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門德斯

山姆門德斯

Awards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ChlotrudisAwards最佳導演(提名)美國麗人(1999) Awards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個人信息

SamMendesSamMendes

中文名:山姆·門德斯
外文名:SamMendes
本名:SamuelAlexanderMendes
出生日期:1965年8月1日(1965-08-01)(45歲)
出生地:英國伯克郡雷丁
職業:舞台劇導演、電影導演
配偶:凱特·溫斯萊特(2003年-2010年)
活躍年代1993年至今

個人簡介

山姆·門德斯(英語:SamMendes,1965年8月1日-),英國演員及導演。他曾獲得兩次勞倫斯·奧利弗獎。1998年獲托尼獎。1999年執導的電影<美國麗人>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門德斯生於英國伯克郡雷丁,父親有葡萄牙血統,母親是猶太人。1992年擔任DonmarWarehouse藝術指導。1994年參與《奧利弗!》(依《霧都孤兒》改編)演出。

人物生平

山姆·門德斯原名塞繆爾·安德烈·門德斯,生於1965年8月1日。他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特立尼達人,母親擁有波蘭和法國血統。門德斯的雙親在他5歲時離婚了,他跟隨出版刊物的母親瓦勒莉來到倫敦,隨後又搬到牛津。他童年惟一的玩伴就是板球。
升入劍橋後,門德斯使破敗衰頹的戲劇小組恢復了元氣。當時的門德斯已是一名老練的舞台劇導演了。1992年,他注意到考文特花園一幢熟悉的建築外有一個支架,於是他將自己視作拯救多瑪貨倉的英雄。玩世不恭的門德斯錯過了許多電影方案,包括後來大獲成功的多瑪的電影版《啞巴歌手》。
1999年為夢工廠拍攝的《美國麗人》是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當他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時他才剛滿34歲。儘管門德斯公開承認恐懼、厭惡洛杉磯,但美國還是試圖拉攏這個來自雷丁的小子,他大學二年級的電影自稱是對“美國最終幻想———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的探索。根據馬克斯·阿倫·柯林斯和理察·皮爾斯·雷納的圖文小說改編的《毀滅之路》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傑作。這部並沒被看好的黑幫題材影片使門德斯和憑《美國麗人》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康拉德·霍爾這對最佳拍檔重新聚在一起。
不同於其他年輕導演“暴發戶”們,成名後的門德斯依舊過著樸實的生活。門德斯的新片《毀滅之路》小說原著充滿了暴力色彩。在引言中,作者馬克斯·阿倫·柯林斯提及他受到吳宇森的啟迪,而山姆•·門德斯卻將影片賦予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剛得到劇本時,擺在門德斯眼前的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吳宇森式,充滿精彩的槍戰,使暴力成為電影的主題;另一種截然不同,影片關注的焦點並非暴力,而是暴力帶來的後果,使觀眾在觀賞影片的同時產生情感上的犯罪感。睿智的門德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山姆門德斯的謙遜並不能掩蓋他的才華,他的執導方式和他的作品得到了許多行內導演的認可。
史蒂芬·索德伯格創立f-64之初就曾力邀山姆·門德斯加盟,不過個性隨意的門德斯不想受到任何原則性組織的禁錮,毅然選擇了退出,但生活理念上的分歧並不能瓦解他們之間的友誼。
1965年8月山姆·門德斯出生在英格蘭的雷丁,父親詹姆斯·彼得·門德斯(JamesPeterMendes)是一位退休的大學講師,母親是兒童作家。薩姆5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生活。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他加入了奇切斯特節日劇院,此後他執導了朱迪·丹奇(JudiDench)主演的《櫻桃園》(TheCherryOrchard),該片為他贏得評論家協會最佳新人獎。他加入皇家莎士比亞公司後,與拉爾夫·費因斯(RalphFiennes)一起執導了《特洛伊勒與克萊西達》(TroilusandCressida)和《理查三世》(RichardIII)等劇。
1992年他成為倫敦多瑪倉庫劇院的藝術執導,導演了舞台劇《玻璃動物園》(TheGlassMenagerie)和新版音樂劇《卡巴萊》(Cabaret),並因此榮獲包括最佳音樂復興劇在內的四項托尼獎。此外他還導演了妮可·基德曼(NicoleKidman)主演的舞台劇《TheBlueRoom》。1999年門德斯執導的首部故事片《美國麗人》(AmericanBeauty)大獲好評,並為他贏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奧斯卡獎,這對首次執導影片的導演來說極為難得。
2008年12月<革命之路>上映,該片由他導演,他的妻子凱特·溫絲萊特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

參與作品

<美國麗人>
《毀滅之路》
《平頭日記》
《十分好學》
《互助友情人》
《追風箏的人》
《革命之路》

人物榮譽

2010
RobertFestival(Robert)BestAmericanFilm(Åretsamerikanskefilm)(提名)革命之路(2008)
2009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導演(提名)革命之路(2008)
2008
ChristopherAwardsFeatureFilms追風箏的人(2007)
2005
DirectorsGuildofGreatBritain終身成就獎
2003
ShoWestConvention,USAShoWestAward
PhoenixFilmCriticsSocietyAwards最佳導演(提名)毀滅之路(2002)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BritishDirectoroftheYear(提名)毀滅之路(2002)
KinemaJunpoAwards最佳外語片毀滅之路(2002)
KinemaJunpoAwards最佳外語片毀滅之路(2002)
2002
威尼斯電影節GoldenLion(提名)毀滅之路(2002)
WashingtonDCArea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最佳導演毀滅之路(2002)
2001
凱撒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美國麗人(1999)
RobertFestival(Robert)BestAmericanFilm(Åretsamerikanskefilm)美國麗人(1999)
LumiereAwards,FranceBestForeignFilm(Meilleurfilmétranger)美國麗人(1999)
KinemaJunpoAwards最佳外語片美國麗人(1999)
EmpireAwards,UKBestBritishDirector(提名)美國麗人(1999)
EmpireAwards,UKBestDebut(提名)美國麗人(1999)
CzechLions(CzechLion)BestForeignLanguageFilm(Nejlepsízahranicnífilm)美國麗人(1999)
2000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金衛星獎最佳導演(提名)美國麗人(1999)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DavidLean導演獎(提名)美國麗人(1999)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BestDirector-ForeignFilm(RegistadelMigliorFilmStraniero)美國麗人(1999)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BestDebut(提名)美國麗人(1999)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Southeastern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DirectoroftheYear美國麗人(1999)
LasVegasFilmCriticsSocietyAwards最佳導演(提名)美國麗人(1999)
KansasCityFilmCriticsCircleAwards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DirectorsGuildofAmerica,USAOutstandingDirectorialAchievementinMotionPictures美國麗人(1999)
DaviddiDonatelloAwards(David)BestForeignFilm(MigliorFilmStraniero)(提名)美國麗人(1999)
Dallas-FortWorth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ChlotrudisAwards最佳導演(提名)美國麗人(1999)
AmandaAwards,Norway(Amanda)BestForeignFeatureFilm(Åretsutenlandskekinofilm)美國麗人(1999)
1999
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ScreenInternationalAward(提名)美國麗人(1999)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People'sChoiceAward美國麗人(1999)
LosAngeles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最佳導演美國麗人(1999)

人物評價

一般的才子都有明顯的“學徒期”,比如斯科西斯的早期B級片、史匹柏《大白鯊》之前的作品。天才的學徒期短得驚人:奧遜•威爾斯初執導筒前,觀摩了一些影片,分析它們的技巧;而門德斯只花了三天時間便“摸著石頭過了河”。
當年,夢工廠的老闆史匹柏以40萬買下《美國麗人》的劇本,急需找一名導演,他的首選是導《畢業生》的邁克·尼科爾斯或《阿甘正傳》的羅伯特·澤米基斯,可這兩位都沒有檔期。斯導想起在倫敦和紐約舞台上看過的兩部音樂劇《奧利佛》和《酒吧》,覺得導演門德斯善於創新。門德斯接下新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啟用凱文·斯帕西和安妮特·貝寧,而不用老闆看中的約翰•屈伏塔或布魯斯·威利斯(提起往事,斯導毫不諱言自己的眼光不如門德斯)。門德斯開鏡的前三天,每天拍成的膠片沖洗後送交老闆過目。到第三天晚上,老闆把他請回家,告訴他所有鏡頭都不合格,需要重拍。門德斯虛心聽取了前輩的諄諄教誨。斯導說:“從第四天開始,他拍出來的東西不僅完美無缺,而且顯現出非凡的功力。”
當然,“三日成大師”有誇張的成分。門德斯在涉足電影之前,已穩穩紮根於舞台藝術。他在倫敦掌管的小劇場“當瑪倉庫”僅251個座位,但無論傳統劇目還是現代戲,到他手裡都會變出新花樣。史匹柏說:“他的舞台劇像電影,他的電影又有舞台劇的屬性。”

家庭生活

1997年乘著“鐵達尼號”讓世界驚艷的英國女演員凱特•溫斯萊特,沒有選擇好萊塢女星的發展套路,而是嫁給了導演門德斯,在家悠閒地相夫教子,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了幾部文藝片,五次獲得奧斯卡影后提名後,終於憑藉《朗讀者》捧起小金人。英國人門德斯是百老匯成功的舞台劇導演,後來又在電影界小試牛刀,處女作《美國美人》就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2010年,他還將執導最新一部007電影。
2001年,門德斯邀請溫斯萊特主演自己的舞台劇《第12夜》。溫斯萊特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抽身去演出舞台劇,但還是赴了約,就是為了認識門德斯。後來,英國演員愛瑪•湯普森當了一回紅娘,安排兩人“再見鍾情”。2003年,兩人在加勒比海安奎拉島舉行了秘密的婚禮。結婚後,兩人成了英國電影圈的頭號“權力夫妻”。
兩人婚姻觸礁,其實兩年半以前在拍攝影片《革命之路》時就初見端倪。拍攝那部影片是溫斯萊特的主意,因為喜歡那個劇本,她說服門德斯執導,還請來了好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該片講述紐約一對中產階級夫妻在郊外安家後,平靜的婚姻生活變成了兩人的痛苦之源。回頭看來,這部影片之於這對夫妻,就像當年《大開眼界》之於湯姆•克魯斯與妮可•基德曼夫婦一樣。一位知情人透露:“一起生活,還要一起工作,這讓兩人的關係漸漸變得緊張起來。”拍攝《革命之路》時親自監督妻子跟萊昂納多的床戲,也成了對門德斯的考驗。
兩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沒想到這部電影卻沒能取得期待中的成功,這讓兩人都很泄氣。去年,在溫斯萊特笑傲各大電影頒獎禮時,明眼人已經能看出這對夫妻貌合神離,甚至在英國學院獎的頒獎典禮上獲頒最佳女演員獎時,溫斯萊特感謝了所有人,唯獨“忘記”了感謝丈夫門德斯。儘管後來她在奧斯卡頒獎禮上“補償”了丈夫,但語氣遠不及提到萊昂納多時親密。為了挽回這段婚姻,兩人決定減少各自的工作,增加在一起的時間。不過,經過去年一年的努力,兩人的關係還是沒能得到改善。該知情人透露:“他們個性越來越強,爭吵也越來越頻繁。直到今年年初,兩人發覺這段婚姻已經無法挽救了。”
之所以會出現所謂的奧斯卡影后“魔咒”,多半是因為女演員成就蓋過了丈夫,導致婚姻關係失衡。昔日的好萊塢金童門德斯,自己的事業沒能更進一步,無法頂住影后妻子的盛名帶來的巨大壓力,導致婚姻觸礁,這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不過,既有美貌又有演技的凱特•溫斯萊特,居然在35歲之前失去了兩個老公,這令大家不得不在她身上找原因。
從一開始,溫斯萊特就是這段婚姻中的主動者。門德斯曾是圈中有名的單身王老五,前女友包括雷切爾•維茲和卡莉斯塔•弗洛克哈特,但沒有哪個女明星能讓他決定走入婚姻殿堂。溫斯萊特當然不是一般人。作為當時影壇最有潛力的女演員,溫斯萊特跟剛憑藉《美國美人》成為好萊塢一大潛力股的門德斯,算得上“門當戶對”。當時離婚才兩個月的溫斯萊特馬上對門德斯發動攻勢。結婚時,溫斯萊特已懷有8個月的身孕。婚後,處在事業巔峰的溫斯萊特毅然決然告假一年,跟丈夫孩子一起四處旅遊,這對青春就是一切的女演員來說,實在是一招狠棋。不過,強扭的瓜不甜。個性很強的門德斯很看不慣溫斯萊特與合作的男主角的親昵舉動,但他自己也不是很專情的主,所以兩人這一次“和平分手”背後暗示的是雙方都有問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