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原文
(2016年)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具體內容
政府應該也必須管的,是政策和制度環境的有效供給。針對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此次常務會提出:
一是完善市場準入,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及目錄和不合理收費。
二是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
三是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
四是強化監管,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嚴打假冒偽劣,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發展措施
一要打造改革新高地,複製推廣自貿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的成熟改革經驗,在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
二要爭當開放新尖兵,大力吸引外資,集聚國際化人才。
三要帶頭髮展新經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生態。
四要以生態保護提供發展新支撐。
五要創造聯動發展新模式。
內容解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建臣表示,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說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么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
中國生產的消費品中,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家電、製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消費品製造、消費和出口大國。產業規模如此巨大,但卻難稱製造強國,消費品有效供給不足的缺陷日益凸顯,品種結構、產品品質、品牌培育等方面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不容迴避。
中國正在興起一個規模可觀的中產階層,其消費需求正從“有”向“優”升級,從溫飽向小康轉變。當巨大的產業規模不能與龐大的消費群體完全對接,就會出現一方面低端產品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追求中高端品質的消費流向境外。總理多次提及老百姓出國購買電飯煲、馬桶蓋等事例,其中所含的隱憂不難理解。
詞語周邊
2016年12月14日,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工匠精神“入選。
“工匠精神”本指手藝工人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即對生產的每道工序,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製造行業的熱詞。隨後,不僅製造行業,各行各業都提倡“工匠精神”。於是,使用範圍擴展, 任何行業、任何人 “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的精神,都可稱“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