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斑比[費利克斯·薩爾騰創作兒童文學]

小鹿斑比[費利克斯·薩爾騰創作兒童文學]
小鹿斑比[費利克斯·薩爾騰創作兒童文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鹿斑比》是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薩爾騰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於1923年。該作既描寫了森林裡的和諧氣氛和動物們相互間的扶持和友愛,也展現了動物間的嫉妒、占有欲、爭鬥以及面臨惡劣的環境和可怕的人類時所表現出的迷茫和無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小鹿斑比》講述了一隻小鹿的成長故事:小鹿斑比和森林裡的同伴一起經歷季節更替、生存磨難.在一點點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時,心靈和情感也在不斷地受到洗禮和衝擊,對動物自己、大自然和屠殺它們的人類進行著艱難的認識和思考。
斑比與它的同類很弱小,它嘗到過找不到媽媽的心焦,失去夥伴的痛苦,看見同伴被殺戮時的恐懼,在這些酸、甜、苦、辣之中斑比漸漸感受到“森林”的殘酷與無情。在飽嘗與夥伴一些抵抗“森林”的艱辛和雪天覓食的困難後,斑比漸漸長大,慢慢長成一頭強壯的公鹿。在和大家一起抵抗“森林”的同時它感受到這些動物的友善、愛心與團結,也明白了要想在這裡生存下去,必須要積累生存經驗,增強判斷力。在老鹿王的鍛鍊下,斑比成了下一代鹿王。

創作背景

薩爾騰擅長以動物為主人公創作,1923年《小鹿斑比》出版。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鹿斑比》這個故事謳歌了愛與和諧的主題,故事以小鹿斑比的成長為線索,從斑比剛出生講起再到斑比的青年最後到長大成年為止。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斑比踉蹌開始學步,它在森林中如何與頑皮的兔子、害羞的鼴鼠、睿智的貓頭鷹等森林夥伴們一起經受自然界嚴寒與炎熱的考驗,他們共同經歷了生命中的歡樂與憂傷,他們在神奇而又風險不斷的大自然里學習生活、學習成長;當有人類闖入森林,屠殺它們的親人、摧毀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時,斑比勇敢地去面對一切,它帶領大伙兒共闖難關,化險為夷,既保護了自己與同伴,也以愛心撫平了朋友們心靈和肉體上的創傷,故事的最後,斑比成了真正的叢林王子。
《小鹿斑比》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探求生命存在和意義的作品。書中始終貫穿著成長和教育的主題,讀者會發現書中的故事離每個人都很近,故事似乎就發生在每個人身邊,主人公好像就是自己、父母和朋友。
透過這一表層故事背後,是深層邏輯的序列,故事實則是“和諧—和諧被破壞—躲避破壞—重獲和諧—和諧再被破壞—戰勝破壞力量—再次恢復和諧”。在這一序列起點的背後和諧是生命本身最大的喜悅,和諧也源於成長之後愛情和人性美。書中作者分別呈現出兩種“生機勃勃”和“溫柔細膩”的審美形態,但是兩次和諧被打破,都是因為人類的出現,是人為的力量造成的。這裡,人類以先進的武器對待非人類朋友的赤手空拳,對武器的擁有,成為對另一種生命擁有管理權的決定性因素,書中也隱隱傳達出在人類與自然關係中,由來已久的一種生命在對另一種生命強行掠奪的不公平控訴。[4]

藝術特色

作者善於運用巧妙、富於人性化的筆法,將小鹿斑比的言談舉止、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小鹿斑比從踉蹌學步,逐漸成長為一個機敏、果敢、堅定、頑強的叢林王子的整個過程。
薩爾騰描繪了一個美麗、真實的森林世界,他對動物的生活習性也作出相當準確的描述,這本書就像是一部很有詩意的森林動物手冊。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故事裡的動物會說話,當然是說動物自己的語言。斑比與媽媽的對話非常有趣,一問一答,就像剛會說話的孩子與媽媽的交談。
作品對大森林的美麗景色以及動物們善良的本性做了十分深入細緻的描述,同時作者也對人類濫殺動物的行徑提出了善意的批評;故事藉助可愛的動物們友好和睦地相處以及大自然的溫馨和諧之景,訴說了一個蘊含了人類應愛護動物、愛護自然環境的故事。

作品評價

《紐約時報》:在這部森林生命故事中,詩意與哲理並存。
英國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就細膩的感知和不可或缺的真理兩方面來講,我幾乎不知道還有什麼動物故事可與這本探究一隻森林小鹿生命的書比肩。它脈絡清晰、富於啟發,並且多有動人之處,是一部小巧的傑作。

作者簡介

費利克斯·薩爾騰,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也是一位記者。薩爾騰擅長寫青少年兒童小說,其中的主人公尤以動物居多。《小鹿斑比》(1923)是作者的成名之作。其他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小兄弟》、《小鹿斑比的孩子》、《小貓德耶比》、《丁當響的小鈴鐺》、《十五隻野兔》以及劇本《歡樂的孩子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