒童歌曲《我愛雪蓮花》等。此外還有舞蹈音樂、大型歌舞、歌劇、電視劇音樂等,鋼琴獨奏曲《巴蜀之畫》、《峨眉山月歌》、《小奏鳴曲》三首及《嘉陵江幻想曲》;長笛與鋼琴《陽光燦爛照天山》;男高音獨唱《永恆的歌》;
著有《簡譜入門》、《和聲寫作基本知識》(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和聲習題解答》(斯波索賓版《和聲學教程》習題)、《伴奏音型樣式》、《轉調法》(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攜論文《四部和聲寫作規則之我見》參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音樂學院主辦的“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 。
作品獲文化部獎者有2首,獲四川省一等獎者有3首。曾多次擔任國家及省級音樂作品比賽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