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考古實驗教學中心

山東大學考古實驗教學中心

山東大學是一座有著百餘年歷史的綜合性大學。山東大學考古專業成立於1972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考古專業之一。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獲博士學位授權點,2002年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校概況

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1100餘平方米,教學實驗設備近300台件,專兼職教研人員35人。中心依託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和博物館的教學科研力量,整合生命科學、化學、環境學院等院系的學術資源,形成了包括基礎理論、田野實習、實驗室分析、博物館展示等完整的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教學體系。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的校訓,以實現“山大特色,中國一流,世界水平”為辦學目標,始終致力於“培養中國最優秀的本科生”,提出了“創建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建設一流學科,培養一流人才,必須有一流的實驗室予以支撐”的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實驗教學成果豐碩。我校考古學科順應國際考古學發展趨勢,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以“融合、實踐、互動、創新”的教學理念,著意進行考古實驗教學改革,成績顯著。2002年,學校斥資160萬元,正式組建成立了考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2006年成為山東省重點學科,同年入選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品牌專業。同年,獲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環境考古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二期培育項目資助,為學科建設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校園建設

(一)中心建制與隊伍建設

本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設正、副主任各一名。中心的師資隊伍採用了專兼結合的組成模式,共有專兼職人員35人,其中專職人員20人、兼職人員15人。經過近年來的建設與規劃,目前中心實驗教學隊伍的人員結構已趨於合理,其中擁有正高職稱23名、副高職稱3名,所占比例74%;擁有博士學位22名、碩士學位4名,所占比例達到74%。知識結構實現了高層化,有力保證了中心實驗教學的開展。兼職人員中,聘請的海外人員達到10名,充分反映了中心積極與海外開展學術交流的特點,也是中心實驗教學的有力保證。按照學校 “十五”、“十一五”實驗室建設發展規劃的要求,中心進行了一系列促進隊伍建設的舉措,不斷提高實驗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形成了一支教學科研能力強、實驗技術過硬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

(二)教學實驗室建設

中心實驗教學資源雄厚,現有專業圖書室1個,教學實踐基地3個,以植物考古、動物考古和環境考古三個實驗室為主體,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相關課程20餘門,每年承擔30至40名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實驗教學工作。

植物考古實驗室是全國高校中成立時間最早,也是目前國內高校中唯一擁有完整實驗設備體系、開展全方位植物考古教學與研究的實驗室。擁有實驗室面積近200平方米,先進顯微鏡和離心機等檢測設備20餘台(套),擁有各類比較標本數百種,承擔植物大遺存和微體遺存的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

動物考古實驗室是全國高校中較早成立的專業實驗室之一,擁有實驗室面積100餘平方米,體式顯微鏡和動物骨骼切片機、磨片機等檢測設備10餘台(套),擁有各類比較標本數百種,承擔著不同層次的教學與科研任務。

環境考古實驗室擁有實驗室面積近100平方米,全站儀、GPS等測繪設備近20台(套)。本實驗室圍繞地理考古和聚落考古等教學內容,以植物考古實驗室和動物考古實驗室為依託,從氣候、環境和資源等角度考察古環境與古文化發展的關係,並將這一總體目標貫徹於實驗教學中。

(三)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本中心以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為目標,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近年來積極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形成了課堂、田野和實驗室三位一體的考古實驗教學體系。

課堂講授重點在於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傳授,除了已經開設的30餘門專業基礎課外,緊跟學科發展趨勢,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植物考古學、動物考古學、體質人類學和環境考古學等前沿課程。

田野考古實習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檢驗,更是對學生們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強化和鞏固。同時,田野考古實習作為連線課堂和實驗室的教學中間環節,為下一步的實驗室分析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室教學是課堂教學和田野實習的進一步延伸。目前已形成以學生為本、組織有序、結構合理的開放式實驗室教學模式。

實驗項目庫,按照考古學科涵蓋的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層次,目前已積累了13個實驗任務專題,51 個實驗項目。該實驗項目庫具有資源共享、動態發展的特點,為以跨學科為基礎構建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效地推動了理論課與實驗課建設的互動與發展。

(四)實驗教學成果

中心科研基礎雄厚,7年來共承擔省部級及國際合作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社科規劃項目3項,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2項,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3項,橫向項目10餘項,中外合作項目3項。出版專著28部,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得國家級成果獎2項,省部級成果獎5 項。橫向科研項目經費超過600萬元,縱向科研項目經費近90萬元。中心利用台灣立青文教基金會資助,已聘請7位海外講座教授來我校任教。長期與我校合作的美國考古學家文德安女士榮獲2008年度“ 國家友誼獎”,受到溫總理的親切接見。

師資力量

雄厚的科研基礎保證了考古實驗教學的開展。中心現已出版各類教材8 部。目前,本中心面向全校5個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3個博士學位點的博士生開設實驗課程,每年承擔全日制和繼續教育本科生260 餘人、碩士研究生40餘人及博士研究生30餘人的教學實習。2008年,中心教學成果榮獲山東大學優秀教學一等獎、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良好的實驗條件,豐富的教學內容、嚴謹的學術風氣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自2003 年學校開展學生網上教學效果評估以來,學生對教師的評估成績一直保持優秀。

中心取得的成果引起海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目前與中心建立合作關係的大學及科研機構有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蒙菲莎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法國雷恩一大、荷蘭萊頓大學、日本九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為我校聯合培養研究生10位,同時接受海外留學生20餘位。

校園設備

中心還通過各種途徑建設實驗教學信息平台,實現教學資源網路共享。建設了中心網站、數字博物館和 FTP服務,並充分利用多媒體實驗室,實現了實驗報告、教學檔案、教學資源的電子化管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加強教學和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