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中心國小

小寨中心國小,2004年學校完善基礎建設,修建運動場一塊。修復教學樓,綠化校園。2010得到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王亞南資助,又建三層九室綜合教學樓。2011年合併太和國小,建立小寨國小一級完小,來自太和、老南、阿貢田、小松坡等附近村寨的學生分別在小寨、太和兩個教學點完成國小學習。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學校設校長1人,教研組1個,教師達到三四十人,教學規模達到新高,每4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四率均達95%以上,當年被市教育局授於“普及初等教育先進單位”。1994年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四率均達100%。同時市政府評為“普及國小六年義務教育先進單位”。1994年榮獲保山市教育局“全市統考教學成績先進單位”稱號。
1964年- 1976年,小寨國小李光武教師負責;1967年後與太和合併,1973年以生產隊為單位辦早晚班,1976年- 1978年,校長瞿躍均;1978年- 1980年,校長萬仕忠;1980年- 1982年,校長楊文柱;1982年- 1984年,校長陳自良;1984年- 1985年,校長李發玉;19S5年- 19S9年校長瞿躍均;1989年- 1992年,校長王呈績;1992年- 1994年校長穆榮欽:1994年- 1997年,校長段朝武;1997年- 1998年,校長贏曉睿;1998年- 2007年,校長瞿文儒,2007年- 2010年校長 周寬。2011年起,校長瞿志軍。

歷史沿革

小寨國小歷史悠久,民國11年(1922年)開始辦有私塾、學堂。當時聘請楊事文先生任教。到民國31年(1942年)又聘請保山的張銀李、李健康兩先生到此任教,學校設在一老學堂內。民國時期,小寨籍北伐軍官李竹溪回家鄉倡導辦夜校,使一部分農家子弟初識文化,為小寨文化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期間辦學時續時斷,後來小寨第八保與太和第七保合併了太和國小。 建國以後,到1955年又恢復辦學,形式為初級國小。1960年又與太和國小合併,學校設在大寨廟。由於學校離小寨村較遠,少年兒童入學困難,入學率不到50%。為改變狀況,1964年再次創辦自己的學校。學校設在老官山(原老村公所),為集體民辦國小,由李光武、李月、瞿耀幫3位教師任教,分早班白班教學,三年後又與太和國小合併。
1971年,開始普及國小教育,除原來在太和學校就讀的兒童外,仍然有絕大多數兒童來能人學,當時由大隊出面組織調查小組,對不入學的兒童進行登記,分析後作出決定,以生產隊為單位,選擇教師,改善教學設備,利用集體公房辦學,一隊由李光昌、李光武任教,二隊瞿學科、瞿美芹任教,三隊李鳳英任教,四隊瞿耀安任教。通過分散辦學的形式,解決了人學難的問題。1978年初,大隊幹部再次研究,認為分散辦學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思廣義總動員,,開始集中辦學、建校。半年後,在村後的大麻栗山建蓋小寨國小,完成全國普及的上夜校掃文盲的革命任務。由瞿耀均任校長,共有7名教師,使小寨的教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此期間太和國小擴為中學,附近及小寨部分學生到太和完成國中教育。

教學條件

由於學校位置地處高地,較為偏僻,有諸多不便,村領導再次研究學校應搬遷重建,故此在1985年破土動工建蓋新學校,發動民眾投工投料總投工2600個,投資2萬多元。由於是土木結構、木料陳舊,維持幾年後又成了危房。為使學校進一步得以鞏固,村公所領導再一次下決心改善辦學條件,克服重重困難,發動民眾投工、集資、捐款,人均集資50元,加上上級補助,借貸款。於1992年開工,新建了全鄉第一幢磚混結構教學樓,面積430平方米,為丙麻鄉的學校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
小寨國小1999年占地面積6畝,校舍建築面積1322平方米,有教學班6個班,在校學生133人,有教師8人,中師學歷6人,專業合格2人,國小一級教師4人,二級教師2人,其他2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培養大、中專以上人才100餘人。截止2012年,小升初升學率連續多年百分之百,為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一筆,每年有不少學子升入市一中區一中等高中,更有考入大學繼續深造,說起小田壩的文化人那可不少,高中畢業的有點多,教師不少遍布全市區各大中國小,也有不少考入華北電力大學、雲南師範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昆明醫學院等諸多名校。

傑出校友

第一位中專生王強同志,就讀保山師專,先後在丙麻中學實驗中學任教。第一位本科生李建春,1993年考入昆明醫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在保山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任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