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自然環境
村域地貌
屬沖積平原,俗稱西灘,四面平坦由北向南傾斜。村北1公里為黑水河,村東的南北渠溝通黑水、白登二河,稱改河渠。總土地中,耕地4311畝,占76.4%;園地66畝,占1.2%;林地137.1畝,占2.4%;荒草地450.6畝,占8%;水域186.1畝,占3.3%;道路用地143.4畝,占2.1%。
氣 候
屬平川中溫半乾旱區,氣象要素同三十里舖村。民國24年(1935)5月15日~7月30日淫雨,毀田禾較多(《中國經濟年鑑》)。民國28年(1939)6月至7月淫雨,柳林河毀禾田2000餘畝,房屋30餘間。1956年澇災。冬季多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米/秒,春季4米/秒以上。1966年5月1日下午,風力最大10級,平均8級,10多間房和畜棚掀掉頂泥、瓦。
土 壤
成土母質為沖積物。表層土壤屬潮土類中蘇打鹽土與潮土,少量蘇打鹽土、風砂土(村南)。1985年普查土壤有機質含量村西0.6~0.8%,村東北1.0~1.5%,村南小於0.6%。全氮含量小於0.06%,村東北含量在0.05~0.065%。速效磷含量村西5~10ppm,余為10~20ppm。速效鉀含量50~100ppm之間。
水 文
屬平川區鬆散岩類孔隙水區中淺埋、中富水亞區,以湖泊相地層為主,岩性為粘土或亞粘土。地下水埋深較淺,據29眼井孔揭露,含水層主要岩性是細砂、中砂,村西粗中沙,為南洋河古河道區。開採層位2米至30米,極個別井孔80米。單位湧水量不超30.0噸/時。淺層鹹水埋深0到10米,地下水礦化度1.5克/升左右。水化學成份複雜,為CL.HCO3—NaMg型,PH值8左右。村北黑水河為永定河三級支流,間歇性河流,五十年代豐水期流量0.5 立方米/秒,枯水期0.4立方米/秒,2003年均值114立方米/秒。
人 口
其中男552人,女551人,男女性別比100.2。當年出生率16.31‰,死亡率1.81‰,人口自然增長率14.5‰。人口均為漢族。
產業概況
種植業
有耕地4311畝;糧田面積3190畝。糧食總產67.4萬公斤。
養殖業
傳統豬為主,役畜牛,兼有騾、馬、驢和羊、雞、兔、狗。存欄大牲畜734頭,其中牛占一半多。豬449頭,羊276隻。年產肉157噸。有種公畜驢1頭。有個體籠養雞場1處,有雞600多隻,日產雞蛋30公斤左右。
林 業
成片楊柳樹在柳林河沿岸,田埂、渠、塄僅零星樹。1949年有成片林30畝,零星樹1.05萬株。新中國1955年林權隨土地歸集體所有,並伴隨農田基本建設,每年在田間、路旁新植楊樹。1973年,1986年及1990年栽楊樹4片,成林379畝。洎1973年栽蘋果60畝,1983年又新植蘋果樹100餘株。迨1995年用材林127畝,果園65畝。1條渠、4條路有零星楊樹1083株,村內楊、柳樹等2311株。
水 利
傳統人畜用井水,並有引河水澆地習俗。清道光年間,村北開挖引黑水河水渠道1條,長2公里。民國18年(1929)和蘭玉堡村伙開義順渠15華里,引河水澆地。1949年有水井3眼,洪水澆地1000畝。新中國後集體化生產,改灘治鹼,引水灌田。1962年國家投資建蘭玉堡電灌站蘭辛抽水站。1976年,歷時3月,改造河床1500米,挖土1.6萬立方米,用石150立方米,於村南2里處築橋一座,將柳林河改道北引和白登河匯流。1980年水澆地擴展到3000畝。有25眼機井,裝機總量255馬力,其中柴油機11台,132馬力。嗣後結合改鹼、打井種小麥。1990年取水量可達28.9804萬立方米,其中引河水8.43萬立方米,地下水20.5504萬立方米。到1997年有27眼機井,配套26眼,裝機總量196.5千瓦,灌溉面積達4330畝。固定渠道41公里,其中防滲渠14公里。村中3眼舊井在七十年代填塞後,又有2眼機井供部分人畜飲用,多數家戶飲用院內的深水壓力管井水。全年人畜用水2.4萬噸。
農機具
有玉米脫粒機3部,小麥脫粒機2部,薄膜覆蓋播種機27台,農用三輪車5輛,小四輪拖拉機24輛。“二大車”198輛,大皮車6輛。
工副業
豆腐坊3戶。從事工副業人員21人。
商貿業
設供銷分銷店,售貨員1人。有個體小賣部3處。有生肉鋪2戶。有季節性蔬菜、瓜果攤點。全村從事商貿業人員30餘人。
村貌建設
村民居址海拔1009至1010米,從北向南傾斜。民居建築,基本呈東西南北四條街布局。至清末,建有真武廟瓦房1間,泥塑彩畫(村北);五道廟(當村);龍王廟(村東)瓦房3間,泥塑彩畫;觀音廟(當街)3間瓦房,泥塑彩畫(東配間奶奶廟,正中觀音廟,西配間閻王廟),樂樓(民國20年重修,和龍王廟對照),面闊3間,座南朝北。1949年,有民房906間,其中土房816間,瓦房46間。多為四合院或三合院,正房為“一堂兩廂”或“三明兩暗”。新中國集體化生產後,逐步新建小隊畜圈、庫房,大隊辦公室,磨麵房乃至國小校,1980年約110多間。村民在七十年代前,多翻修舊房,新居為土木結構泥頂。八十年代後,新建房多磚木結構,覆瓦,個別戶打混凝土地梁。1990年居民建築占地350畝。
村有傳統村際道路4條,僅容腳踏車通行。七十年代後,逐步拓寬、取直、墊砂,並修涵8座,可通汽車。1984年,修建小辛莊至蘭玉堡之間跨白登河水泥大橋1座。新中國初通郵政業務。1961年架通有線電話線路,附通有線廣播。八十年代後期中斷。1997年僅通郵政。
學 校
學校一所,占地3780平方米,校舍25間,450平方米。有教師6人,學生143人。村累計留學博士生1人,大專生23人,中專生41人。
衛 生
有1名赤腳醫生,有醫學專科學校畢業生回村行醫。有個體醫生3名,診治常見小病不出村。
村政舉要
乾隆十八年(1753)前後分有4牌,設牌頭4人,由牌頭主村事。唱戲等公益活動,推社首主事。光緒初年設1甲。光緒末年至宣統年間設有鄉約主村事。有明會組織活動。中華民國7年(1918)後為三十里舖附村之一,有村副1人;內設4閭,有閭長4人。26年(1937)淪陷後,設偽甲公所,有偽甲長1人;內設4閭,閭長4個。30年(1941)傳入一貫道,設堂收徒。33年(1944)成立紅會組織。34年(1945)冬,共產黨設立村公所,始發展共產黨員。有農會、武委會等組織,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次年成立貧農團,進行反奸清算鬥爭,分富戶青苗地約200餘畝,發展共產黨員10人。35年(1946)10月後,國民黨設村公所,發展同志會、“三人小組”、“兵農基幹”等。37年(1948)1月,國民黨“一夜成功”中,共產黨員曹步功被抓到上吾其亂棒打死。紅會會員發展到30餘人。37年(1948)4月,共產黨恢復村公所,設村長、糧秣、實業、治安員等。新中國1949年2月設共產黨支部,開展土地改革,分土地200多畝。劃階級成份地主4戶,富農1戶,上中農16戶,中農98戶,貧農76戶。一貫道組織大肆活動。有點傳師3人,堂壇主3人,一貫道徒達200餘人。1950年春,頒發土地證。冬,村民捐款、物,支援抗美援朝。同年有一貫道徒59人(女29人),紅槍會14人,明會4人,登記退道退會。1951年有反革命道首1人被鎮壓。有11戶村民退童養媳。1953年澇災,馬鈴薯漚爛,減2成。1954年始組織互助組。次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高級社,設社務管理委員會,有社長等社務幹部23人。下分耕作小隊4個。留自留地195畝。1957年5月草地螟嚴重發生,45畝攔網成蟲35.5公斤,後撲滅。1958年,高級社改設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有大隊長、會計、保管等。配設黨支部書記,共青團、婦女、民兵等專職幹部。下轄4個生產小隊,有小隊長、記工員。當年深翻土地,大煉鋼鐵。1959年成立公共食堂2個,全村人均在食堂吃飯,直到1961年春解散,復以戶自炊。同年派青壯勞力參加孤峰山水庫築壩勞動二年多。1960年,部分社員開小片荒自種。1961年公社派幹部駐村搞奪“五權”鬥爭,社會秩序好轉。1962年重新劃分自留地。又每戶增0.3分自留糧地。全大隊社員自種地192畝。同時由大隊核算劃以4個小隊單獨核算。當年大隊幹部隱瞞產量25991公斤,多報人口,多留口糧8205公斤,二項占總產糧36.7%,受通報批評。1963年,大隊開始自己搞清工分,清倉庫的“三清”工作。1964年初,開展經濟“四清”工作。貫徹中央“雙十條”。9月,縣派工作隊10多人駐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查處大小隊幹部貪污挪用、多占集體財物“三定”款1000多元,基本退賠。重新複議階級成份,有地主、富農7戶。核定6人為戴帽子“分子”。當年成立貧下中農協會,設主席1人。1965年7月運動結束。秋季,開展了毛主席著作學習熱潮。1966年初,階級鬥爭氛圍增濃。秋,“文化大革命”初始,社員自己砸神龕,拆廟宇,燒舊書。後期,批鬥地富等戴帽子“分子”。1967年學習大寨農業管理經驗,變定額計酬為評工記分等。1968年,大人管理委員會稱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長稱大隊主任。1969年,冬至1970年備戰備荒,打地洞。同時,街巷牆壁制小板報,寫毛主席語錄。1972年大隊組織社員學習批判林彪反黨叛國罪行文章。1973年清理階級隊伍。1976年7月,唐山地震後,村民院中搭棚居住月余。9月,毛澤東主席逝世,村民集會悼念。1978年恢復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大隊長稱謂。1979年給6個“四類分子”摘帽子,以社員待遇。當年試行分組作業。1980年傳入天主教,教徒1人。冬季,下鄉幹部組織學習中央75號檔案,研究包產到戶具體辦法。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48戶社員承包口糧田152畝,以人承包責任田1028畝,勞力承包責任田2070畝,年應上繳承包費4.4萬元,大畜、羊及隊有農具作價歸村民私有,耕地以戶自主耕作。1987年春,遭嚴重凍災。1984年,生產大隊改為村,設村民委員會,共產黨、團、婦、民兵、治安組織依舊。1994年傳入耶穌教,信教者17人,均婦女。1997年村幹部6人,有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會計等。共產黨員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