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祠

工部祠 步入柴門,即可見草堂主體建築的最後一重--工部祠。杜甫在蜀,曾入嚴武幕,朝廷任其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故而後世尊稱其為杜工部,將紀念他的祠宇稱為工部祠。今之工部祠為清嘉慶十六年所建,後雖有修葺,卻大體保留了當時的原貌。清人培建草堂的規模不凡。工部祠,作為祭祀之用的饗殿,本應有華麗的雕飾,恢宏的氣派,但現存工部祠為風格樸實的平房,以其青瓦突檐、素麵無飾的建築特色,給人一種樸素莊嚴的感覺。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杜甫並非王侯將相,而是以其道德文章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一位詩人,故其紀念性建築符合他的身份。二是因為草堂雖自宋代後逐漸具有了紀念性祠宇的性質,但它畢竟曾是詩人故居,與純粹作祭祀之用的祠堂有別,故爾清人培建時側重於保持其民居建築的古樸、簡潔格調。

工部祠 步入柴門,即可見草堂主體建築的最後一重--工部祠。杜甫在蜀,曾入嚴武幕,朝廷任其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故而後世尊稱其為杜工部,將紀念他的祠宇稱為工部祠。今之工部祠為清嘉慶十六年所建,後雖有修葺,卻大體保留了當時的原貌。清人培建草堂的規模不凡。工部祠,作為祭祀之用的饗殿,本應有華麗的雕飾,恢宏的氣派,但現存工部祠為風格樸實的平房,以其青瓦突檐、素麵無飾的建築特色,給人一種樸素莊嚴的感覺。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杜甫並非王侯將相,而是以其道德文章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一位詩人,故其紀念性建築符合他的身份。二是因為草堂雖自宋代後逐漸具有了紀念性祠宇的性質,但它畢竟曾是詩人故居,與純粹作祭祀之用的祠堂有別,故爾清人培建時側重於保持其民居建築的古樸、簡潔格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