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論語。子罕》
剖析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從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鄙:古為五酇,意為範圍不大,這裡指影響不大)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句話大意是:太宰問子貢:“你老師是聖人嗎?為什麼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聖人,才會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少年前身份低賤,所以只會幹一些影響不大的事。君子(聖人)會有這么多技藝嗎?不會有的。”在這為什麼孔子說他“少也賤”呢?原來孔子認為人是要分等級的,“生而知之者為上也”最上等的人,而對聖人的作用,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大意: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只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這裡我們已經看到,孔子眼里的聖人只是恭敬坐在那,就已經能治國安邦,等級越高勞作越少的理念,而在《論語》里的孔子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少也賤”是孔子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孔子本是庶出,因他大哥殘疾才可出以代士,如不也是庶民一個,按當時周禮的“天命論”概念,出身時的地位為之烙印,是終身不可更改的,也是周禮等級之基礎所在,一生崇拜周禮的孔子怎么敢說自己是聖人呢?因此說,孔子說的“少也賤”是鄭重展出了自己不可能成為聖人的原因,並不是一些人理解的孔子謙虛.然而,後儒家把孔子列為聖人,除了違背了孔子的這些說教,也違反了周禮的核心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